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日本历史 >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文学家都有谁呢?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文学家都有谁呢?

彼岸花开 2016-04-13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在日本的文学历程中,曾有两个文学大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带来了至高的荣誉和文学上的肯定,他们分别是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川端康成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在东京大学先是在英文系学习然后转入国文专业学习,在学习国文时他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1]  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o oe) 1935年1月31日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的一个著名武士家族。1947年入新制大濑中学。1954年入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系学习,1959年毕业,毕业论文《关于萨特小说中的形象》。大学毕业后,曾访问过中国、东欧、西欧、苏联、美国等地。1960年加入青年日本之会。1974年当选为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他在创作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写作方法受现代主义影响。
  1994年瑞典科学院因他“开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学的新道路”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1994年10月15日,他表示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授予他的日本最高文化奖,他说,作为“战后的一位民主主义者”,他无法接受天皇授予的“国家荣誉” —— 文化勋章。他说,天皇坐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时期遗留下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顶端,他接受这项奖就等于他接受他所拒绝的日本的等级制度。
  1955年,他给学校报纸写的小说《火山》,获得二等银杏行道树奖。1957年,大江在东京大学上学期间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而步入文坛,同年还有《死者的挑剔》、《他人的脚》。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说《饲养》,作于1958年,曾获第39届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有“学生作家”之称。作品还有小说《青年的污名》(1959年)、《十七岁》(1961年)、《政治少年之死》(1961年)、《万延元年的足球》(小说)(1967年)、《个人的体验》(小说)(1964年)和《M/T与森林的奇怪故事》、《空中的怪物阿归》、《洪水淹没我的灵魂》(1973年);随笔《核时代之想像力》、《广岛笔记》、《冲绳笔记》等积极触及时代问题。
  出版有《大江健三郎作品集》(全十二卷)。他的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和瑞典文。他的作品主要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
  大江已婚,妻子是著名导演伊丹万作的女儿,有3个孩子,住在东京郊区。他的长子大江光患有痴呆症,其作品《个人的体验》和《新人啊,你要觉醒!》等作品都是取材于同儿子共同生存的生活。他的作品描写的主要舞台都是被称为“山沟村庄”的故乡四国的茂密的森林。在《万延元年的足球》、《同代人的游戏》、《给令人怀念的一年的一封信》等主要作品都一再出现故乡的森林。这两种“个人的”体验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起点,并编织出宇宙和神话的文学世界。
  大江虽着眼于重视对家庭和村庄这种“小世界”的描写,但他的目光一直盯着核和地球环保等人类当前面临的“大课题”。大江已完成长篇巨著三部曲《燃烧的绿树》。
  1999年,他推出长篇小说《大翻身》。该书紧扣时代信息,分上下两卷,总字数超过70万字。书中描写了经由打坐冥想而预见人类末世的教主与负责传达教主所见幻象的引导人,眼见教内的激进派教徒企图展开恐怖杀人计划的消息走漏,改向采访的大众传播媒体及信徒们宣称自己所传布的教义、所投注的宗教活动不过是玩笑而已,并解散该教,此一转向被信徒视为背叛。10年后,教主与新的追随者在四国森林中重开宗教活动;随着组织的扩张,内部的倾轧分裂也日趋激烈,在教主戏剧性地自杀后,留下来的年轻信徒们由年仅14岁的少年领导。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