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倾尽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导致隋朝,导致国力衰竭,百姓徭役繁重,怨声载道,最终自己也被频发的农民起义推翻下台。所以三征高句丽对隋朝的损耗不是一般的大,那么,高句丽为什么那么难打,以至于隋炀帝把大好江山都赔尽呢?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
其一,高句丽是一个组建严密制度完备的王朝,有类似后来清八旗的军事组织,还有一定农业基础,再加上本土作战以逸待劳,所以劳师远争的隋唐都很难取胜,最后只能靠长年消耗战付出惨重代价才把高句丽拖垮。后来不就在唐高宗李治手上,才最终将这个大患给消灭了吗?
其二,北方天寒地冻需要更多的补给,尤其是关外。另一方面朝鲜半岛路途遥远,道路狭窄,补给困难。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疾病,导致隋唐时期,军队都受到巨大损失。
其三,再加上隋唐两朝朝对高句丽之战是不义的侵略战争,高句丽抗击隋唐是正义的保家卫国战争。道义上高句丽占据制高点。政治上、舆论上高句丽得到人民支持。综上所述因此隋唐讨伐高句丽很难取胜。
三征高句丽导致隋朝灭亡
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百姓农民起义。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后世中原人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发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隋炀帝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618年为
宇文化及和后来的
王世充占据;619年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