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成清代科举考题 拿破仑教育英国人去中国理应跪拜
山南慕北 2016-03-30
拿破仑加冕
拿破仑成清代科举考题
诸考生虽皆熟读四书五经,却均不知“拿破仑”为何物。
有一考生的文章开头即破题云:“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夫?”接着便论证说:“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凡夫即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力难施,其效不著,岂非知人善用之举哉!……”
满洲镶红旗人乌尔恭额,任浙江巡抚时,有一年科考,他亲莅书院视考。
正值诸生用饭时间,见大家争先恐后、你抢我夺,感觉斯文扫地,乌巡抚不禁皱眉说道:“好一群老鼠!”众生一听,面面相觑,其中一生即拟联相讥曰:“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都姓乌。”
前清时,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
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
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科考趣事轶闻很多,流传颇广,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无可稽考,相信有些可能是杜撰捏造的。
拿破仑教育英国人去中国理应跪拜
马戛尔尼虽然失败了,但英国政府却还想继续尝试,他们认为马戛尔尼的失败,是因为翻译的水平导致。当时马戛尔尼的使团里,只有两名翻译,这两名翻译是幼年时期离开中国的满人,他们只会很少的一些汉语。而且这两名翻译不会英语,只会拉丁语,还需要再把拉丁语再翻译成英语,当然就容易出错了。
在英国政府看来,促进贸易明摆着可以增加税收,可以让市场更加繁荣,大清帝国绝不可能不同意。
所以这次出使最大的不同就是翻译。在这个使团中,有上次出使的那个小孩儿斯当东,他现在是东印度公司的大班(经理),在中国已经待了二十多年,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此时他翻译的《大清律》刚刚完成。(请留意小斯当东,他是促成鸦片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
还有一位叫马礼逊,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也是第一本英华字典的作者,汉语水平非常之高。再加上在华多年的埃利斯、德庇时(后来的香港总督)等人,这次使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翻译阵容空前强大。
另外,英国政府仔细研究了中国的风俗和政治特点,觉得割让海岛和和协定关税很容易引起清政府的反感,所以这次的条约重点是取消垄断,促进商贸,只要清政府可以放松对商贸活动的管制,让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进行贸易,那就算是出使成功。
嘉庆皇帝与乾隆不同,他远没有乾隆那么好大喜功,对威服四海、万国来朝并不热衷。更何况当年马戛尔尼的事他曾经亲身经历,心中实在没有什么好感。
所以当阿美士德使团来到中国时,负责接待的直隶总督那彦成就接到了嘉庆皇帝的圣旨。嘉庆说:
洋人远隔重洋来进贡,这事朕并不高兴,他们来中国必是有所求而来,接待规格也不必铺张了。如果他们提出增加通商口岸,你就直接给朕驳回。要是他们情词恭顺,就领来觐见,要是不守礼仪制度,就在天津宴请他们,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不用进京了。
这道圣旨给那彦成出了一道难题,嘉庆皇帝不但要让这些洋人磕头,而且明确地提出,如果洋人是来签条约的,就可以直接把他们赶走了。之前马戛尔尼并没有磕头,只是三次单膝下跪低头示意,算是中英两国礼仪的一个折衷,这次的使者能同意磕头吗?
那彦成把这个要求告诉了阿美士德,阿美士德也很为难。磕不磕头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使者代表的是英国的国家形象,这一个头磕下去,今后英国在欧洲还有什么颜面。为了慎重起见,阿美士德在使团里开了一个会,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当年随马戛尔尼来华的斯当东坚决不赞成磕头,另一副使埃利斯觉得无所谓。最终阿美士德只好采用马戛尔尼的老办法。他对那彦成说,如果中国官员对着英国国王的画像磕个头,那么他就给嘉庆皇帝磕头。这样既遵守了中国的礼仪,也维护了英国国王的尊严。
那彦成没有办法,嘉庆皇帝的圣旨他不敢违抗,如果英国使者不向皇上磕头尽忠,那明显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到位,同样要受惩罚。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任务,那彦成想出了一个主意。
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提前宣布皇上召见,然后让这些使者马不停蹄地赶路,赶上一天的路,到时候人困马乏,觐见皇帝时,只要轻轻一推一绊,他就会一跤摔倒在地,那么这头就算是磕了。虽然形象不好,那也只是练习不娴熟罢了,皇上肯定不会责怪,这样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能得到皇上的肯定,冒一点险也是值得的。
这一天的行程实在累的阿美士德够戗,当他们来到大殿之外,嘉庆皇帝马上就要召见的时候,小斯当东发现了其中的诡计,阿美士德推说衣装不整,要换一套礼服才能觐见皇上,然后斯当东站在他的身旁,防止那彦成使绊儿。
嘉庆皇帝宣英使觐见,那彦成使绊儿的诡计无法实施,只好回奏:使者走不动了,皇上等一会儿再宣吧。
嘉庆皇帝等了一会儿,第二次宣使者进殿。
阿美士德还在跟那彦成纠缠磕头的事,那彦成硬着头皮对皇帝说,使者拉肚子呢,再等一会儿。
嘉庆皇帝又等了一会儿,第三次宣使者进殿。这个时候那彦成已经知道磕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他冒着极大的风险跟皇上说,使者已经病倒了,再也不能觐见了。
谁也没想到,嘉庆皇帝竟然能够容忍下去,还向那彦成下旨说,如果使者病倒了,那就宣副使觐见。
这回那彦成无计可施,他回奏道,副使也病倒了,谁也觐见不了了。
嘉庆皇帝终于大发雷霆,下令将使者驱逐出境,将那彦成逮入刑部议罪,并罚他赔付接待英使的一切费用。
阿美士德被赶出北京之后,有人告诉嘉庆皇帝,英国使者根本没有生病,只因不肯三跪九叩,那彦成才撒谎。
嘉庆皇帝觉得有点对不住英国使者,对方不远万里跑来进贡,结果被赶出中国,此事传扬出去,倒显得天朝没有气度。于是就派人送去了一些慰问品、同时还交给阿美士德一封圣旨,让他转交给英国国王。这份圣旨内容很简单:
朕知道你是诚心来天朝进贡的,而且也很恭顺,朕很心慰。但是你的使者却不懂天朝礼仪,不肯下跪磕头,朕本想责怪于他,但考虑到你的面子,还是算了吧。你们国家离天朝太远了,远涉重洋,来一回很不容易,以后就不必再来了。
嘉庆皇帝不但赶走了使者,而且永久性地关闭了中国的大门,不准英国再派使者前来“朝贡”。可以说,阿美士德的出使全面失败,败得非常彻底,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比马戛尔尼还不如。至少马戛尔尼还受到了优厚的接待,最后礼送出国,而他则是被赶出了中国。
阿美士德非常沮丧,后来他去了圣赫勒拿岛,拜访了被关押在那里的法国战神——拿破仑。
拿破仑对中国的事情很感兴趣,当他听说阿美士德因为不肯磕头而被赶出了中国后,他哈哈大笑。他说,你们英国人真是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你到中国去,当然要按中国的礼节,当然得三跪九叩,你偏要去搞什么英国的吻手礼,如果你们英国的礼节是吻屁股,那是不是皇帝一看见你,就得先脱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