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隐居生活的真相:瓦尔登湖并非远离人烟
非我族类 2017-08-03
美国思想家梭罗一直被认为隐居生活的代表人物,当然这是后世之人为他贴上的一个标签。如果我们更加详细地对其隐居生活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梭罗所谓的隐居生活其实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隐居。那么,梭罗隐居生活的真相如何呢?
梭罗的木屋没有远离尘世
图注:1为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木屋,2为菲奇伯格铁路(Fitchburg Line,也译为费奇伯格铁路或费奇堡铁路),3为Cambridgeand Concord Turnpike(剑桥—康科德公路),4为康科德市中心,5为瓦尔登湖。其中1与2的直线距离约为0.40公里(约0.25英里),1与3的直线距离约为0.26公里(约0.16英里),1与4的直线距离约为2.13公里(约1.32英里)。
梭罗全名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马赛诸塞州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返乡任教。1841年,梭罗结束教书生涯,开始写作,1845年夏,他开始为期两年的“隐居”生活,地点选在离康科德不远的瓦尔登湖。
梭罗自己搭建了小木屋,木屋位于瓦尔登湖北面,现在梭罗的木屋被当做名胜古迹保留,这成为计算梭罗木屋与“尘世”距离的起点。
按一般介绍,梭罗小木屋距离康科德约2英里(约3.2千米),若按康科德市中心到小木屋的直线距离计算,大致约1.32英里(约2.13千米),但一般道路不会是直线,所以这段路程的距离应该在2—3千米之间,假如将康科德比作北京的五道口,那么,梭罗隐居的地点大致在大钟寺和知春路之间,不到两站地铁,并不算遥远。
小木屋北面有一条公路,名为Cambridgeand Concord Turnpike,即剑桥(美国的剑桥,哈佛大学所在地)到康科德的公路,公路起于波士顿,穿过林肯(Lincoln,地名)到达康科德。这条路于1803年设计,1805年大部分线路便修建完成,1829年5月转变为公路,至今路线未发生大改变(参见上图)。梭罗木屋离这条公路距离仅200米左右,因此天气好时,梭罗完全可以透过次生林看到公路,尽管当时没有那么多现代汽车。
小木屋西南面是一条铁路,名为菲奇伯格铁路,这条铁路连接了波士顿和菲奇伯格,1840年代开始修建,到1845年基本完工,当梭罗在瓦尔登湖构筑自己的小木屋时,这条铁路线已经存在。从小木屋到铁路的直线距离约0.4千米,即400米左右,因此身处小木屋的梭罗显然可以听见火车的汽笛声。
按照中国“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说法,梭罗显然不是隐居在山野中的,勉强可称为“隐于市”。
梭罗更不是“大隐隐于市”
那么,梭罗能算“隐于市”吗?这需要看他在小木屋中的具体活动。尽管梭罗经常表白自己并不在意康科德人,但毫无疑问的是,“梭罗在乎和介意(邻居们)对他的看法”。所以,他很难真正隐居。
理查德·扎克斯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描述说,梭罗几乎每天都要到康科德村里去一次,他的母亲和姐姐每周六都会给他送食物,而他自己则时不时回家去,“将家里装点心的坛子舔个干干净净。”
除了经常去村里转悠,更多人也来梭罗的小屋聚会,梭罗的文友频繁光顾他的小木屋,在湖畔举行聚会,甚至成立了名为“瓦尔登湖协会”的文人社团。有一次,一个反奴隶制团体的妇女挤进梭罗小屋,庆祝西印度群岛的奴隶得到解放,人数多达25人。
除了各种纷至沓来的参观人群外,梭罗还在小屋旁边制造了一次森林大火,起因是煮鱼杂汤,火起后梭罗并未参加灭火,而是爬到小山坡上观赏火景,事后还写道“那真是十分壮观的一幕,而我是唯一欣赏到它的人。”这场大火烧毁了三百英亩林地。
在小木屋“隐居”一年后,梭罗便开始向人们演讲如何过简朴的生活,如何自食其力,他的小屋也渐渐有了名气,当然,梭罗在此期间完成了名著《瓦尔登湖》,他也以一个独居者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世人效仿的榜样。
但其实,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并不算“隐居”。在康科德一带,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爱默生先生(夫人)摇响了晚餐铃,梭罗从林中猛冲出来,手里拿着餐盘排在队伍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