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吕正操】吕正操简介_吕正操子女

吕正操

人物简介
  吕正操(1904—2009),字必之,辽宁省海城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新中国第二任铁道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上将,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1936年9月,吕正操同志在北平建立了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不久即被张学良选调到西安,在张学良公馆担任内勤。1937年5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吕正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10月13日14时45分吕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虚岁)。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官方仆告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
  
人物生平
  参加革命
  吕正操同志1904年1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目睹日本军队对自己家乡的烧杀抢掠,内心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正操”,决心长大后当兵,操练本领,打击日本侵略者。
  1922年吕正操同志加入张学良的卫队旅,次年考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1929年任东北军第116师16旅参谋处处长,1932年任东北军116师647团团长,率部到热河参加对日军作战。他在与东北军中的中共党员接触中,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4年春,吕正操同志率部担负北平城防任务,严防日军寻机控制北平城防的企图。1935年6月,在反击投敌叛军妄图与日军里应外合攻占北平城的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前后夹攻、堵截围歼,将叛军全部消灭,城防部队无一人伤亡。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吕正操同志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指示部队主动配合学生游行示威,援助学生进城,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称赞。
  1936年9月,吕正操同志在北平建立了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不久即被张学良选调到西安,在张学良公馆担任内勤。1936年12月12日,吕正操同志参加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其间多次和来西安共商国共两党合作大计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触,聆听了周恩来同志的教导,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和正确,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同志重返东北军647团任职。1937年初,由于中共党员在647团的革命活动引起东北军上层反动军官的警觉,他们要求把647团拆散和其他部队混编。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吕正操同志率部接受改编,任新编691团团长,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5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吕正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前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吕正操同志率部奔赴抗战前线。1937年9月15日至10月11日,先后在华北地区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进行了3次激战。在梅花镇战斗中,691团以较小代价,击毙击伤日军700多人,这是侵华日军在河北省境内首次遭受重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同志在晋县小樵镇主持召开了决定部队前途命运的全团官兵代表会议,决定691团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他担任司令员,并在所属各总队都建立了党组织,部队成为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自卫军在抗日斗争中屡建奇功。1937年10月底,在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的支持下,吕正操同志率领人民自卫军攻克高阳县城,击毙土匪汉奸头子尹松山,震动了整个冀中地区,使人民群众抗日情绪更加高涨,出现了踊跃参军的热潮,人民自卫军迅速发展到5000多人。为了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好,吕正操同志与晋察冀军区取得联系,请求带领人民自卫军接受整训,学习八路军的好传统、好作风和开展抗日斗争的经验。1938年5月,根据晋察冀军区命令,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等冀中抗日军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同志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在晋察冀军区领导下,他带领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冀中平原游击战。半年时间内,吕正操同志指挥部队与日伪军作战100余次。在开辟大清河北根据地以后,配合冀中区党委,加快建设冀中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很快发展到几十个县、人口约700万,建立了冀中抗战学院,军区部队发展到约10万人。1939年1月,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同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由贺龙同志任书记的冀中军政委员会。