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捷(1894~1977),中国地质学家。号大鼻。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1977年1月30日卒于宁夏银川。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矿产调查队队长,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早年李捷在华北、鄂北、豫南、陕南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层》等文。30年代他先后在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鄂西第四纪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划分了鄂西山区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工作,为国内众多水库、水坝、水电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1919)、《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1960)等。
人物生平
李捷, 字月三。于1894年出生在河北省成安县一个小地主家庭。母亲只生了两个儿子,他是老二,出生前父亲就去世。幼年时,母亲将他们弟兄2人都送进私塾。李捷是遗腹子。上面一个哥哥长他9岁。乡间尚存古礼,家里虽是河北农村的小地主,母亲辛勤持家,十分简朴。及长,李捷越觉母亲的艰辛和自强的鞭策。家里没有劳力,比较起来,弟弟念书比哥哥更聪慧,母亲忍痛让长子辍学,供李捷一人读书。
李捷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强,往往过目成诵,《左传》等经典着作几乎倒背如流,老师从后面往前面考他,他都答得头头是道。在破落的地主家境中生活并不宽裕,但母亲见他成绩出众,省吃俭用把他送到成安县县立小学去读书。在学校里,富家子弟中午带饭吃油饼,他只能带窝窝头,但他不因环境艰苦而气馁,反而更刻苦用功。小学毕业后,他到省城保定有名的育英中学就读,上小学时,一个冷馒头夹蒜泥就是一顿早饭。到县城上中学,李捷头一次见到炸油饼,馋得很,心里嘀咕:要是有零钱,就买一个尝尝。后来,李捷百吃不厌的就是炸油饼。
1913年初,丁文江在北京筹办“地质研究所,招中学毕业学生学业优异、体力强健者,期于三年内造就技士。”学生免收学费,毕业后即可到地质调查所,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正是李捷这种家境的青年的首选。19岁的李捷以“正选”资格考入。名曰地质研究所,其实是一个30名学生的地质学校。中国地质学由西方引进,当时地质人才奇缺,教师基本是聘请兼职,唯一的教授是刚从欧洲留学回国的地质学博士翁文灏。有人上门高薪聘请翁文灏,翁认为自己“学的是地质,去做总工程师,学非所用”,尽管“到地质研究所教书薪水是60元一月。因为这种工作很合我的素志,我就一口应承”。
地质研究所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设置国文、解析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图画等基础课程,有动物学、地理学、测量学、照相术等专业基础课,还有普通矿物学、岩石学等多门类的专业课。丁文江承担古生物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野外地质调查。晚年的翁文灏回忆:“丁所长主张,调查地质者必须短装步行,亲身携带铁锥(敲石头)、指南针和倾斜仪(定方向,测倾斜)、放大镜(看微小矿石)和小刀(定硬度),一路用心观察,采取标本,并用走路速度或步数为距离标准,将一切考察所得,记在图上。”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老师的教导下,他学业进展很快,成绩很好。他不仅重视课堂学习,还跟随老师、同学们一起到北京的西山、南口、八达岭、万佛堂、周口店、长沟峪、坨里以及河北省的开滦煤矿、山东泰山等地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学以致用,收获很大。
三年下来,农商部官员和外国专家对地质研究所的教学评价颇高:“此次卒业生之成绩极佳,其程度甚高……实与欧美各大学三年毕业生无异。”“为中国科学上第一次光彩。”
李捷在学习期间成绩并不突出。1916年结业的22名学生,有18人进入北京兵马司胡同九号地质调查局(后称所),分三等:调查员、学习调查员和继续学习,李捷属“仍著留所学习”。两年之后,地质调查所将李捷等人“销去学习字样,改为调查员”。
1916年秋,李捷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工作。他在该所工作了12年,历任实习员、调查员、技师、技正。1927年,他作为该所的代表,与瑞典古生物学家B.步林(Bohlin)合作,负责周口店考古遗址的系统发掘工作,任周口店野外工作事务主任。1928年,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抗战前在秦岭、湖北、南岭、广西、宁镇山脉等地从事地质研究工作。1937年底任湖北省矿产调查队队长。抗战期间,长期在鄂西、鄂西北一带从事矿产地质工作。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任河北省建设厅厅长,1947年5月一度去职,1948年2月复任该厅厅长,直至1949年1月北平解放。
1949年8月李捷任北京市企业局工程师。1950年10月,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该委矿产勘探局工程处处长。1951年,他应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之邀,考察该省地质矿产,并于同年受聘为该省人民政府工业顾问。同年,他还应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和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
李四光之聘,任大冶钢铁厂资源勘探指导委员会委员。1952年,地质部成立,他任该部探矿司二级工程师。1954年,任该部地质矿产司工程管理处二级工程师。1957年,他调水利部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室任地质总工程师。1958年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
李捷任该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之职,直至逝世。其间,他在1959年还一度担任过地质部地质图编审委员会委员,出席过全国地质编图工作会议。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随机关到宁夏“五七干校”。不久,外孙女俞芸芸长途跋涉去探望。李捷穿一身破旧的黑棉袄,见到芸芸,高兴极了。令芸芸不解的是,老人没说几句话就牵着芸芸的手去看他的“工作”:李捷手拿一柄竹竿,坐在猪圈旁边,把大猪从食槽边驱赶开,让小猪先吃饱,再放大猪去狼吞虎咽。夜里睡觉李捷时常会突然大声惊叫。
1974年秋,全国地质博物馆潘江差旅宁夏贺兰县,无意间听说李捷住在附近。李捷的同学谢家荣、李学清是潘江在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的老师,他深知这一代人的份量,赶紧前去探望。真是“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老人身处异地,萧疏寂寞,北京的晚学来访,不禁大喜过望。他细细询问旧雨故交的近况,倾诉再做地质工作的渴望。李捷古风淳厚,次日坚持扶杖回访潘江,回家时跌倒,腿疾加重。这次探望,让老人感动许久。
李捷与小女李本明再相见时已到1975年。李捷由“五七”干校退休到宁夏长女李本昭家。“文革”的迫害,让老人心中非常委屈,能回到北京的老宅是老人的期盼。他问外孙女:“芸子,咱们什么时候回北京啊?”芸芸宽慰他,还有半年我就毕业了,就能陪您回北京了。老人大哭。未及半年,李捷于1977年在银川辞世,享年83岁。
人物评价
李鹏在悼词中说:“今天沉痛悼念李捷,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可贵精神,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