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雷抒雁】雷抒雁简介_雷抒雁掌上的心

雷抒雁

人物简介
  雷抒雁(1942年8月18日-2013年2月4日),陕西泾阳人,当代诗人、作家。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成名作是纪念张志新而写的长诗《小草在歌唱》。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被誉为“人民诗人”。代表作品有《星星》《与风擦肩而过》《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等。曾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2010年“中国当代诗魂金奖”,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韩等多种文字。2013年2月14日,雷抒雁逝世,享年71岁。
  
人物生平
  1942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初七),出生于陕西泾阳。
  1962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
  1967年,大学毕业,适逢“文革”,延至1968年离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62师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
  1970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6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
  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调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任编辑。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转业至中国工人出版社,历任编辑、工人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
  1993年,调《诗刊》社任副主编。
  1995年,调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至2004年退休。
  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2年4月25日,在中国诗歌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会长,并担任中国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2013年2月14日,雷抒雁逝世,享年71岁。
  
雷抒雁《掌上的心》
  《掌上的心》是近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从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
  似乎不必探究这首诗缘何而发,即可见出诗人心中蕴藏着难言的苦痛。把心托于掌上,其坦率和虔诚一至于此!它毫无遮掩和矫饰,鲜活红润,剔透晶莹,请你审视、鉴别、评判。但是恶鸟飞来,残酷地啄破了这颗维持生命的勃勃跳动的心。它在痉挛和流血,其痛也剧,其情也哀,不忍卒睹。于是,人们把心用谨小慎微的茧皮包裹起来,用冷漠和疏远的甲胄武装起来,用戒备和敌意的城郭围困起来。毫无疑问,诗人是不屑这样做的,他敢于袒露自己的胸怀,渴望心与心的彼此开放和交流,哪怕世间偏有专以啄食人心而自肥的恶鸟,哪怕诗人敏感的心已经感觉到它的尖喙的寒光,也是我行我素,在所不顾!
  心——红红的草莓;掌——厚厚的绿叶。草莓甜美多汁,具有清新而纯正的天然本色;叶不但绿而且是“厚厚”的,显然温馨而柔软。这是一组巧妙而妥帖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成功的艺术基石。以绿衬红,对比色调的鲜艳明丽给予读者心理视觉的强刺激。心用“草莓”明喻以避免诗的晦涩难懂;“恶鸟”暗喻恶人,又使诗含蓄蕴藉。“草莓”系特指,因为这是全诗的“核心”;“恶鸟”则系泛指,将一切邪恶之徒概括言之。明暗相间,广狭互补,显得既明快简洁又耐人咀嚼。“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艺之精髓。诗分二节,每节的首三句几乎相同。诗人之所以回环往复地咏叹心——“草莓”之红润可爱,是因为这样既强化了意象的可视、可感之生动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
  
