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如果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尼克松主义出台的时候,美国正面临很大的危机,其霸权地位受到了威胁,并逐渐衰落。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在三大支柱,当时的美国就是根据这三大支柱来调整其国际地位的。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尼克松的“新亚洲政策”表明:一方面强调在处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时,美将恪守条约义务;另一方面,在军事防卫问题上,鼓励亚洲国家自己来负责,就是由美国出钱出枪,用亚洲人打亚洲人。这项“新亚洲政策”被称之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出了题为《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长篇咨文,把美国的亚洲政策推广为全球战略。
尼克松主义的的三大支柱
尼克松在1970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共产党国家政策的两个方面。在以后一些政策声明里,他又把这一“新战略”与“尼克松主义”交替使用。而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把上述“三大支柱”称为“尼克松主义”。这个主义是尼克松政府多极均势外交的指南,在其任内,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把战略重点转向苏联,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它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从
杜鲁门主义开始的冷战、遏制政策的结束,成为以后几届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