在贺龙同志领导下,吕正操同志和军政委员会其他同志一起,加强冀中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发展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扩大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日本侵略者。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词,称赞冀中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1940年秋,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吕正操同志率冀中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组织部队发动破击正太路战役,对平汉路、北宁路、津浦路以及石德路、沧石路等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共平毁公路、铁路500多公里,炸毁桥梁20座,收割电线27000多斤,毙伤日伪军1300多名,有效地阻止了平汉路敌人向正太路的增援。组织指挥了任丘、河间、大城、肃宁地区战役,先后歼灭日伪军1500多人,拔掉敌据点29个,摧毁了这一地区大部分敌伪组织,粉碎了敌人在冀中中心地区建立统治的阴谋。吕正操同志率领部队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取得了辉煌战果,为我军夺取百团大战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八路军总部通令嘉奖。
  1941年至1943年,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进攻和大“扫荡”,吕正操同志带领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在无险可据的平原上和极端残酷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新战法,使敌人吃尽苦头,时时处于惶恐之中。1943年11月,吕正操同志调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同年秋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后任常委)。他和时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代理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的林枫同志一道,坚持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带领晋绥边区军民迅速开展秋季反“扫荡”作战行动,使边区根据地形势得到根本好转。1945年4月,吕正操同志参加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铁道生涯
  解放战争时期,吕正操同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西满分局常委,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员,西满(辽热)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他积极组织开展剿匪反霸斗争,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作出了主要贡献。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吕正操同志任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他还先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护运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有力地领导和指挥了铁路保障工作。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由于铁路损毁严重,他带领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员工和支前群众,排除万难,紧急抢修抢运,在9天内把近十万大军和大量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为保障辽沈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同志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兼任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负责铁路运输和抢修工作。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吕正操同志深入战地现场指挥铁路抢修和物资运输,指导部队创造了“先通后固、先易后难、确保重点、预有准备”等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确保铁路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此断彼通、彼断此通,在有限的通车时间内发挥了很高的运输效率,建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支援我军作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吕正操同志兼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他积极协助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同志工作,参与研究制定了全国“一五”计划铁路建设规划,并参与领导建成了拥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的武汉长江大桥,完成了成渝、天兰、湘桂、兰新、宝成、丰沙、鹰厦等一系列干线、支线铁路工程建设任务。