雷抒雁《燕子还巢》
  忽然有一天,宿舍楼一层走廊的顶棚被一对燕子相中,小夫妻忙里忙外,贴着顶棚的墙角筑起一个泥巢,碗口大小,黑黑的泥巢安静地挂在墙角。开始,并没有谁去注意,日子过得很安详。人们照常出出进进,上班下班;孩子也照常跳跳蹦蹦,上学放学,秋天复冬天,燕子不再喧闹了,燕巢也没有人注意。
  照例燕子引来春天。今天,这一对燕子重新飞进楼房的走廊时,却显得焦虑不安,唧唧地叫着,飞出飞进。人们这才发现,原来不知哪位手贱竟铲了那泥巢,白白的墙壁上,只留下一弯黑黑的泥痕。找不到旧巢的燕子,用爪子扒着那泥痕,扇动着翅膀,情绪似乎是很伤感的。大约它们是想弄清这是为什么?这对燕子对这座楼以及多数的住户居民似乎并未失望。它们立即动嘴,建一个新巢。这回,它们选择顶棚的正中,恰在一盏顶灯的旁边,想来,贴着灯座的旁边,在建筑施工上要方便一些吧。建巢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只三五日,一个新巢就已竣工。一抬头,看见新巢里伸出一双小脑袋,人们便友好地笑一下,这是对它们的歉意和祝愿。可得立即躲过那泥巢,因为地上明明白白有一些落下的泥块、水滴,甚至鸟粪,要是掉落在头上、衣上,总不好吧。
  有了新居,燕子的情绪好多了,低低地飞出飞进,唧唧呢喃软语,使你不能不想起那些古代诗人美妙诗句来:“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宋?史达祖《双燕》)
  可是很快人们又发现谁再次铲了这座燕巢,顶灯旁的白壁上又留下一弯黑黑的泥痕。猜想大约是城管部门怕鸟粪滴落在行人头上,干的蠢事吧。
  这回,人们被激怒了。出出进进的行人,都要停下脚步,看一眼那泥痕,骂一声谁这么缺德!这件事几乎引起全楼住户的骚动,老老少少的议论声渐次高了起来,大有要找肇事者算账的意思。
  第二天,就有人在墙上贴出一条“小字报”来,写道:“鸟是人的朋友,请你爱护它们。”语气仍是平和的规劝。可是只半晌时间,那上边就写满了各种颜色的批语,都是热烈支持,兼有对恶行的愤怒。其时,正是巴尔干战事如火如荼,天天看着导弹凌空而下,一座座高楼飞花般爆开,无辜的平民也有死伤。这一对燕子失巢的不幸,也正应了人们内心的不平。出出进进,有人骂:“暴行!”也不知是在说巴尔干的战事,还是本楼的“鸟事”。
  燕子的不屈,实在让人钦佩。这一对小夫妻,重又飞上第一次被铲掉旧巢的墙面上,声音凄厉而苍凉。他们不再向谁指证被铲旧巢的痕迹,只是决然要再造一座新巢。看见它们把一口口新泥涂上墙壁时,你会觉得那是一种勇敢的示威、无声的抗议:是一种为了生存的顽强不息。你会深深为人类的愚蠢行为惭愧,由衷地钦佩这些弱小生命的伟大。
  燕子是苦命的。希腊神话里说它是由一位名叫普洛克涅的雅典公主变成的。公主丈夫是残暴的色雷斯王,他霸虐着小姨子菲罗墨拉。普洛克涅救出了妹妹,为了报复丈夫的恶行,她杀死自己与色雷斯王的亲生儿子,剁成一块一块给丈夫吃。当暴君发现吃的是自己儿子时,发誓要杀掉这两个女人。神帮助她们逃走了,普洛克涅变成了燕子,菲罗墨拉变成了夜莺。
  故事有些凄惨,却也看得出燕子性格中的刚烈。
  经受过两次巢窝被毁的苦难,燕子们再也不怕来来往往的行人,只默默地飞出飞进,一口水一口泥地垒窝。它们要赶日子生蛋、孵卵,它们知道季节不会等人,严酷的秋冬到来之前,儿女们必得有坚强的双翼展开漫长的南下历程。它们的一对小嘴巴,如同一双灵巧的织针,忙碌编织;一粒一粒的黑泥,突出成一行一行的针脚。有一次,我看见那泥里竟有些红色,怀疑是否是它们的嘴里累出的血滴。
  竣工的日子是平静的,没有热闹地张扬,也看不见这一对劳累的夫妻,想必是它们早就躲在深深的新巢里,休息一下身心,或者赶紧在完成生儿育女的大业。
  不过看看那新巢,总觉得怪怪的,似与先前的不同。细一分辨,先前的鸟巢上边并不封闭,如悬空的一只灯盏,小鸟出生时,一排可爱的小脑袋,齐刷刷显露出来,张了黄嘴,嗷嗷待哺的样子甚是可爱。这一个巢,顶部却封闭得死死的,只留下一个微微突起的鸡蛋大小的口儿,以供进出。
  我想,这大约是燕子的遭遇,给了它们警觉:不能再让罪恶的眼睛看见它们可爱的儿女,以遭不测。于是,便悄悄修改了建筑的图样。
  小小的燕子,竟有如此复杂的心事。真让人惊绝!
  
