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鲁王朝的覆灭以及三世纪危机的爆发
非我族类 2018-02-08
一
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塞维勒斯王朝,193年-235年统治42年),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王朝,因为建立者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的姓氏而得名,一共传9个皇帝,235年军队爆发叛乱,最后一任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即位,结束了塞维鲁王朝。
在塞维鲁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222年-235年)统治时期,母后当政,帝国政府的政策开始在“士兵派”和元老院之间动摇不定,而总的倾向是向元老院方向摆动。亚历山大·塞维鲁斯任内任用着名的罗马法专家图密善·乌庇亚努作为顾问,这个人对于皇帝最大的贡献,是恢复皇帝与元老院 “两人三脚” 的统治体系。亚历山大从元老阶层中任命执政的高级官员,并使其作为皇帝的代表主持元老院会议。元老院在参预全部国务活动的顾问会议中也起了较大的作用:它的代表被邀请参加由16人组成的这个特别会议,让元老院的议员们可以针对法案进行充分的参予。
在这个时期,施行了另一套挽救危机的措施:紧缩开支、降低赋税、确定主人对隶农农具的所有权,准许20岁以上的自由民卖身为奴,把土地、牲畜和奴隶分给边疆移民以扩大兵源。实际上恢复了债务奴隶制。这是违反罗马法的传统准则的,但它却符合元老院贵族的愿望。这些措施当时已经行不通,又遭到军队的强烈反对,起不到什么作用。
罗马政府的财政在孔茂德的奢侈浪费之后本已处于困难状态。塞维鲁王朝诸帝的对内对外政策又需要巨大的资金。因此,赋税的征收比以前更为加重了。政府强令自治城市的议员负责征税。但财政匮乏现象并未缓和。从亚历山大时起,政府便动辄采用降低货币成色的手段来摆脱一时的困境。这就导致通货彭胀和钱币贬值(例如在银币中银的含量减少了几乎一半),因而造成金融混乱。保存下来的一件小亚细亚的铭文证实了在城市中交换过程所受的影响:新的劣质钱币的流通助长了投机分子的活动和物价上涨。经济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加速了,政府对大小官吏的薪俸和士兵的饷给开始以实物支付为主。举凡衣着、粮食、肉类、蛋类、马、骡、车辆等的配给数量,都按等级作出规定。国家又对城市手工业者团体的生产实行管制。各个手工业公会必须负担起把它们的制品供应国家并按国家的要求进行产品制作的任务。这就使手工业者逐渐被固定在自己的公会里,以致随后丧失了原有的独立性。
这时对日益强大的萨珊王朝统治下的伊朗的战争,以及居住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彼岸的诸部落的方兴未艾的大规模侵犯,使形势进一步恶化了。
当时波斯只是安息的一个附属。但是在220年代里阿尔达希尔一世战胜了安息的最后几位国王,建立了波斯的萨珊王朝。230年或231年一支波斯军队进入罗马的美索不达米亚行省,围攻尼西比。叙利亚和卡帕多细亚受到威胁。莫米娅和亚历山大在次年离开罗马,进行反攻。但是当时罗马东部边境的军队刚刚叛乱,杀死了他们的首领,因此他们不可靠,他们的纪律和士气也非常低。
232年罗马分三军反攻。罗马的目标是波斯帝国的中心泰西封(伊拉克巴格达东南32公里)。北军从亚美尼亚进军,他们获得了当地安息势力的支持。亚历山大·塞维鲁随中军从巴尔米拉向反萨珊势力控制的哈特拉进军。南军沿幼发拉底河进军。流传下来的文献对于战事的细节报道不清晰,不同的报道也很矛盾。但是似乎罗马最高统帅未能完美地协调三个分隔的军队的共同进攻。显然双方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此后丧失了其进攻能力。
总的来说罗马胜利,因为波斯的进攻被击退,罗马没有丧失土地。双方没有达成和平条约,但是由于资源耗尽也无法继续战斗。233年莫米娅和亚历山大回到罗马并庆祝了凯旋。但是似乎235年或者236年萨珊王朝就又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对罗马进攻了。
由于波斯战争罗马将莱茵河和多瑙河防线上的军团撤出,233年和234年日耳曼人借机对罗马占地进行劫掠,并摧毁了部分防御设施。日耳曼人的行动对罗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以至于莫米娅和亚历山大不得不再次亲征。他们显然没有他们信任的人来领兵。罗马的总部设在美因茨。
亚历山大此时已经26岁了,但是依然完全受他母亲莫米娅的控制。因此士兵看不起他。而莫米娅作为妇女在前线更加缺乏权威。在这种情况下野心勃勃和受士兵喜爱的军官特别容易叛乱。尤其是亚历山大无嗣,因此人人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在东部就已经有过一个托里努斯试图篡权,但是由于他淹死在幼发拉底河中,因此没有成功。
另一个威胁是亚历山大的前任埃拉伽巴路斯非常青睐军队,给军队大量的钱。但是长期地这样的耗费罗马无法支撑。莫米娅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减轻了税收。她自己花费非常节俭,因此许多人怨恨她小气。埃拉伽巴路斯时期拨给军队的特别费用都被她免掉了,这引起了军队里的巨大不满。再加上作战没有任何巨大的胜利,而皇帝本人有缺乏男子汉气质。这一切最后都导致了亚历山大和莫米娅的悲惨命运。
