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宋维栻出生安徽省金寨县,1932年参加红军、次年入党,经历了长征、平型关大捷、永城之战、四平保卫战、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委、福州军区政委等职,1987年后回到广州安度晚年,于2010年病逝,享年94岁。
人物生平
宋维栻(1917—2010),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军部特务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营组织干事,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营政治教导员,一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政治处主任,二十一团政治处主任,二十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政治委员兼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二八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八七年,卸却一身职务的宋维栻回到广州;白云山脚下,他在一座安静的庭院里安享离休生活。
宋维栻退而不休,致力于整理军史,多年来不辞秉笔忆关河。用他的话说,是为了“慰先哲,告来者”。“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这是宋维栻离休后的一句座右铭。他常说:“我们是战争的幸存者,在有生之年,有责任将战争的那一段记忆留下来,让大家记住历史。”
十余年来,他组织和支持老同志,一起忆史著书,先后编撰出版《战争史上的奇迹》、《苏北抗日烽火》、《军旅足痕》以及《铁道兵不了情》等文史集,还著有个人回忆录《征战回眸》,共百余万字。
晚年的宋维栻将军,以他九十多岁的高龄,仍殷切地关注着当年与其一同奋战在铁道战线上的铁道兵战友;铁道兵网站从酝酿到诞生到成长都灌注着宋政委的关怀与期望;看着铁道兵网站的开通、运作,宋政委欣然命笔写下“情结铁道兵网,发展市场经济”的题词。
宋政委以他这样的高龄,仍把握着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我们进军市场经济的新战场。我们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战友“情结”一定能通过现代化的“网”联在一起“结”出丰硕成果。我们不会辜负老首长的期望,战友们携起手来,我们仍然是时代的“开路”先锋!
1987年,脱下戎装的宋维栻选择回到广州安享晚年。
2010年12月22日,宋维栻将军在广州病逝,享年94岁。
宋维栻的后代
宋维栻将军不幸离世后,他的长子回忆道: “直到年纪很大了我才发现,原来有些官家子女根本用不到父母出面,只要报上老爸的名字,就能办成很多事。可父亲没这种意识,我们身为子女也没有这种意识。”
“我们兄妹四人,没有当大官的,没有发大财的,但也没有犯法蹲监狱的。父亲留给我们的就是正派。”
“文革”中,宋维栻将军经历坎坷,于政治学院副院长位置上遭造反派批斗。1968年冬,
毛泽东、林彪于人民大会堂接见军队学习班干部。林彪引领宋维见毛泽东。毛与之握手,问姓名。林彪曰:“他是政治学院副院长宋维。”并摊开手掌向毛比划“”字。是时,新华社记者摄影:毛泽东居左,林彪居右,宋维居中。有人见之,道喜,宋忧曰“未知祸福”,压箱底秘不示人。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