雷抒雁《雨》
  《雨》是一首抒情诗。2004年被选入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与沙白的《红叶》、艾青的《盼望》、臧克家的《我》、卞之琳的《断章》共同演绎了韵味无穷的“心灵诗语”。
  全诗只有一节。诗人想象力丰富,比喻新颖独特,语言童趣盎然。五月如诗,五月如梦,五月如画,五月如歌,“五月的雨滴”是“熟透了的葡萄”,是“蜜”,是“酒”。疏落的雨滴一如“熟透的葡萄”,悄悄地落入大地,大地是那窖酒的缸啊,默默无声地把“葡萄”窖藏在心底。五月是个酿造的季节,走在这个季节里,沐浴着和煦的风,踏着青青的草地,领略着迷人的风光;经过雨滴的清洗,空气是那么清新,鲜花是那么美丽;彩蝶在馥郁的花香里起舞,绰约的舞姿动人心旌;蜂儿们哼着歌在林中飞来飞去,婉转的莺啼裹挟花香低语,这是天地间最独特的风景,正在为人酝酿着欢乐与甘甜,而我在这美丽曼妙的舞蹈中沉醉,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拥抱明媚的阳光,享受温馨的生活,拥抱未来的美好。
  整首诗节奏明快,意象单纯,“雨滴”、“葡萄”、“大地”、“蜜”和“酒”几个简单的意象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着实让人陶醉。表现出诗人那种云淡风清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为人性格,豁达开朗的处世原则,暗示人们要热爱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毅力和信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要像五月的雨滴,丝丝缕缕,连绵不绝,那么人生再艰辛的历程也会走到尽头,酝酿出生命的醇香。
  五月的雨滴
  像熟透了的葡萄,
  一颗、一颗
  落进大地的怀里!
  这是酿造的季节呵!
  到处是蜜的气息。
  到处是酒的气息。
  
人物评价
  1.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我们今天追悼雷抒雁,回忆当代中国诗歌曾经的辉煌,同时也召唤信念和激情的回归。
  2.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一位异常敏锐、异常活跃、异常深刻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一位天才终止了他的创造。雷抒雁的辞世,是中国诗坛、中国文学界的巨大损失,我们为之痛心。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很多人认为雷抒雁的抒情长诗是颂歌,我却认为那其实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3.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
  文学评论家李炳银:“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钟在,就会有声音;诗在,就会有吟诵。雷抒雁将永远活在中国的诗歌里。”
  4.雷抒雁的大学同学、西北大学教授张孝评:上学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他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成为了创作的素材库。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
  雷抒雁的大学同学、西北大学教授张孝评:“雷抒雁”已经是一个独特的名字符号,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
  雷抒雁的大学同学、西北大学教授张孝评:“桥”是雷抒雁诗歌创作的重要意象,这恰好是诗人的自我象征,“他连接了传统和现代的两端,从传统走来,向现代走去。他的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代意味,在真挚中透着深刻,在大气中蕴含灵秀。”
  5.文学评论家雷达:雷抒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财富。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是一声嘹亮的呐喊,为人们冲破思想迷雾助威,“他的诗歌创作顺应了人心和潮流,被中国读者记住,被历史记住。他应该感到幸福和光荣。”
  6.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新诗》主编普冬:雷抒雁之所以能够生长成为一棵诗歌常青树,秘密在于他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沿着这个方向,他逐次拷问生命的重大系列命题,例如永恒与瞬间、生与死、城市生活体验与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中,雷抒雁的诗歌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的个体体验的关注,朴实贴切的语言表达,贡献着他过人的生活智慧,为新诗开辟一条稳健的道路。
  7.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从大学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总是有着雷抒雁的诗歌陪伴。雷抒雁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有质量、有重量的写作,它们以艺术的方式切入了时代和人类的良知,构筑了民族的一段当代历史,已经随时间的河流走向了永恒。“雷抒雁的诗歌为诗坛提供了一种灼人的热度,一种深邃而大气的方向,一种‘力’的美与震撼。诗人对大地和祖国的深情,真诚崇高的人格之魂,以及他丰赡的文学经验与业绩,都成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精神象征。”
  8.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刚知道这个消息。真的没想到,真的太难过,真的很遗憾!1983年认识抒雁同志,至今已三十年,他曾给我写诗,别具一格的诗。他的诗作曾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力量!我想留下美好诗句的人不会走远,春风吹来,我们一定还会听到小草的歌唱……
  张海迪再次发来短信补充道:希望在花圈绸带写上我的心里话:亲爱的抒雁同志,我永远怀念你!诗人不会离去,因为他的诗已种在我的心里!
  9.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评价说:“他怀揣着责任心和正义感,这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中国当代诗人中,他的批判性和反思比任何人都强,曾经有一度诗坛比较活跃,但也略显混乱,哪种诗歌才是正途很多人在讨论。雷抒雁坚持,诗歌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生活,必须和社会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诗歌中,透过生活感受,可以看出他渊博的积累和精辟的洞察。不夸张地说,他对中国诗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