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袁昌英】袁昌英和徐志摩_袁昌英故居

袁昌英

人物简介   袁昌英出生湖南醴陵,是近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法国文学史》《山居散墨》《行年四十》等。袁昌英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巴黎大学,回国后任教武汉大学,因该学校坐落珞珈山下,故而与苏雪林、凌叔华并称“珞珈三杰”,她也被誉为“湖南留法女作家最露面的一位”。袁昌英与徐志摩关系甚好,以至于张幼仪怀疑二人有私情,1973年,袁昌英逝世,1979年得以平反。

人物简介
  袁昌英,字兰子、兰紫,笔名杨袁昌英、昌英、袁美等,湖南醴陵人。
  1894年10月11日(农历甲午年九月十三日)出生;
  1902-1905年,在醴陵乡下私塾读书;
  1905-1909年,在江西萍乡正本女校读书;
  1911-1912年,在长沙遵道女校读书,兼任培德小学教员;
  1912-1914年,随父亲袁家普到北京、云南,居家延师学英文;
  1914-1916年,就读于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
  1916年留学英国,初进伦敦Black Heath High School,次年升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
  192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回中国,与长其十岁的杨端六结婚。
  1922年,由王世杰、周鲠生介绍,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英国小说及散文。
  1924年,转至上海澄衷中学教英文。192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深造。两年后,经刘秉麟介绍,在胡适主校的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讲授莎士比亚及散文。
  1929年,开始执教于武汉大学,主讲希腊悲剧、希腊及罗马神话、戏剧入门、法文、现代欧美戏剧、法国戏剧、中英翻译等课程。
  1945年,在顾如的引荐下,被聘为三青团一届中央评议员。1948年,被武汉大学推选为“国大”代表。
  1949年后,曾三次参加武汉市文代会;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
  1962年,右派帽子被摘除;
  1970年,被当作“五类分子”遣送原籍;
  1973年4月28日,离开人世。
  1979年被平反昭雪;
  1984年,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对其右派问题重新复查后,去掉原改正结论中所留的“尾巴”。
 
袁昌英和徐志摩
  袁昌英与徐志摩的私谊较厚。张幼仪怀疑袁是徐打算娶的‘二太太’”。这是张幼仪出于忧虑、嫉妒的臆测。袁与徐的感情,只不过文人之间意气相投因敬而爱(柏拉图式)的情感而已。那时袁昌英与杨端六已订婚,并在几个月后于上海结婚。
  徐志摩遇难后,袁昌英督请苏雪林撰文悼念,同时自己也以小说体裁写了《毁灭——纪念一个诗人》,几年后发在凌叔华主编的《武汉日报?现代文艺》上,并收入1937年商务版的《山居散墨》文集。
 
袁昌英是小脚
  研究者一致推测“该文透露袁对徐的感情之深厚”,以至“张邦梅在《小脚与西服》一书中转述了张幼仪见到袁昌英的‘小脚’(实为“解放足”)时那种不安的心情,并且怀疑袁是徐打算娶的‘二太太’”。
  张幼仪在伦敦期间,就以女性的直觉察觉到徐志摩另有所爱。1921年8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诉张幼仪,他的一位女朋友要来登门拜访。张幼仪误以为是徐志摩准备迎娶的第二位太太,事实上却是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即将回国的袁昌英。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后,张幼仪评价说:“呃,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徐志摩脚跟一转,失态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一周后,徐志摩突然从家中消失,绝情背叛了已经怀孕四个多月的张幼仪……
 
袁昌英故居
  袁昌英是醴陵人的骄傲,将其故居打造成纪念园,对外开放,供世人缅怀与敬仰。
  根据规划,这里设有樱花园、小东湖、纪念广场,以及袁昌英墓、袁昌英故居和展示馆,通过四处景观节点讲述袁昌英一生事迹,再现一代奇女子的历史。周边居民对此纷纷称赞,不但改善了居住环境,更保住了文化底蕴,为五彩醴陵又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人物评价
  王哲甫说:“她的戏剧虽然就只有这一集(按:指《孔雀东南飞及其他》),已使她在文坛上占了一个相当的地位。”(《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书局1933年9月版)
  沈从文袁昌英是“湖南留法女作家最露面的一位”,也是“目前治西洋文学女教授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湘人对于新文学运动的贡献》,上海《大公报·文艺》1946年7月30日第43期)
  无论是文学史还是学术史,都不应该忽视袁昌英的文学地位和学术成就。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