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分封箕子于朝鲜之事是真是假 箕子与周朝是臣属关系吗
非我族类 2017-07-28
箕子朝鲜
周武王分封箕子于朝鲜之事,是应该予以承认的。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载“武王封微子于宋,封箕子于朝鲜”。《后汉书·氵岁》:“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尚书注疏·卷五考证》:“朝鲜,箕子所封,不应在化外。”《周易集注·周易下》:“箕子逃之朝鲜,武王以朝鲜封之,因以洪范援于武王,人方知其不狂。”《旧唐书·温大雅传》:“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通志·四夷传·朝鲜》:“朝鲜,周封殷太师之国。”《通典·边防一·东夷上》:“周初,封商太师国于朝鲜。”《太平寰宇记·四夷·朝鲜》:“朝鲜,周封箕子之国。昔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食周粟,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朝鲜史略·箕子》:“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武王因封之,都平壤。”
苏轼、应劭、颜师古等也认为,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是事实。 箕子是否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汉上易传·下经》说箕子“不受封,去之朝鲜”。《书传·周书·洪范》云“武王之得箕子,盖师而不臣也”,意即周武王以箕子为师,但并不以之为臣。也就是说,周武王尊重箕子的政治选择,并没有强迫他朝周。《尚书疑义·周书·泰誓》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箕子不受封的理由是:一是箕子作为商朝贤人,有强烈的尊君观念,“殷其沦丧,我罔为臣仆?”
箕子虽然痛惜商纣王,但“无害其为爱君之心”,把商亡“归咎于天”。他想效法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周远走。二是“武王将立殷后,必以箕子为首,微子次之,而卒立武庚者,必二子辞焉”,也就是说,周灭商后,当立者应是身为太师、三公的箕子,而不是地位低于他和微子的武庚,说明箕子和微子肯定是拒绝了周武王的分封。
明代经学家马明衡对周武王分封箕子,持怀疑态度。他在《尚书疑义·周书·洪范》中说:“若说武王封之,必有命辞若微子之命者。夫子必录之,即《书·亡序篇》亦无有,是未必武王封之也。”他认为,周武王有可能未曾分封过箕子。武王十三年来周,对武王演述《洪范》,是否就说明二者之间是臣属关系?
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笔者认为至少在箕子朝,二者并没有立即建立起臣属关系。“封而不受”可能最接近历史事实。那么对武王问道,箕子演述之事怎么解释?《尚书疑义·周书·泰誓》云:“若陈洪范,则大公道理自是不妨,武王不臣箕子而问道,箕子传道武王而不臣,各行其本,心之诚然而无所愧焉耳矣。”这是最有见地的解释。周武王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对箕子的政治选择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不求他为臣;箕子也率真诚恳,和武王阔谈治国之要,但原则分明,不称臣于周。
二人之间达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表现出两位杰出政治家的宽广胸襟和超迈气度。《尚书大传》所说“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并不符合客观实际。武王是“亲虚己”访问箕子,向他虚心求教,但并没有箕子朝周的迹象。还有,武王和箕子会见的地点不在成周而在管地,就更说明了这点。
关键词: 箕子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