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儿伏尔泰 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
山南慕北 2018-12-06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有“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思想之王”等赞誉。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相当推崇,对中国的评价也很高,甚至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剧院上演。
伏尔泰
伏尔泰
中国孤儿伏尔泰
伏尔泰于1753~1755年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根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的震动。所改编的《中国孤儿》,其故事情节与《赵氏孤儿》有所不同,但基调大致一致。
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构建了一部全新的话剧,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理念以西方人较易接受的方式代入了欧洲。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这种“误读”,代表并引导了当时一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伏尔泰引入了爱情主题,并为使故事符合“三一律”,删除了孤儿复仇的情节。他认为中国戏剧的形式配不上它的悠久历史和道德力量,缺乏艺术性:“故事竟持续了二十五年,堆积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
伏尔泰对中国的评价
他称赞中国历史的写作。“让我们首先注意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在我们还没有使用文字时,便已有了一部用固定的语言撰写的连贯的历史。”
他说,中国人的历史是一部没有玄虚的理性的历史。“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正如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曾经说过的: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日蚀月蚀、行星会合来标志年代;我们的天文学家核对了他们的计算,惊奇地发现这些计算差不多都准确无误。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他说中国古代的古籍“所以值得重视,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是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话、寓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
他在《哲学辞典》中评论孔子:“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着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
他赞赏中国的重农主义,以为中国尊重农业,举世无双,欧洲各国大臣都应该要读一读耶酥会士记录的关于中国皇帝尊重农业和收获期的国家祭奠等情形。在《哲学辞典》农业条中伏尔泰说:“我们欧洲的统治者们知道这些例之后,应该是赞美啊!惭愧啊!尤其是模仿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