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对美国、朝鲜以及东亚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对美国而言,《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表面上使美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亚洲,但在二战结束以前始终未能在朝鲜半岛登堂入室。起初美国也想利用条约赋予的特权对朝鲜展开经济渗透,确立对朝贸易的优势地位,借以扩大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美国首任驻朝公使福德也对朝美贸易的前景表示乐观,认为朝鲜人会积极购买美国的机器和产品。但是美国人很快发现朝鲜是个非常贫穷的国家,无力与美国展开大规模贸易,其环境极不适于商业投资,所以美国的对朝政策被形容为“关心退去”,美国驻朝使节也在1884年9月由特命全权公使降级为办理公使兼总领事,地位等同于美国驻暹罗的使节,同时美国的驻朝外交机构仅限于汉城,而不扩大到其他通商口岸。在政治上,美国政府虽然表示了对朝鲜独立的支持,但从不插手干涉(尽管美国驻朝外交官往往对此很热心);在经济上,朝美贸易额也微不足道,尽管朝鲜高宗给予了美国很多利权,但除了金矿和煤油公司外,朝鲜的其他商业领域几乎无利可图,无法吸引华尔街的大资本家。朝美建交后,美国对朝鲜唯一卓有成效的影响就是在文化上,自从霍勒斯·艾伦(安连)来朝鲜后,大批美国传教士涌入朝鲜,他们以建学校、医院为名(如培材学堂、梨花学堂、济众院等等),大力传播基督新教和美国价值观,同时与朝鲜王室过从甚密,成功扩大了美国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如今基督教在韩国的流行程度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这种现象的造成正是以《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为契机的。
对朝鲜而言,《朝美修好通商条约》使朝鲜全面开放门户,加重了朝鲜的民族危机。同时,该条约使朝美首次建立外交关系,被视为韩国现代外交的起点,客观上也是朝鲜半岛近代化的重要步骤。此外,《朝美修好通商条约》还是现代韩国对美依赖的滥觞。原本因为舍门将军号事件和辛未洋扰,朝鲜对美国印象恶劣,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前正是朝日之间为解决外交悬案而产生纠纷之时,这时美国经中国的斡旋与朝鲜缔约建交,黄遵宪、李鸿章等又向朝鲜灌输美国是公正和平之国的认知,而且这个条约的平等协商与和平签署也确实同日本对朝鲜的逼迫形成强烈反差,使朝鲜王朝君臣开始对美国萌生好感。1883年美国任命福德为驻朝特命全权公使,与驻北京和东京的使节平级,更使朝鲜高宗喜出望外,他曾私下对福德说:“我完全理解美国公平无私的政策,而我希望可以一直得到贵国政府的建议和帮助。”再加上美国驻朝的外交官和传教士同王室关系密切,为朝鲜的独立自主而奔走,所以使朝鲜王室产生了这些美国人的态度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的错觉,对美国的信任和依赖心理增强,甚至对美国阻挡中国的干涉及日本的侵略抱有强烈的幻想。此后朝鲜每遭侵略,朝鲜政府就搬出《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第一款请求美国的支援,当然每次都毫无作用。甚至到了1919年巴黎和会闭幕时,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统李承晚给美国助理国务卿弗兰克·波尔克(Frank L.Polk)写的信中还希望美国能遵守《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可见该条约对韩国亲美心理产生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通过朝鲜战争而强化,延续至今。
对东亚局势和世界格局而言,《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意味着朝鲜半岛进一步成为列强竞争的焦点。《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法国、奥匈帝国等欧美列强纷至沓来,与朝鲜签订类似条约,严重破坏了朝鲜的主权。《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成为欧美列强打开朝鲜门户的通用模式,《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刚刚签字,英国人就赶到朝鲜来了;英国人还在译读约稿,德国人又来了。英国人怕德国人后来居上,竟然一字不改地赶快签订了《朝英修好通商条约》(韦力士条约),距《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只有15天。朝鲜“隐士之国”的历史宣告终结,对欧美列强全面打开了门户。李鸿章主持朝鲜与美国缔约,其初衷是“以夷制夷”,其结果不但没有阻止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反而使朝鲜卷入更大的漩涡中,无所适从,正如美国学者泰勒·丹涅特所说:“这件条约似乎是对朝鲜非常仁慈的一个举动……但稍加仔细研究和以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就可看出朝鲜的被置于惊涛骇浪的阴谋诡计之中,随波逐流,不由自主,这件条约实是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