  1958年起至1967年6月,吕正操同志先后担任铁道部代部长、部长、党组书记,并兼任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针对西南地区地形险恶、地质复杂的不利条件,他提出了“抓思想、抓设计、抓部署”的工作思路,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召开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鼓励大家排除困难,科学施工。在军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南铁路大会战取得了巨大成就,川黔线、贵昆线、成昆线相继通车。西南三线铁路的建成,对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防交通保障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吕正操同志主持铁道部工作期间,在抓好铁路运输工作的同时,注重全面加强铁路系统建设,大力培养铁路专业人才,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努力改善全国铁路布局,组织指挥了许多重要路段的铁路选线、勘测设计、桥梁建筑、隧道建设等工作,为发展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根据党中央指示,积极做好援助朝鲜和越南铁路建设的工作。
  1967年7月起,吕正操同志遭受林彪迫害,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罪名把吕正操关押入狱长达7年,夫人刘沙也被关押。1973年初秋,重获自由的刘沙给毛泽东写信,为丈夫申冤。1974年7月,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得以出狱,
  1975年重新工作后,历任铁道兵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他按照邓小平同志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铁道兵部队“兵改工”工作。1978年12月1日,中共铁道部党组在落实政策大会上宣布了文号为“[80]铁党字五号”的《关于为吕正操、万里等同志平反和恢复名誉的决定》。1980年1月,铁道部党组发出《关于为吕正操同志平反的决定》(文号为[80]铁党字5号),正式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83年,吕正操同志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从1956年起,他一直担任全国网球协会主席,几十年来为推动中国网球运动开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90年获国际网联最高荣誉奖。
  1991年5月,吕正操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托,专程赴美国看望张学良将军,为改善两岸关系作出了贡献。
  2001年9月5日参加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座谈会。
  北京逝世
  2004年1月4日吕正操将军百年诞辰。
  2009年10月13日下午14时45分,吕正操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新华社刊发的讣告中称吕正操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
  2009年10月20日上午,新中国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周永康以及朱镕基、李瑞环、宋平等同志,亲往送别并敬献花圈;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吕正操同志的生前友好和家乡的代表也前往送别,告别式现场还有来自各界数千民众。
  
《吕正操1942》电影
  1942年,冀中的抗战形势艰苦卓绝、生死攸关。为粉碎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上将发动的“五一大扫荡”,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冀中区党委负责同志研究决定,主力部队由内线向外线转移,冀中区党政军机关人员进行大规模精减,精简人员分散隐蔽到可靠的村庄,和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在精简下来的人员中,时任冀中区妇救会宣传部长的吕正操的妻子刘沙,因身怀有孕,被安排留了下来。
  
吕正操的子女
  吕正操有一儿两女,儿子是在冀中战场上出生的。鲍辉说,吕正操从小就对子女教育十分严厉,经常教导他们为人要正直,坦诚,要凭自己的能力谋生。他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全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的工作,儿子从事军事科学研究,两个女儿则在北京很平常的企业工作,吕正操从未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子女的领导开口,要求特殊照顾他们。吕正操说:“我什么也不要求,让他们自由自在,婚姻也好,工作也好,我都是放松的。”如今,吕将军的子女都已进入花甲之年,他们对父亲的言传身教仍时刻牢记在心,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有关吕正操最近的报道是国庆60周年前夕的9月28日,其子吕彤羽接受网络访谈讲述父亲传奇人生时说,“我爸虚岁到106岁了,听力有点问题,我妹拿着小黑板问我爸生日怎么过。她说,过几个月你就106岁生日了,该怎么过?你看他有胃管在那里,讲话不是特别方便,于是他就要来笔在黑板上写:不声张。这三个字是我爸刚才写的。我爸现在的状况意识是很清楚的。”
  
《吕正操回忆录》
  《吕正操回忆录》是作者作为军队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的回忆录。书本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吕正操与张学良
  忝列门生情同袍泽
  千古功臣张学良和抗日名将吕正操都是辽宁海城人。吕正操从入伍东北军到1936年西安事变,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或在他的部下任职。张学良出生于声威显赫的军阀家庭,是大名鼎鼎的少帅。吕正操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们虽然出身不同,地位悬殊,经历各异,但自幼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的掠夺和蹂躏,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息息相通。
