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吕振羽】吕振羽简介_吕振羽生平

吕振羽

人物简介
  吕振羽(1900-1-30~1980-7-17),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武冈(今属邵阳)人。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奋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末至1937年﹐受中国共产党委派赴南京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起﹐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后﹐转战敌后﹐任刘少奇政治秘书﹑学习秘书。解放战争中﹐任冀热辽救济分会副主任﹑中共安东省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大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东北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等。1980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初期
  中国历史学家吕振羽,1900年1月30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诞生于湖南武冈(今邵阳县)。吕振羽名典爱、字行仁、学名振羽,曾化名柳岗,笔名晨光、正于、曾与。吕振羽出身世代农家,却怀怀"工业救国"志,入湖南大学,攻电机工程,1926年夏毕业。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抵北平,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尤精研经济学和哲学,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外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之规律与特点,参加了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
  自1930年冬至1932年初,相继发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趋势之推测》、《中国国民经济的三条路线》、《中国革命问题研究》等论文。于1932年出版了《中日问题批判》与《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两书,皆被当局列为禁书。后入中国大学任专任教授,主讲中国经济史、农业经济学、计划经济、中国社会史、社会科学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兼任民国大学的中国经济史、朝阳大学的殖民地问题等课程,有"红色教授"之誉。
  抗日时期
  1936年 3月,吕振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4年6月至1937年6月,相继出版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专著和数十篇论文。
  他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和古文献中全部神话传说性记载,系统地论证了殷以前为中国史的原始公社制阶段;提出殷代是奴隶制阶段、西周是初期封建制阶段的论断;论定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外,还提出了殷代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工具是青铜器的论断;探讨了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确认它发生于明末和鸦片战争之前。
  "七七"事变后,他在从事抗日活动的同时,总结了3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批评和论述了存在于当时中国史研究方面的问题。他这批文章后辑集为《中国社会史诸问题》,1942年出版。
  吕振羽所著《简明中国通史》上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通史著作。1948年,《中国民族简史》问世,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中国各民族历史的重要著作。同年,完成《简明中国通史》下册,连同上册一并出版。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大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此外还担任中央高级党校兼任教授及历史教研室顾问、中央军委顾问、中国史学会理事和一些重要刊物的编委等;陆续撰写了有关史学理论建设的大量论文,部分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1963年,吕振羽蒙不白之冤,失去自由,但坚持史学研究,写下了二十万言的《史学评论》和三千首诗词(辑为《学吟集初草》)。"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投入监狱达八年之久,身致重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冤案得到平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
  1980年7月17日,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人物评价
  吕振羽治史成就,不只是分量上“著述等身”,更重要的是,著述中凝含的思想和智慧。吕振羽的历史智慧,是他的史学创新精神,启示发展当代史学的途径,对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对于观察当代世界的变动、思考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一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中西史学的问题,吕振羽就是代表。他对传统史学、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充分肯定,从理论上阐明了正确对待中西史学的必要,重视传统,不是无分析地全盘接受。
  作为现代中国的五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吕振羽,其贡献是巨大的。白寿彝先生在他的史学史与史学概论的著述中,谈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过程,就系统肯定吕振羽在社会史、思想史、通史诸多方面的开启意义。
  吕振羽总是把历史问题的探讨,作为推进历史发展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无论在延安地区还是在重庆等地区的史学工作者,都将对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理论思考与现实的走向结合起来,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吕振羽的研究,是突出的代表。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