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梁漱溟】梁漱溟简介_梁漱溟乡村建设

梁漱溟

人物简介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着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人物生平
  1893年,梁漱溟生于北京,先祖为元世祖六子忽哥赤,故入籍河南开封。6岁,入中西小学堂。8岁后,先后就读于公立小学堂、蒙养学堂。13岁,考入地安门外顺天中学堂。
  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顺天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民国报》编辑兼记者。
  1912年,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同年开始读佛典。
  1913年正月,赴西安期间开始素食。年初,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7月,向父兄表示志愿出家为沙门。
  1914年2月,在《正谊》发表《谈佛》。
  1916年9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蔡元培聘请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
  1917年,欲往衡山出家为僧,未能成志。12月5日到北京大学任教,为哲学门三年级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1918年3月,在北大哲学门研究所开始讲授佛教哲学。10月,在研究所开设孔子研究。11月,在北大出版部出版《印度哲学概论》。
  1919年1月,与陈大齐等人在北大发起组织哲学研究会。5月,北京爆发学生运动,先生在《国民公报》发表《论学生事件》。6月,开始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欲以此书为《孔家哲学》、《唯识述义》两书之“引子”。
  1920年1月,《唯识述义》第一册出版。本同年春,阅读《东崖语录》有感,遂放弃出家之念。暑假,访问金陵刻经处研究部,向欧阳竟无介绍熊十力。秋,在北京大学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记录自10月始刊于《北京大学日刊》。
  1921年,暑假间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赴济南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0月,该讲演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初版。本同年四、五月间决定过农家生活,年末与黄靖贤女士结婚。
  1922年,年初访太原,结识卫中并参观其所办学校。12月,发表《曲阜大学发起和进行的情形并我所怀意见之略述》。
  1923年9月,在北京大学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
  1924年,发表《重华书院简章》。秋,辞离北大,应邀前往山东菏泽任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主任。熊十力偕往。
  1925年春,返回北京。后与熊十力及山东六中部分学生住什刹海讲学。
  1926年1月,与师友迁居万寿山北大有庄同住共学。讲《人心与人生》。
  1927年1月,应邀为北京高校讲演《人心与人生》、《我对于心理学上见解的变迁》等。
  1928年春,访南京陶行知所办晓庄师范学校。7月,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在广州期间,代李济深任广东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提出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案及试办计划大纲。9月,发表《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并为广东地方警卫队编练委员会讲演乡治问题。
  1929年2月,北大考察江苏、河北、山西等处的村政实验。秋,赴河南辉县参与筹办村治学院。11月,发表《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
  1930年1月,河南村治学院开学,任教务长。6月,主编《村治》,于该刊发表《主编本刊之自白》、《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等文。11月,发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1931年1月,赴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6月,该院成立,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
  1933年2月,教育部召开民众教育家会议,推选先生等五人起草民众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的草案,先生负责执笔,写成《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同时,被教育部聘为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10月,接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
  1937年3月,《乡村建设理论》出版。8月,作为国防参议员出席参议会。
  1939年11月,与黄炎培等人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
  1940年夏,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在四川璧山来凤驿创办勉仁中学。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常务委员,并代表民盟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并出任社长,途经桂林时在广西大学讲学两个月。
  1942年2月,赴桂林,开始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1946年5月,任民盟秘书长,以民盟秘书长身份,参与“第三方面”人士参与国共和谈。9月,勉仁国学专科学校在重庆北碚成立,后改为勉仁文学院。11月,国共和谈破裂。先生回北碚,重新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1947年,退出民盟后,创办勉仁文学院,从事讲学与著述。
  1949年夏秋间,晋谒贡嗄上师,领取无上大手印,接受灌顶。自8月初至9月初,与罗庸、谢无量等在北碚缙云山上修习藏密功法。11月,《中国文化要义》出版。
  1950年9月,建议设置中国文化研究所。10月,写作《中国建国之路》。
  1952年8月,向毛泽东提出去苏联作学术研究,未果。
  1956年8月,居京西八大处习静。
  1960年,开始写作《人心与人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先生被赶出居室,暂住小屋内。9月至11月写出《儒佛异同论》。
  1974年1月,写作《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并在政协学习会上讲演。
  1975年7月,完成《人心与人生》。重新写作《东方学术概观》。
  1984年,《人心与人生》出版。中国文化书院于北京成立,先生任院务委员会主席。
  1985年3月,在中国文化书院第一届讲习班上讲演。
  1986年11月,《东方学概观》出版。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墓地在桂林市穿山公园。一部分骨灰埋在山东省邹平县小黄山。
  
《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约五百万字左右,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编为八卷。1989年开始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本套为山东人民出版社再版本,对第一版进行了校订和补充,带我们领略一代宗师、文化巨匠的风采。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在北京市登记注册成立的以新乡村建设为核心目标,以推动农民合作和城乡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组织。中心的前身为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部。中心愿景是让所有的农民朋友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让农村成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乡村。核心工作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文化研究、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的新乡村建设试验和推进工作、大学生行动教育与新文化研究及其推广工作。
  
