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在参与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各项工作以及参与国务院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均有所贡献,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代表作品有《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罗瑞卿诗词集》等。1978年7月前往联邦德国治疗腿疾,8月3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
人物生平
1906年5月31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
1924年在张澜创办的南充中学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考入在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参加过军校讨伐夏斗寅的战斗,7月15日军校被改编为张发奎部队的教导团,8月2日,张发奎在九江将教导团缴械,他离队回武汉寻找中共党的组织。
1928年10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被派往闽西,组建和训练游击队,任闽西红军第五十九团参谋长,率部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辟闽西苏区。6月,随部队编入红四军,任支队党代表。年底参加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古田会议),会后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与政委罗荣桓积极贯彻古田会议精神,加强政治工作建设,使部队获得很大进步。
1930年6月,任二纵队(后改为十一师)政委。
1931年5月,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头部负重伤,并发大叶性肺炎,后痊愈。
1932年3月任第四军政委,率部参加漳州战役,进驻海边的石码。6月任第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与参谋长徐彦刚率七师、九师作为一军团的右翼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中的登仙桥伏击战。
1933年8月,获二等红星奖章。长征中曾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到达陕北后任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西安事变后曾赴西安协助
周恩来进行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2月回延安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主持抗大工作。
1938年在毛泽东指导下写成《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一书,向全国介绍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
1939年7月率抗大总校和延安其他学校数千名教学员工到华北敌后办学,途经陕西、山西、河北三省三十个县,行程三千里,通过同蒲、正太两条铁路封锁线,人称小长征。
1940年5月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转战太行山区,参与了百团大战的指挥和多次反“扫荡”,在此期间,他总结抗日游击战争政治工作的经验,撰写了《目前政治工作建设上的一些问题》等多篇著作,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做出贡献。
1943年回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协助
叶剑英同国民党方面和美国方面的代表进行谈判。
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团(后改为第十九兵团)政委,参与指挥正太、石家庄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与杨得志等率部在新保安围歼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对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春参与指挥太原战役。
1949年6月,负责筹建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开创国家的公安和国家安全事业,在十年内形成国家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
1961年11月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他参与组织战备,指挥海防和边防作战,组织领导尖端武器及常规武器的研制和生产。
1964年和贺龙等领导全军性的练兵和比武,取得很大成绩。他坚持军事和政治的辩证统一,提倡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联系实际,反对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
1965年底被林彪等人诬陷,受到错误批判,被迫跳楼自杀,经历了三次大难而不死。“文化大革命”中受残酷迫害,左腿致残。
1977年,复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的整顿,积极参加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条件。
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78年7月前往联邦德国治疗腿疾,8月3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
1978年8月12日,邓小平在罗瑞卿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称罗瑞卿为“无产阶级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伟大导师毛主席的好学生”。
罗瑞卿子女
罗瑞卿大将子女分别为罗箭、罗宇、罗原、罗寰、罗峪田、罗峪书、罗峪治和罗峪平。其中三子罗箭是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原副政委、少将。罗瑞卿儿子罗箭1938年出生在延安,195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3年罗箭从哈军工毕业后,杯分配到新疆某核试验基地。罗箭是哈军工第一届原子能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核物理专家。但是在“文革”期间,罗瑞卿受到迫害,作为罗瑞卿儿子的罗箭也未能幸免。直到1978年文革结束,罗箭才被调回国防科工委机关工作,1996年退休。除了罗箭,罗瑞卿还有二子三女。罗瑞卿二女也是上的哈军工,学核物理的。罗瑞卿长女是中科大化学系的,三女是上海第二军医大毕业的,后来爱好写作,当了业余作家。
罗瑞卿身高
罗瑞卿是1929年认识毛泽东的。当时,他所领导的闽西游击队与
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身材和自己不相上下的罗瑞卿,问道:“你是北方人吧?”罗瑞卿回答说:“我是四川南充人。”毛泽东说:“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高个子)。”于是,罗瑞卿便得了“罗长子”的雅号。
罗瑞卿身高1.82米,比毛泽东还高1厘米。毛泽东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还说:“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小时候,罗箭看过一部反映苏联保卫部门最高领导人捷尔任斯基的电影《仇恨的旋风》。看完跟父亲讲起,父亲说:“毛主席曾对我说,高级领导的保卫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能像苏联那样,列宁都被刺伤。”
罗瑞卿故居
从南充市顺庆区城内出发,驱车向北十分钟,即可到达坐落在城郊舞凤镇清泉坝村的罗瑞卿故居。1906年5月31日,罗瑞卿大将诞生在这里,在此生活了整整20年。故居为清光绪年间修建的一座三合院式木结构穿斗青瓦房,面积约300平方米。故居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和厢房。西侧为将军及其父母的卧室、厨房及杂物间。故居前的院坝正中屹立着罗瑞卿将军半身铜像。东侧正房、厢房里,陈列着200多幅裱装精美、风格各异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其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也有著名画家的字画,还有家乡人民的敬书。故居西边的陈列室,向人们展示着将军的戎马生涯。展品包括将军生前的珍贵实物及文史资料十件,文史照片及绘画百余件。它给人们以启迪和力量,激励人们继承先辈遗愿,不断开拓进取。
人物评价
罗瑞卿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光辉业绩。
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一心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9年,党中央派他到苏区从事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红军大队长、团参谋长、纵队参谋长、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参加了古田会议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他坚决拥护和贯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在极端艰险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毛泽东主席、保卫党中央安全的任务。1936年起,他任红军大学和以后的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制定的教育方针,尽心竭力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1938年,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导下,他撰写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这一重要著作,向全国介绍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1939年7月,他根据中央决定,率领抗大总校向晋东南挺进,历时半年,行程1500多公里,突破日伪军多条封锁线,胜利地把培养抗日干部的大本营扎在敌后根据地,增强了敌后抗战的力量。
1940年起,他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与了“百团大战”的组织指挥。在转战太 行山区期间,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抗日游击战争政治工作经验,对八路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在正太、石家庄、太原、平津战役中,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决策,积极领导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官兵战斗士气,对国民党军队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为战役胜利立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任公安部部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对敌斗争和治安管理,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法公安队伍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1959年4月,他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9月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后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
1962年9月,罗瑞卿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参与组织战备,指挥保卫国家海、边防作战,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积极进行战略谋划,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参与领导发展尖端武器装备,组织实施全军群众性练兵活动,有力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
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虽然遭受残酷迫害,依然宁折不弯,坚信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会胜利。1975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顾问。
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他积极支持和参加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全力协助
邓小平同志领导军队的整顿工作。他不顾病痛,以废寝忘食的精神积极为党工作,为清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军队建设的影响,为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军队的拨乱反正和各项建设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他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投身革命后,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在各种严峻考验面前,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党性坚强,胸怀大局,始终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赤胆忠心,忘我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了一生。
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他常说,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工作抓不出成效不撒手。他一贯坚 持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学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他文武兼备、勇于开拓,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他长期担任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有时身兼数职,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军事教育、作战指挥、政治工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认真探索和总结,运用典型指导工作。他既是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又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的革命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为人民军队建设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爱憎分明,刚直不阿,处事果断,作风朴实,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基层,关心爱护群众。他立党为公,廉洁自律,生活俭朴,对亲属子女要求严格。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境界。
他光辉战斗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缅怀。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刻苦钻研,力求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学习他襟怀坦白,光明正大,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严肃认真,勇于负责,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