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音乐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死亡之谜一直成为人们猜测的事件之一,他的死并没有什么前兆,而且在53岁盛年时期就过世不免让人怀疑,传统的说法是于霍乱症逝世,而更流行的说法则是被逼服用砒霜自杀而死,或许是因为其同性恋的身份不被当局接受。
1893年,柴科夫斯基创作《悲怆交响曲》之后,在十一月,他因霍乱而死。官方中如此报道,说他喝了一杯水,然后因为其中的霍乱细菌而染上霍乱,几天之后就去世了。他弟弟莫杰斯特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人怀疑柴的死因不是霍乱,因为霍乱病人死后尸体不能乱碰,防止传染,可他回忆说大家依然上去轮番亲吻他的脸颊,与他告别。这是莫杰斯特很晚之后的回忆了,迫于当时时代压力他并没有在柴刚去世时写这些回忆,而是过了很久之后。柴的第六交本来不是叫悲怆,后来就是莫杰斯特改的名儿,现在有人认为这似乎是在暗示对同性恋倾向性的缅怀之意。Havelock Ellis也如此认为,甚至有人认为第五交中的“命运主题”所指的也是同性恋。一般说,他和梅克夫人仅见过一次面,而且相见时两人极为尴尬,柴脱帽致意然后两人马车离去。他和梅克的感情绝对没有任何非分之意的,他的性取向是同性,这从他那场失败的婚姻是很明显就能看出来的。
另一种说法即他是自杀,莫杰斯特的一些信里似乎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但是现在的研究看来,他是因为同性恋行为被人发现而自杀的,或者说是赐死的。英国研究者戴维布朗宣称,柴可夫斯基是自杀身亡。俄国贵族丹波克?佛莫公爵向沙皇亚历山大告发柴可夫斯基与其侄儿有同性恋行为,转交信件的是俄皇高级文官尼古拉毕考节,这人恰恰是柴可夫斯基早年法律专科学校的同学。他担心这极为骯脏的丑闻(在当时同性恋是禁止和触犯法律的事情)会使柴可夫斯基声名狼藉,并有可能因此流放西伯利亚,同时也会影响到母校名誉。毕考节遂邀集六名同学到自己家中组成道德法庭审讯柴可夫斯基,劝说和威逼他以自杀,对外则说是霍乱的缘故,来保存自己的名节。柴可夫斯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好喝下了他们送来的砒霜。
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恋倾向从他那部回忆录里也能看出。1888年左右他在德国的朋友勃罗茨基家里遇见了格里格。当时记得他的文章中有"he won my heart"等等比较肉麻的字眼,后来他俩就扯上朋友关系了,非常知心的朋友,不久,就在信里两人很快开始以"peter"和"Edvard"互称,明显地亲亲密密,如果格里格没有结婚,说不定就变成柴可夫斯基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