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静仁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位,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为各民族交流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01年10月19日,杨静仁逝世,享年84岁。
人物经历
1918年,杨静仁,甘肃省兰州市人,回族,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家庭。先后就读于兰州市孝友街第四小学和甘肃省立第一中学。青年时代,他就追求进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他利用伊斯兰教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在回民中开展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1941年,杨静仁到达延安,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中央派他到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他同其他回族共产党员一起,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将这支部队锻炼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5—1949年间,杨静仁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调回北京
1949年3月,杨静仁被调到北平,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并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单位10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筹建中央民委组织机构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静仁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
内战时期
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他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在此情况下,中共甘肃工委决定他尽快撤离甘肃去延安。1941年3月,他到达延安,由中央组织部介绍到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1949年3月,他被调到北平,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杨静仁同志在病床上仍关心着民族地区的发展。
1980年,杨静仁刚到国务院工作时,外电纷纷作了报道。有位美联社记者在报道中称他为“传奇人物”。
如今,这位“传奇人物”刚刚去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荣也罢,辱也罢,兴也罢,衰也罢,都已化为烟云,化为故事,他的话语仍在耳旁回响:“我不是什么传奇人物,我当初只是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杨静仁是甘肃兰州人,出生在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回族家庭。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爆发,高中毕业后的他很可能依照家庭的意愿做个阿訇。然而,抗日的烽火使这位青年热血沸腾,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41年奔赴延安。从此,一路坎坷,一路传奇……
1941年6月,宁夏海(原)固(原)回民第三次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团长马思义率领余部230多人冲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围,投奔陕甘宁边区,被整编为骑兵团。这些回民士兵当初是抱着八路军帮他们打国民党的愿望进入边区的。然而,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八路军不能出去打国民党。再加上他们思念家乡和亲人,边区生活又很困难,许多人思想波动大,总想离开边区。如何稳定这一批人,使他们转化为抗日力量,在当时便成为边区政府的一个大难题。最后,中共中央西北局选中了杨静仁,派他到回民骑兵团担任政治教官。那年,他刚24岁。
他走马上任后,整天和回民骑兵团的官兵们在一起,一面给干部、战士上政治课,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劝解他们,一面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文化,使他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后来,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领导同志接见马思义,每次都由杨静仁陪同。
在杨静仁等人的努力下,这支由回民游勇组成的部队,被改造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1947年在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时,杨静仁率领这支回民部队参加了冷腰子阻击战,掩护中央机关从延安撤退。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放西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1951年春,著名的昌都战役之后,西藏和谈代表团来到了北京。由于和国民党政权的长期隔膜,西藏方面对中央人民政府也有一时难以消除的误解,因此,做好西藏代表的接待工作,对于消除误解,建立信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于是,党和政府指定刚30岁出头的杨静仁负责接待工作。和谈期间,他和西藏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为和谈成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和谈成功了,在中南海举行的庆祝宴席上,又是杨静仁领着西藏代表把盏来到毛泽东主席面前……
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后,西藏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解决好西藏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天晚上,
周恩来总理在四川饭店请杨静仁夫妇吃饭。席间,周总理举杯对他说:“静仁同志,又要辛苦你一趟了。”于是,杨静仁直飞拉萨,在西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把问题解决了。危难之际不辱使命,这就是杨静仁。
落实政策心底无私
“文革”中的关押,使杨静仁失去10年大好时光,因此他非常痛恨冤假错案,更忌讳把人打错了再平反。他说:“打倒一个人不仅是他本人的问题,还会牵涉到他的父母妻儿及周围同志,给他们都会造成伤害。”他常说:只要我在任一天,就不允许有一件冤假错案存在。
李维汉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问题上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曾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在以往的“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李维汉却被打倒。拨乱反正中,李维汉的平反还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杨静仁挺身而出:“李维汉同志有什么错误?他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如果不给他平反,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损失!”在他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李维汉终于在1979年得到平反。
杨静仁在国务院和统战部工作期间,在全国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下大力落实了对“右派”、原工商业者等的各项政策,在各级政府、人大、政协中扩大了对各民主党派和各界党外人士的安排,支持和帮助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拓为四化服务的各项咨询服务工作的新路子。他主张统战工作主要对内,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但也要对外,因而积极倡导和组织了黄埔同学会.为海峡两岸的对话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
出生于回族宗教家庭的杨静仁,至今还保持着回民的习惯。他非常重视宗教工作.并把它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部分。他说:“唐朝时,佛教的中心在中国,可以利用佛教开展国际友好交往工作。日本佛教徒到湖南礼祖,我们把遗址遗迹修一下,花钱不多,影响很大,这是打开局面很重要的一条。要以小见大,不要因小失大。要想得宽一些,远一些:一个是伊斯兰教同阿拉伯的关系,一个是佛教六祖同日本的关系。”
他支持各种宗教组织办好宗教院校,有计划地培养爱国的宗教职业人员;落实宗教政策,支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到下面检查工作时,不管是清真寺还是喇嘛寺,他都要去拜访,那些老阿訇和老主持都熟悉他。
然而,为许多人落实过政策的杨静仁,却单单忘了给自己落实政策。拨乱反正后,他担任了中共中央委员,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没有给他发工资。他对妻子说:“只要我们整个党的政策对了,个人问题就不计较了。
组建国家民委
他刚复出,重新组建国家民委时,每天都走着或坐公共汽车上班。家没安下来,家属吃饭成了问题。民族宫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在民族宫承办的会议上搭伙,但他连这并不特殊的待遇也不愿沾边,而是经常带着家人在西单附近的小饭馆对付一日三餐。
1986年赴香港参加王宽诚同志追悼会,组织上说此次赴港不做他事。于是他在港三四天,谢绝了游玩和宴请,连著名的海洋公园也没去。
有一次去一家工艺品厂参观,随行工作人员在厂外门市部买了几块图章石料,他知道后立即让他退回去。旁人劝解说:“这是老百姓都可随便买的”,他却反问道:“为什么专门在我参观时买?不就想让人家便宜你点吗?”
杨静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民族调研
1954年,杨静仁赴西康藏区和凉山彝族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关于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基本情况的报告》。1958年到宁夏调查宗教问题,提出改革宗教制度的重要建议。发起成立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并积极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团结各族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在广大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60年初,杨静仁带工作队到西藏协助西藏工委工作。提出的工作报告被
邓小平高度评价为“
马克思主义文件”。同年9月,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杨静仁当选为中央委员,以后又连续当选为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
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以后又兼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9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
1982年,杨静仁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983年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负责主持党和国家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他提出把统一战线和改革开放相结合,大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使我国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局面。1986年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静仁同志因病于2001年10月19日7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杨静仁的4个子女
杨静仁的一个儿子杨华山大学毕业后,根据父亲的意思到西藏工作。他干得很出色,组织上想提拔他当处长。但杨静仁对原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伍精华说:“不要提他。”他认为别人当处长是靠本事,而自己的儿子当处长是因为他的关系。因此,尽管他的4个孩子都是中共党员,大学生,而且工作出色。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