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张奚若】张奚若是谁_张奚若林徽因

张奚若

人物简介   张奚若出生陕西大荔,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近代政治学家、教育家,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张奚若在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抨击国民党独裁的活动,之后更是反对内战,曾经说出“请蒋介石滚蛋”这样的壮语。张奚若一生作品不多,著有《主权论》、《社约论考》等,曾在各大高校任职,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外交学会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也是新中国国家名称的提议者,为推动中法、中日建交等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9年10月,张奚若出生在陕西朝邑县(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乡仓西村。张家当年在朝邑县城开了间中药铺,其父还当过朝邑县商会的会长。
  18岁那年,张奚若到陕西最早成立的新式学堂之一宏道书院念书,与吴宓是同学。因读了邹容的《革命军》,他决心参加革命。在一次学潮中,19岁的张奚若带头赶走两名恶毒的日籍教师,被迫出走,到上海就读中国新公学。在上海,张奚若结识了于右任、杨西堂,加入同盟会,跟宋教仁、黄兴都很熟。杨西堂见这小伙年轻有为,就将长女杨景任许配给他。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夕,井勿幕派张奚若前往日本购买军火,准备举义。武器还没运回来,武昌起义爆发了。不久,张奚若再去日本,将军械运回陕西,成为陕西辛亥革命的功臣。这段投身辛亥革命的回忆,张奚若曾于1947年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他说,民国代替了满清,不同的不过是皇帝改了总统、尚书侍郎改为部长而已。后来,张奚若把他当年被抓以及国民党当政时期的遭遇做了对比:清军抓了他用轿子抬着走,而蒋介石不让他说话,结论是“反动派堕落得一代不如一代”。
  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本来打算念土木工程,结果对数学兴趣不浓,便攻读政治学。同在哥大的同学还有胡适、陶行知、宋子文、孙科、蒋梦麟等人,张奚若在这儿还结识了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当年,朋友们常常到金家去玩,渐渐形成“星期六聚会”,大家一块儿喝茶聊天。张家数十年的习惯是每天下午四点喝下午茶,招待朋友和来访者。西方语言文学家李赋宁回忆说,抗战时没有面包,张宅的下午茶就用馒头代替,没有黄油,就代之以黄面酱。
  回国之后
  1925年回国,历任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教授职位。
  1929年8月应聘来清华任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1932年6月,张奚若在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代表教授会向学生致辞,提出三点意见:“奋斗、续学、耐劳”。
  1936年11月,他在《独立评论》(胡适创办)发表《冀察不应以特殊自居》一文,直接触怒当时北平最有权势的人物宋哲元,导致停刊数月。
  抗战期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奚若亦随校西迁,并任西南联大政治学系主任;抗日期间,参加民主活动,抨击国民党独裁。
  1941年3月1日,张奚若在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上发言,尖锐抨击国民党政府当局的腐败和独裁统治,蒋对此极为恼火。但他未予置理,发言后便愤然离去。后来,国民参政会还给他寄发开会通知和往返路费,他当即回电:“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未参加国民参政会会议。
  内战时期
  1946年,张奚若受邀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演讲,他猛烈抨击反动当局说:“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
  1947年,《清华周刊》请张奚若为36周年校庆题词,他挥笔写就:“学问要往大处着眼,不然就是精深也是雕虫小技。”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为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9年6月21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当讨论到新中国国名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的建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采纳了张奚若先生提出的新中国国名,并将这一名称写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建国之后
  1949年至1973年,他还一直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在推动中法、中日建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2年9月,张奚若继马叙伦之后出任新中国的第二任教育部部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多有建树。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劳动教育,完善课程和学制,推广普通话,制订《小学生守则》等。
  1954年9月,他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此后还连续当选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年5月1日,在整风运动中,他对当时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否定过去,迷信将来”的评价。7月1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座谈,帮助整风。张奚若在会上分析了党在工作中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根源。
  1958年1月28日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曾引用他的说法,虽然不满意,又认为“张奚若是个好人”。
  1973年7月18日,卒于北京,享年84岁。
 
张奚若林徽因
  林徽因绝顶聪明,过从皆知识界精英,如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哲学家金岳霖、物理学家周培源,无不是他们各自学术领域里的泰斗人物。
  张奚若还没进门,就听到了林徽因活力十足的声音。透过窗子看进去,这个永远都温馨明亮的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人。朋友们如同往常一样围在林徽因身边听她说话,间或夹杂着其他人很小的咳嗽声、炭火燃烧的噼啪作响声,祥和得跟外面的世界完全是两个样子,让人心里不由得发暖。
  “哎哟,你可来了,就等你了!”林徽因一抬头,看到了正走到门口的张奚若,赶紧笑着招呼他。
  今天他可是“主角”。他不到,谈话可就不“畅快”了。
  张奚若一边跟其他人打招呼,一边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茶几上摆着几份今天的报纸,不用说,这就是他来之前,这个客厅里谈论的话题。
  作为话题的“中心人物”,他是最有立场说些什么的。外面的议论已经沸反盈天,他自然也有许多不可对外人言说的想法。张奚若大致扫了那几份报纸一眼,表情说不上是嘲讽还是愤怒,食指重重地敲了敲报纸上的某个标题,脸上渐有愠色。
 
张奚若杨靖宇
  当时有人传出杨靖宇是在最后自己自杀的,其实是被身边的四个叛徒杀害,并且这四个人都是杨靖宇身前比较信任的朋友,一个是程斌是杨靖宇最信任的助手,还有张秀峰和赵廷喜。
  另一个就是张奚若了,其他三个在当年镇反的时候被举报查了出来最终被枪毙了,但是张奚若最后是蹲了两年的牢逃脱了审判。真相指出当年张奚若是杀死杨靖宇的真凶,是他亲手扣下扳机给了杨靖宇致命的一枪。
  但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张奚若请蒋介石滚蛋
  1937年后,张奚若任西南联大政治学系主任;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学等四校联合举办时事讲演会,由张奚若主讲。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
  讲演一开始,他就说:“现在中国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张奚若接着说:“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一断语:“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他说:“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
 
人物评价
  张奚若作为爱国民主人士,他关心国运、痛恨腐败、独裁,积极地参政议政。
  1936年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文章痛斥态度暧昧、有挟寇自重嫌疑的地方当局,以致《独立评论》受到立即停刊的处分。
  在抗战时期,他是当时国民参政会中蒋介石最怕起立质询的四个人之一(其他三人是钱端升、罗隆基和周炳琳)。
  在重庆谈判时期,他与钱端升、朱自清、吴之椿、闻一多等联大十位教授联名致电蒋介石和毛泽东,要求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
  1946年,他发表“废止一党专政,取消个人独裁”为主题的演讲,引起巨大反响。
  1948年,他与朱自清、吴晗等签名支持拒购美援平价面粉,退还配购证的声明,积极地参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张奚若终其一生,始终以全体人民的福利为中心目标,保持仗义执言、坦诚耿直的作风,合志士与学者于一身,往大处着眼做学问,为社会服务做事业。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