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总统不可不知的五大秘闻:同性恋?逃兵?
非我族类 2017-04-26
胡佛
一、胡佛是同性恋、异装癖
各种猜测信马由缰——胡佛是同性恋,有异装癖,没有性生活——不过关于胡佛的性生活几乎难有定论。胡佛娶了他的工作,狂热地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敢公然出格宣称自己是同性恋的人,工作和名声肯定不保,他不是那种冒险不计后果的人。
英国作家安东尼·萨默斯在1993年的胡佛传记里写道,据传打了一辈子光棍的胡佛,在纽约宾馆的房间里参加男性异装聚会。但历史学家们戳穿了这个编造的故事。故事的来源是胡佛的红颜知己,某位商人的妻子,在离婚争议时的气话而已,其他调查结果发现,这不过是空穴来风。
如果胡佛真有一位同性恋男友,最有可能的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他的终身副手克莱德·托尔森,他也打了一辈子光棍——不过甚至这个说法也有争议。胡佛和托尔森共事40多年。他们一起出去度假,一起处理公务,一起骑车去上班,每天都在华盛顿五月花宾馆共进午餐,有时候还穿相同的服饰。胡佛死后,大部分房产都留给了托尔森。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关系稳定、慎重、而且长久。但在紧闭的门后是否有肌肤之亲,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胡佛的确有几次备受瞩目的艳遇,其中包括和女演员多萝西·拉莫。在2004年的胡佛传记里,作者理查德·哈克引用了一些消息来源,声称发现胡佛跟拉莫在华盛顿的宾馆里共度良宵——没有前因后果——后来,当她被问及是否与胡佛有性关系时,她说:“我不能否认。”
二、胡佛的秘密文件让总统不敢炒他鱿鱼
胡佛跟其上司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林顿·约翰逊两位总统的关系尤其良好。其他几位总统,哈里·杜鲁门,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约翰·f·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都考虑过把胡佛解职,但就算胡佛手中没有那些秘密文件,他们也都有充分的政治理由让胡佛留任。即使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他的公众形象依然算十分良好,被看作是诚实并且能力卓越的执法技术专家。尽管他跟约翰·肯尼迪和罗伯特·肯尼迪的关系十分紧张——当然紧张,因为正是胡佛在窃听芝加哥黑帮头领山姆·吉安嘎纳时,发现肯尼迪总统跟有黑帮背景的社交名流朱迪斯·坎普贝尔·艾克斯纳有一腿——不过胡佛也可能为肯尼迪的神话(原文“Camelot”意为“英国传说中亚瑟王的宫殿所在之地”,在美语中指肯尼迪遗孀杰奎琳为其丈夫创造的政治神话——译注)打过马虎眼,隐瞒了一些令人尴尬的秘密。
不管怎么说,胡佛把联邦调查局的文件制造成了恫吓他人的武器,不光用于打击犯罪,也用于吓唬政府官员和异见人士,用于毁掉别人的前途。这些文件的背后简直就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涉及最高法院法官,比如路易斯布兰德斯和菲利克斯弗兰克佛尔特,电影明星玛丽·皮克福特和玛丽莲·梦露,第一夫人伊琳娜·罗斯福,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哈伊姆·魏茨曼和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以及其他一些人——通常都是些没有根据的闲言碎语,涉及私人性生活和与激进分子的关系问题。
截止到1960年,联邦调查局共解密了牵扯到432000美国人的“颠覆性”文件。大多数敏感文件都被胡佛当作私人秘密文件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以便其秘书海伦·甘地保管。除了极少部分以外,胡佛任期内联邦调查局的文件现在已经对美国人开放,任何人都能在国家档案馆查阅。这些引人入胜的文件是一幅赤裸裸描画权力滥用的浮世绘。
三、胡佛是个懦夫
批评者常指责胡佛懦弱,例如,他们指出,1917年6月胡佛从法学院毕业后逃避兵役,而当时正值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反,他在司法部谋得了一个可以免除兵役的位置。
大部分迹象表明,胡佛宁愿跟他同时代的人一起到欧洲战场,与德国人厮杀。他在华盛顿西北部的中央高中就读期间就参加了学生军训队,升入高年级后还担任了军训队队长。他十分喜欢优雅壮观的仪式,身着制服游行,和军训的同学们称兄道弟。后来,胡佛在属于司法部反激进司工作,他热衷于行动,因此参加了1920年针对当时最危险的左翼群体的一次打击活动,这个左翼群体是新泽西州佩特森的“新时代”帮派。特工们执枪行动,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爆炸品。胡佛审问了“新时代”帮派的首领,取得了1919年无政府主义爆炸袭击的唯一直接证据,那次爆炸在当年引起了红色恐怖。
胡佛并没有逃兵役,1917年他之所以到司法部门任职,原因更有可能是那一年他的父亲,61岁的迪克森·内那·胡佛,因患精神疾病而不得不放弃公务员职务,而且没有养老金,所以年轻的J·埃德加必须承担起养家的责任。要说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影响,那就是胡佛对自己落在人后深感负疚,因此后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国内反颠覆的工作。
四、胡佛是非裔美国人
对于胡佛的非裔美国人血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他的生母是非裔美国人,出生后被胡佛家秘密收养,这种说法源于某些出生记录和人口普查记录之间的差异。然而,系谱学者乔治·奥特进行了调查,并未找到证据证实,所以他认为这种说法不实。
作家米丽·麦吉在其2000年出版的《解密:J·埃德加·胡佛——冒充白人?》一书里的说法好像更有说服力。麦吉是非裔美国人,她声称,根据家族故事和系谱记录,她跟胡佛共有一个曾祖父,所以胡佛是她的远房表兄。胡佛父亲的家族起源于弗吉尼亚州和密西西比州,南北战争之前属于南方,在当地种族间通婚并不少见。他的家族血统可能有混血,但是也有待证实。
胡佛对待的种族态度是旧时代华盛顿的反映,他在那里长大,那是一座种族隔离比较盛行的城市。作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他一再拒绝让联邦调查局卷入反黑骚乱调查,也不插手保护南方的黑人民权人士,他坚持说这是当地警察局的工作,甚至在最高法院1954年颁布了布朗诉教育委员会的决定之后仍然坚持己见。
五、胡佛的遗风是联邦调查局名誉的污点
胡佛留下的遗风毁誉参半。好也罢,坏也罢,他把联邦调查局建设成为一个强调职业精神和利用科学打击犯罪的现代国家组织。他一生中大部分时候都被美国人奉为英雄。他把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塑造成了一个流行品牌,在巅峰时期,想当一名联邦调查局探员比进一所常青藤院校还要难。
然而他的经历也提醒人们:一人独占权力48年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胡佛的阴暗面大都是在其死后才公之于众——不声不响地非法秘密搜查,对民权领袖和越战时期的和平主义者滥用监控,用秘密文件威吓政府官员,以及监听电影明星和参议员,如此种种。胡佛的名字被刻在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联邦调查局总部的一块石头上,它应该是一种警示,提醒公众和调查局里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人士。联邦调查局依法有权侵入人民的生活,是因为公众赋予了其特殊的信任。它每天都在提醒人们胡佛的过分之举,假如它有助于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将是对胡佛遗风正义一面的最好捍卫——一支现代、职业、科学、可靠、服务公众利益的侦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