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卫城旅游攻略 你知道怎样的路线最科学吗
非我族类 2017-03-17
雅典卫城
基本背景
雅典卫城在希波战争中全部被毁,战争胜利后重新建造,用时40年,用作宗教的圣地与公共活动的场所。它的选址在雅典城中央一个 不大的孤立的山岗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平台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约为130米。山势险要,只有西端一个孔 道可以攀登。
参观流线
卫城的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其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里的各 个建筑物被布置在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的雕塑。其视觉观赏顺序是按照雅典娜祭祀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 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
建筑群根据动态观赏条件布局,这样使得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优美的建筑景象。为了照顾山下游行行列的观 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布置;为照顾山上的观瞻,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
在参观雅典卫城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假想为当年参加雅典娜祭祀大典行列中的一员:
西端孔道上山,行进的路上可看见建筑物相继出现在眼前,前后呼应,构图作大幅度的变化。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建 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雕刻有材料、风格和位置的变化;在山下绕卫城一圈后,到达半山西端的卫城山门。
卫城山门 建于公元前437-前432年
山门是卫城唯一的入口,突出于山顶西端。但地面不取平,任西半比东半低1.43米,屋顶也同样断开,保证前后两个立面各自合宜的 比例。
山门是多立克式的,但门的内部沿中央的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式柱子。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采用爱奥尼式柱子,为雅典卫城首创。 采用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爱奥尼式柱子柔和雅致,比多立克式的更适合用在内部。由于多立克柱式处于强有力的优势地位,爱奥尼柱式 只在内部,所以二者合用于山门设计中,并没有产生不协调之感。
胜利神庙 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
山门两侧不对称,由南边的胜利神庙取得均衡。神庙是爱奥尼式的,很小,但为了同多立克式的山门协调,柱子比较粗壮(1:7.68) ,是爱奥尼式中少有的。
穿过山门往上走,地势越走越高,右边是宏伟的帕提农神庙,左边则是秀丽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它们一个偏纪念性另一个偏装饰性, 起着对立统一的构图作用。
帕提农神庙 建于公元前447-前438年
“帕提农”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作为建筑群的中心,第一,它位于卫城最高处,距山门80米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 的观赏距离;第二,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8x17柱;第三,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为隆重;第四,它是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陇间板、山花和圣堂墙垣的外檐壁上满是雕刻。
它的内部分成两半。朝东的一半是圣堂,为多立克式;朝西的一半是存放国家财物和档案的方厅,里面有4根柱子使用爱奥尼式,构 思大约同山门一样。
伊瑞克提翁神庙 建于公元前421-前406年
伊瑞克提翁是传说中雅典人的始祖,他的这座庙是爱奥尼式的。它在帕提农神庙之北将近40米,基址本是一块神迹地,有南北和东西 向的断坎相交成直角。相传断坎之下有雅典娜手植的橄榄林,有波塞冬和雅典娜争夺对雅典的保护权时,盛怒之下用三叉戟顿地而成 的井,有传说中雅典人始祖开刻洛普斯(Cecropus)的墓。在断坎上造庙,匠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创新精神和绵密的构图能力。
长方形的圣堂横跨在南北向的断坎上,圣堂东面是雅典娜正殿,前面有6根柱子;西面是波塞冬和伊瑞克提翁的圣堂,并有开刻洛普 斯的墓,比东面低3.206米;北面门前造了面阔三间的柱廊,为了照顾山下人群的观瞻,北柱廊进深两间,向前突出到离山顶边缘只 有11米的地方;南面是一大片封闭的石墙,为了接引从帕提农西北角过来的仪典队伍,在这片墙的西端造了一个小小的女郎柱廊,它 与大片石墙之间光影、形体的强烈对比,使石墙不再沉闷枯燥,也用女郎的秀美充分表现了爱奥尼柱式的性格。
另外,1940年希腊多加底斯分析雅典卫城时,发现其中建筑布置、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关系,并证明它其实合乎庇撒格拉斯 的数学分析。
由此可见,雅典卫城的设计既有理性的数学分析,也有感性的美学参考,无愧为古希腊城市建筑群设计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