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郭天民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参加过广州起义、反“围剿”和长征、“百团大战”和攻克娘子关的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贡献巨大。郭天民上将担任过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等职位,于1970年病逝广州。朱德总司令赞他是“有功不居功的战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8月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十里乡郭受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天资聪颖的郭天民先后考入黄安县乙种农业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最终却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1926年夏,经黄安县中共党组织负责人董觉生(董必武的胞弟)介绍,郭天民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六期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郭天民随黄埔军校特务营参加了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排长、副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支队长,红八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师师长,第六十二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先后指挥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较为著名的有,牛道岭战斗、上下鹤山战斗、高洪口战斗,他所在的部队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攻克娘子关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的郭天民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长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
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组建二野,郭天民被调到第4兵团,陈赓为司令员兼政委,他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刘志坚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渡江战役,第4兵团划归第四野战军,随大军南下,直捣两广。在追击敌人时,他们所在的部队每天以70公里或者80公里的速度前进,与兄弟部队一起将40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全部消灭干净。
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0年5月26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65岁。
郭天民子女
郭天民女儿:郭丽卿
郭天民聂荣臻
1946年10月22日,刚刚被迫退出张家口的晋察冀军区领导人在涞源县城召开了重要会议,总结内战爆发以来几个月军事上的教训和不足,在这次会议上,晋察冀野战军二纵司令员兼政委、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领导班子猛烈开火,主要有两大条:第一,指责军区领导人犯了重大错误,被蒋介石政府的“和平建国”蒙骗,将部队大幅度精简复员,对备战缺乏准备,以至于部队战斗力被大大削弱,无力抵抗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第二,在保卫张家口上犯了严重错误,在东线战场取得张家口保卫战的胜利之后,西线战场却被敌人得手,以致不得不放弃张家口,致使民心、军心和士气都受到影响。
会后,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冀察军区司令员的郭天民,当即被撤销一切领导职务,“冷冻”起来,不予使用。郭天民上告无门,申述无路,以前相识的人都远远避开,不敢接近,那情景,比今天那些上访的人还要窝囊凄惨。
涞源会议开于1946年10月底,晋察冀共产党一方被迫撤回到抗战八年的根据地,也跌入前景最不乐观的最低谷。转眼将近半年时间过去,1947年4月26日,原在延安的刘少奇、朱德组成的中央工作组来到了晋察冀,在西柏坡整顿晋察冀军区的军事和土改工作。郭天民这才咸鱼翻身,有了指望。在朱德做调查研究,征求干部群众对晋察冀军队建设意见时,被撤职的原二纵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向朱德总司令“毫无保留地重申了自己对部队建设和作战指挥方面的意见,并要求调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那里去工作。”
人物评价
朱德元帅曾表扬郭天民为“有功不居功的战将”。
郭天民等率部单独活动两个多月,转战数千里,出色地完成牵制任务,被
周恩来称之为“红军战略轻骑”。
王树声称赞“老郭是个好伙计”。
陈赓玩笑之中有欣赏:“我是坐言,他是起行,简直是绝配!”
郭天民上将不仅是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还是红安籍开国将星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
有些国民党将领不无敬畏地称呼郭天民为“郭铜墙”。
人民网:郭天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均立下赫赫战功。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