由于军队不受她的指挥莫米娅试图收买日耳曼人,通过付钱来买得和平。这使得没有获得特殊支付的军人更加不满。对于他们来说假如更朝换代的话他们可能可以从新皇帝手中获得更多钱。因此他们推举教练新兵的军官色雷斯人马克西穆斯为皇帝。马克西穆斯答应军饷加倍,支付特殊奖金,以及赦免所有纪律处分。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政治上的士兵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再次尖锐化。国家财政的拮据使政府不得不降低士兵的饷给。亚历山大未能找到忠于他的军队,没有人想为他和他母亲战斗。马克西穆斯于235年3月下令将莫西娅和亚历山大在美因茨杀害。并下令对他们除忆诅咒。这样塞维鲁王朝就结束了。
此后罗马陷入政治混乱,政变频繁,蛮族开始越境入侵,史称“三世纪危机”。
二
罗马帝国建立后取得了200年的表面稳定和繁荣(所谓“罗马和平”),安敦尼王朝(96年-192年,又称涅尔瓦-安敦尼王朝)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代”,达到了鼎盛阶段。但从二世纪末起,帝国盛极而衰,发生严重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起义此伏彼起,大批蛮族入侵,整个罗马社会动荡不安,帝国统治处于摇摇欲坠的危险地步。这种在罗马帝国社会中爆发的全面而深刻的危机,归根结蒂,是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奴隶制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造成的。
在帝国初期,罗马的奴隶制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后即日益腐朽,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奴隶被迫从事生产劳动,不仅缺乏劳动积极性,而且也妨碍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奴隶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斗争,奴隶价格又不断上涨,因此,劳动生产率日益降低,使用奴隶劳动已越来越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奴隶被释放了,而更多的奴隶变为授产奴隶或隶农。隶农制最早产生于共和后期,在帝国初期有所发展,到三世纪便盛行起来。除了奴隶和贫苦农民转变为隶农以外,许多移居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也加入了隶农的行列。隶农所受的剥削日重,依附性日强,其地位和奴隶逐渐接近。
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农业最先出现了凋蔽之势。在意大利,经营葡萄和橄榄业的庄园入不敷出,大多改为牧场,生产大大萎缩。后来,农业危机也波及到行省地区,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并与市场有着密切联系的大地产,开始转变为主要剥削隶农和具有自给自足倾向的大庄园。同样,在共和后期和帝国初期发展起来的意大利各城市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和行省手工产品的竞争排挤而衰落下来。农业和手工业的衰退必然导致城市没落和商业的萧条。当时,社会动乱、蛮族入侵、海盗猖獗、商路阻塞,以及帝国政府强令城市负责征集赋税和发行劣质货币等财政金融政策,更是加剧了这一过程。
在社会经济发生危机的情况下,罗马社会矛盾也尖锐起来。这时,奴隶、隶农、破产农民的差别日益缩小,地位日渐接近,这就为这些下层群众反对大奴隶主大地主,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创造了条件。城市富裕居民由中小土地所有者和奴隶主组成,他们原是帝国的重要支柱,但在危机中纷纷破产。例如,帝国政府强令城市征集赋税并由市议员完纳欠税,许多城市议员不胜负担,宁肯出售土地,释放奴隶,降为小农。他们甚至沦为隶农或流落他乡。在城市衰落的同时,大庄园迅速发展起来。
在大庄园的排挤下,现在不仅在意大利,而且还在各主要行省,自由农民和小土地所有者的人数日益减少了。他们失去了土地和生活资料,沦为隶农或成为无业游民;有些人通过参加雇佣军队而在退伍时在军事殖民地中获得一块份地。退伍士兵和部分军官,就其社会地位和财产而论,与中等土地所有者相近,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和帝国的可靠支柱。这些人和帝国社会中残存的中小土地所有者组成奴隶主阶级的一个集团。它同另一以元老院元老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常常发生冲突。这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在三世纪时加剧了。同时,帝国境外的日耳曼部落又加紧进犯帝国。这些事态的发展导致了三世纪爆发全面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