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桑桐(1923—2011),男,1923年生于中国上海,原名朱镜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桑桐除了创作外,主要从事和声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的创作着意于民族风格的追求,采用民族调式的和声手法,为许多民歌和革命歌曲编配钢琴伴奏。经他改编的乐曲精致考究,成为民族和声的优秀曲例。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1941年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师从德国作曲家弗来克尔;
1946年再度考入国立音专,师从奥地利人施洛斯,并在谭小麟教授班上听课;
1947年创作小提琴曲《夜景》和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我国作曲家较早采用自由无调性创作技法的尝试。
此外他还与瞿希贤合作电影音乐《夜店》、《艳阳天》,并由他亲自指挥录音。
1948年为了免遭当局的逮捕,转移到苏北解放区,改名桑桐。
1949年秋起,桑桐长期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该院作曲系和声教研室主任、教授、副院长、院长。
桑桐和声学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和声学教程(音乐卷)》由桑桐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传统和声”,由于大部分作曲、理论在音乐中学或校外已学习过基础的和声知识,故本教程将調内和声材料归纳为第一部分“自然音和声的复习”。下编为“近代和声”,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和声学教程(音乐卷)》新编的部分,试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和声以后的一些近代和声的应用方法。从四个方面讲授、分析近代和声的一些处理方法。它们的范围限于十二平均律的和声手法,一般不涉及非十二平均律基础的处理方法,亦不涉及旋律、节奏以及作曲法等方面。
社会评价
作为一位在音乐界奋斗了六十年的专家,桑桐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对桑桐钢琴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他将西方作曲技法巧妙的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时代风貌和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他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和钢琴特有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乐曲的内涵,并因钢琴本身的诸多特性而使音乐具有了新的意蕴,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