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毛岸英埋在朝鲜呢?为何毛主席送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
彼岸花开 2016-04-13
毛岸英
为何毛岸英埋在了朝鲜
一场旷日持久的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多少中华儿女啊!他们都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毛岸英也不应该例外,毛主席不是亲口说过岸英是志愿军中的一位普通战士嘛!再说作为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象征,作为毛主席本人和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毛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这是一座友谊的桥梁,架设在鸭绿江之上;这是一座感情的丰碑,竖立在中朝人民心中!
毛岸英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既有利于教育中国人民,又有利于中朝友谊,想到这里,主张“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的彭德怀掐灭烟头,戴上花镜,提笔疾书:
总理:
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以此教育意义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敬礼!
彭德怀
十二月二十五日
周恩来看完彭德怀写来的信,沉思良久,认为老将军说得有道理,毛岸英的尸骨不宜运回国内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应该和牺牲了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做政治意义更大,于是,他将彭德怀的信批转给毛泽东阅示。
毛泽东的秘书拿着文件夹走进菊香书屋,轻声说,“主席,总干部部给彭总发来一个电报,说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要求将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破格安葬在北京,彭总从大局考虑,认为这样做不妥,这是彭总写给总理的报告,总理批给您阅示。”
秘书把文件夹递给毛泽东,接着又说:“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们希望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老彭说得对,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毛泽东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文件上慨然批示:“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这就是一代伟人的胸怀!
于是周恩来当日在彭德怀的信上作了“尊重你的意见和朝鲜同志的要求,请(传珠)重拟复电”的批示,刘少奇、邓小平圈阅后也都表示同意。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主张烈士与青山同在,他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后来,刘思齐、邵华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泽东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毛泽东没有同意她们的要求。
就这样,毛岸英与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他战斗过的并用鲜血浸染过的朝鲜大地上,他们与青山同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毛岸英和与他一同牺牲的高瑞欣原葬在大榆洞后山上,朝鲜阿妈妮朴真真等义务看管,每年清明节都给祭扫和培土。
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在平安南道桧仓郡西北志愿军总部约一公里的高山坡上兴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九万平方米,陵园的大门朴实无华,上面用中朝两种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进入陵园,通过用条石铺就的二百三十七级台阶(象征着二百三十七万参战志愿军官兵)的陵道,然后是一道飞檐翘角、琉璃瓦顶的陵门,门楣上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背面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各军兵种的军人画像。
走过陵门便是一座碑亭,飞檐斗拱,绿瓦红柱。亭中丰碑矗立,正面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字样,背面是抗美援朝战争简介;碑亭雕梁画栋,梁枋的四面是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的画像,栩栩如生,碑亭后巍然屹立着志愿军战士雕像,通高七点五米,像高三点三米,为红铜塑制,像基前面有和平鸽,并刻有“和平万岁”四字;左右两侧分别是郭沫若和彭德怀的亲笔题词,字迹浑厚洒脱。
雕像后面是两组反映志愿军战斗和中朝友谊的大型群雕,形态逼真,意义深刻,墓地翠柏环绕,肃穆凝重。烈士墓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烈士们头枕青山,面朝祖国(西南的北京方向),除三个无名烈士外,每个烈士墓前都竖有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每个墓旁都栽有一株英姿挺拔得像烈士本人一样的中国东北黑松。
毛岸英的坟墓迁志愿军到烈士陵园,一百一十五名党员、十六名团员和三名无名烈士的坟茔就安葬在一百三十四棵青松下。
毛岸英的墓地,依然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在墓碑正面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在墓碑的背面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为何毛主席送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
为何毛主席送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八个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美国军队作战。10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缨入朝参战。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19日,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发报频繁,美军据此认为这里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遂派飞机前往轰炸。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痛定思痛,许多善良的人也许要问,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上前线?中国那么多热血儿女,何差毛岸英一个人,可毛泽东不是这样想。
1951年3月,毛泽东的老友周世钊向他问及此事,毛泽东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一定要让儿子上前线?这是由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毋庸置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模范。“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表率作用,如同无声命令,变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把党的事业从胜利推向更大的胜利。
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在就业、任用、提拔、晋职、出国、经商等方面为亲朋好友谋取特权和不正当利益,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导致权力家族腐败。有的官员大搞特权,别说家属子女得好处,甚至秘书、司机、情妇、二奶也狐假虎威,跟着沾光。一些人的腐败堕落,与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形成巨大反差。
据坊间流传,更有甚者,个别文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说毛岸英上朝鲜战场是为了“镀金”,引起群众和干部的极大愤慨。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献出六位亲人的生命。他弟兄三人,牺牲了两个。他一生共有十个儿女,其中六人夭折或丢失。最后剩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纳四人,毛岸英还牺牲在朝鲜战场。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一家人几乎所剩无几。如果要镀金,毛岸英何必非要到真枪实弹的战场上?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捍卫者,他曾经深刻告诫:“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诚如小平同志所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一个改写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一个战争来临之际从容送子参军的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