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儒李滉与朱子学 李滉的人物影响
彼岸花开 2016-04-15
李滉
李滉与朱子学
朱子学从世纪直到今天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如此深刻离不开一个人——朝鲜古代大儒李滉,他创立的“退溪学”(理学)可与朱子“理学”比肩。代表作有《退溪集》(68卷)、《朱子书节要》、《启蒙传疑》、《心经释录》、《天贫图说》、《四端七情论》等。在日本称李滉为“东方朱子”
李滉(退溪)对朱子理学的传承主要体现在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和工夫论等四个方面。李氏对朱子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立了一个以理气二物说、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格物说和敬学为核心内容,以主理为特征的性理学思想体系。建立了岭南学派,之后又设立了“陶山书院”,培育后人并进行学问研究,他是朝鲜王朝最权威的教育哲学家。尽管如此,他从来不以学者的权位自居,反而常常与奇大升和李珥等人进行自由讨论。这样去发展学问的他,无愧被称之为“东方朱子”。
李滉的哲学理念与朱熹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他的主要哲学思想继承了程朱的理气妙合一体论,并以孟子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与七情(礼记:喜、怒、哀、惧、爱、恶、 欲),而论证了心与性的命题。李滉将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辞让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知之端。他认为四端之发为理之发,属形而上之理,为纯理。七情之发 为气之发,属形而下之气,故有善有恶,并认为理发而气随,气发而理乘。还以《四端七情 论》修改了《天命图》。并用“敬和义”来完成理气不相离,敬是由内向外(理贯气),义是由外向内(气变理)的修养功夫。
李滉的《圣学十图》《四端七情论》《天命图》在朝鲜朝影响很大,清代传入中国。李滉到70岁去世时,其门下弟子倍出。任政丞的就有10多名,得到谥号的有30多名,大提学超过10人,配享书院及祠宇者多达70余人。目前研究李滉的专著多达100余部,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李滉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韩国历代称他是程朱之后儒宗,朝鲜朝的圣人孔子,东方第一人。韩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们称他是阐明孔孟、周、程、张、朱之道的唯一者。他的思想在韩、日、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清代,曾普及过李滉的《圣学十图》,梁启超曾写诗称颂李滉:“巍巍李夫子,继开一古今,十图传理决,百世召人心,云谷琴出润,濂溪风月寻,声教三百载,万国乃同钦”。李滉的主要著作有《圣学十图》《天命图致订》《朱子要节》《宋元明理学通录》《伊山书院记》《答高奇峰书辩七情》《陶山记》《戊辰六条疏》等。
在哲学上,李滉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又排斥佛教和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崇信朱子的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和主宰,如果没有“理”,便没有天地和人类万物,一切都将不存在。他承袭朱熹的未有天地之前毕竟先有一个“理”,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的观点,将“理”看作为超自然、超时空的精神本体,而自然界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则是由“理”派生的,不过是“理”的表现而已。
李滉反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信奉朱熹的“先知后行”说。但他又认为人有两种人性,即“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由“气质”的“清浊”与“粹驳”而有“上智”、“中人”、“下愚”之分,即“天理”、“知行”相兼的人属于“上智”;“知足而行不足”的人则为“中人”;“知昧行恶”的人是“下愚”。李滉以此为李朝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辩护。同时,李滉认为人们虽然具有“气质”之差距,但经过个人的不断读书和修养,差距可以缩小,亦能达到圣人的境地。
李滉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人欲”,服从“天理”。在他看来,“四端、七情”与“天理、人欲” 有所不同。“四端” 就是“天理”,“七情”却不尽同于“人欲”。因为“七情”包括为善为恶的两种可能,而“人欲”则一定是“恶”的。“天理”和“人欲”是完全对立而不可并存的。读书、修养的目的就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李滉的“理欲”观反映了当时李朝封建当权者的思想和利益。
人物影响
李滉的哲学思想在朝鲜哲学史上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日本朱子学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李退溪在韩国家喻户晓,韩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思想家,将其头像印在了第三版的1000元的韩元上。此外,首尔特别市钟路区北部亦有一条退溪路用以纪念他。就连跆拳道的退溪套路也是以李滉的号命名。
在韩国成均宫的释奠礼隆重而意味深长,在今日韩国在历史上,朝鲜半岛除中国本土之外,是儒家化最为彻底的地区。今日,儒家思想在韩国的影响,依然随处可见,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是成均宫(馆)的释奠礼。朱熹以儒学融合释、道之学,集濂、洛、关之学以至整个传统文化之大成,创立闽学(理学、新儒学),在闽、浙、赣武夷山一带形成继北方中原之后新的国家文化重心。此后不久,“闽学之盛行,且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不局于一方,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汪洋澎湃”(清张伯行《朱衡〈道南原委〉序》),成为韩国的正宗思想、“东亚文明的体现”(日本岛田虔次语)和世界性的学说。由于朱熹集大成的思想体系不是某个学者所能继承和发扬的,到了宋末元初逐步分化为气学与心学两个发展方向。就心学讲,到了明代中叶,便出现以王阳明(1472~1528)为代表的心学集大成者。由于阳明学对抗朱子学(异化)。朱子学重心东移,便产生以李退溪为代表的朝鲜朱子学,被称为退溪学。李退溪笃信朱熹,又被称为“海东之考亭”。退溪学是朱子学的分支,退溪学是朝鲜此后500多年的正宗思想。李退溪是继朱熹后新儒学(朱子学)的最主要代表者,是16世纪后东方文化的主要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