梁漱溟与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中国近代失败原因和人类文明未来走向梁漱溟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组织,认为不同类型文明中社会构造不同:“西洋”人重集团,中国人重家庭,于是中国由家庭单元衍生出伦理本位,走向职业分途,形成由家族伦理关系构成的和谐社会;“西洋”则从集团演化为阶级对立;因此“西洋”是阶级对立社会,中国是职业分途社会。“西洋文明”强盗式进人中国之后,冲击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组织构造,使之几近崩溃。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叠加,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又未确立,形成文明失控,是近代以来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因此,中国自救之路在于建设新的基层社会组织构造。它是中国固有传统文明精神与“西洋文明’精粹的交流和融合,也即学习“西洋”团体组织和科技,以此培养发展我国固有精神即伦理情谊、儒家生生不息乾健向上的精神;未来文明间的博弈和复兴在于中华文明能吸收多少西洋文明的成分壮大自我。梁漱溟一生倡导新乡村建设运动,先后在河南、山东菏泽与邹平县从事新农村建设运动的社会改造实践,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研究,探求中华民族图存自救和伟大复兴进而拯救人类之路。
  鉴于三十年代我国农村现实状况,他认为,乡村破坏因素源于国内、国际两方面,西洋帝国列强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组织崩溃的影响尤其重大,一是政治属性破坏力——兵祸匪乱苛捐杂税;二是经济属性破坏力—外国经济以侵略为主,洋行买办等成为破坏乡村之助手;三是文明属性破坏力—礼俗制度学术思想和西洋化的社会风习渐变所带来的破坏。以时序看,近代史百年前半期是近代都市文明之路,学西方破坏了中国城市,后半期是反都市文明之路,学西方破坏了中国乡村。中国旧社会结构崩溃源于中国文明的暂时失利。
  梁漱溟把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渐次发展的三个路径第一条路径一一方文明,以意欲向前发展即人对自然和对他国资源财富的疯狂掠夺为根本精种;第二条路径—中华文明,以意欲自为调合持中为根本精神;第三条路径—印度文明,以意欲反身向后为根本精神。
  他认为,人类生活主要为人与物、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生命的三大问题,对应有三种根本态度和三条路径,西方文明以意欲向前要求(欲望的外泄)的第一种态度解决第一个即人与物的问题,中华文明以第二种态度即意欲调和持中(中庸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心的协调发展)解决第二个即人与人的问题,印度文明以第三种态度即意欲反身向后(内省的反观内心)解决第三个问题即人与自身生命问题。于是人类文明演变为西洋、中国、印度三大文明体系。
  由于三大问题深浅不等,出现时期则有先后,所以,近代以来,以“西洋文明”为代表的人类第一期文化即建立在人对自然无限掠夺的工业化文明尚未完成,中国没有走完第一期就进人了第二期,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早熟期和成熟期,所以“不合时宜”,受了很大的“病痛”,即因文化的失败而引发社会组织的崩馈。但人类文明终归要进人第二期,届时中华人生态度将取代西洋文明的第一种。因此,未来人类文明的前途在于中华文明的复兴,也是拯救世界不至于陷入无休止战争,争夺资源和财富导致人类毁灭的唯一必由之路,所以,救中国就是救人类。
  梁漱溟认为,中国不能走日本式的发展工商业之路原因一是国内情势即国情不同,中国人地矛盾和恶劣生存条件是困扰中华民族的基本矛盾。二是国际情势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崛起正值欧洲国家侵略澳、非洲,还未集中力量进攻东亚,故所受外力压迫松缓,18世纪科学技术不像今日进步,故受威胁较小,追步西洋相对较易,又恰适一战爆发,给日本以发达工商业的良好机缘,凡此机遇中国均已错过。中国也不能走苏联的路只能走乡村建设运动之路,即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这才是中国自己的路。对于西洋文化,则加以根本改造然后接收,也即要改变其人生态度。他主张,第二条路径的中华文明,要保持儒家生活态度不变,在此基础上改造接受西方文化,把第二种态度含融在第一种态度人生中;中国物质生活落后于西洋人,受很多苦,现要在儒家生活基础上彻底改造接受西方物质文化,防止其弊病,实现的路径即通过乡村建设运动。
  中国乡村建设的根本在于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旧社会组织崩溃后需建立新社会组织。结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融合西洋长处的伦理情谊组织,即中国精神的团体组织;梁漱溟认为,实现建立新社会组织的道路,要靠乡村建设运动。因为在中国,农村占广大幅员,农村建立了新的社会组织,全国新社会组织就会建立起来。
  
人物评价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①为什么他又能当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呢?中共为什么提他做这个委员呢?就是因为他还能欺骗一部分人,还有一点欺骗的作用。他就是凭这个骗人的资格,他就是有这个骗人的资格。②在梁漱溟看来,点头承认他是正确的,这就叫有“雅量”;不承认他是正确的,那就叫没有“雅量”。那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但是,我们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你梁漱溟的政协委员还可以继续当下去。”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在梁漱溟身上看见了甘地
  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
  著名学者许纪霖:①现在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学者专家,为稻粱谋,有专业精神,但不再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中国社会仍然处在转型期,我们还需要梁漱溟式的人物。②放着北大教授不做,梁漱溟居然去进行乡村建设的尝试,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他看来,儒家的义理不是在课堂谈谈就可以,而是要在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里去实践的。
  1988年7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人民日报》纪念文章《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梁漱溟走完百年人生旅程》。
  新华网、人民网《梁漱溟诞辰120周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操守与担当》:梁漱溟认定,尽管目前东方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几有断绝之虞,但这却是暂时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不应该断绝、也不会断绝;不仅仅会在中国复兴,实现中国的富强,更是会走向世界——正如古希腊文化在近代西方的命运一般。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