  张学良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怀有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中国,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鸿图大志,对其父张作霖热衷于军阀混战不感兴趣。张作霖在世时,他就着手整军经武,重视经济建设和国民教育,以达富国强兵之目的。他自幼除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外,也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思想开明,广招人才。他不受党派、地域、出身、年龄的限制,只要是有文化有才能的人,都收留重用,尤其注重培养、提拔青年一代。吕正操就是他培养、提拔青年军官中的一个。
  吕正操原名正超,后来自己把“超”改为“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正是怀着这样一个爱国之志,17岁就说服家人,入伍到张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同年考取文书资格,在旅部副官处当上士。不到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学良看到吕正操的字写得不错,又是同乡,便推荐他考取东北陆军讲武堂。1925年,吕正操毕业后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干事。是年,进步军官郭松龄倒戈受挫,吕正操对郭氏夫妇同遭惨死,很伤心,从而产生消极失望情绪。当时张学良让他任新兵营长,他不愿干就离队回家了。12月,张学良在锦州成立三、四方面军军团司令部,派人召他回锦州,分配他担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1926年三、四方面军军团司令部迁往北京,1928年初,张学良派吕正操回沈阳担任同泽俱乐部干事(该俱乐部是东北高级军政人员娱乐的地方),吕正操开始受到共产党的影响,看了一些马列的书,似懂非懂,思想倾向革命,主要是出于民族仇恨。张学良派往日本留学的一些人,有的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他们回国后也给吕正操讲一些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和革命道理,还对他说:“你不要在城里上层混了,要到下边去掌握部队。讲武堂毕业,为什么不去带兵?”这对吕正操启发很大,他一再向张学良请求下部队去。张虽然批评他年轻浮躁,但还是把他派到16旅任中校参谋处长,时为1929年。
  1932年冬,16旅奉命开赴热河。热河失守,张学良十分焦虑。1933年3月上旬,张学良电召吕正操连夜赶赴北平。吕见到张学良后,张询问前线情况,说:“你看我们的力量怎样,能不能打?”吕说:“我部据守长城各口,在喇嘛洞子就打了胜仗,喜峰口失而复得,士气高昂。眼下日军后方空虚,没有设防,我们完全可以打!”张听后当即表示,不惜一切收复热河,并命令吕立即赶回前线,转告何柱国、缪徵流、孙德荃三位旅长,准备反攻,东北军全部拼上,也要打到底!还说,他要去见蒋介石请命抗日……吕很高兴,以为这次可能打出关去。同时张委任吕回去接任647团团长。不料次日下午,吕还未及登程,就看到张学良被迫通电下野的号外,代蒋受过,出洋考察。当晚吕正操乘火车赶回部队,向缪徵流报告会见张学良的情况以及他的指示。但是,关于张学良对热河抗战的命令也就无从传达和执行了。
  1936年8月,张学良原拟委任吕正操接任116师师长。万福麟反对吕升任师长,就和缪徵流背着张学良,把吕送到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力保其亲信刘元勋接任116师师长。吕正操到南京后,和一个横行霸道的国民党特务发生冲突,打伤了他。国民党的报纸用大字标题刊载:“东北军军阀吕正操行凶打人。”张学良得知后,立即电令吕正操回部队,是年9月,吕回到北平,和东北抗日联合会商讨筹组“东北武装同志抗日先锋队”,吕被推为总队长。10月张学良调吕到西安张公馆作内勤工作。在西安时,张学良有时中午和大家一起吃饭,曾说:这些部队宁可为抗日打光,也不能为“剿共”消耗掉,这样才对得起家乡三千万父老兄弟。不久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吕正操根据中共北方局指示,服从万福麟和刘元勋拆散647团的改编命令,而不公开对抗。1937年5月初,吕带一个营到石家庄和119师645团的两个营合编为130师691团。5月4日晚上,在一个帐篷里,地下党员李晓初代表党为吕正操举行了入党仪式。“七七事变”后,691团受党指示,挺进敌后,创建人民自卫军,部队迅速扩大,后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为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张学良送蒋被扣,张与吕天各一方,直到1984年才有所联系。是年6月,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森之女张闾蘅(全国政协委员),从香港到北京谈商务,受其伯父张学良之托,特地看望吕正操,介绍了张在台湾的生活状况。张闾蘅回港时,吕托他带给张一副健身球和几听上好的新茶,以示问候和挂念。之后,张闾蘅频繁来往于海峡两岸,为张、吕传递信息。由此,他们之间书信、口信、诗作唱和,往来不断。
  1987年初,张闾蘅带来张学良赠吕正操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张学良摘取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篇的第三联和第五联,集成一诗,并把原诗末句“欲辨已忘言”的“忘”改为“无”。抒写他晚年久居林下,不慕荣利、甘于淡泊、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的心境。吕正操也以同样的集句方式,从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篇中摘取第二联和第四联,集成一诗,回赠给张学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徒设在昔心,良辰知可待。”他也把原诗末句“良辰讵可待”的“讵”改为“知”,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他振奋精神,焕发青春,相信他曾经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1988年底,吕托张闾蘅给张将军带去新年贺卡。第二年3月初,张闾蘅又来北京,回去时,吕托她给张将军带去两首诗。其中一首是书录1984年冬的旧作《浙东纪行》:“雁荡奇突屹浙东,剡溪九曲万山中。以血洗血高格调,逃台迁台小易盈。西京谈和安天下,里课易求不同。思君长恨蓬山远,雪窦双楠盼汉公。”(里,古地名,在河南汤阴县北,相传是周文王推演《易经》的地方。双楠,是指张学良在雪窦寺幽居时手植四棵楠树中现余的两棵,枝叶茂盛,故称“双楠”。)充分表达了他对张学良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发动“西安兵谏”所建不朽历史功勋的赞誉和对张将军的深切思念。张闾蘅把此诗交给张学良后,张当即挥毫作答:“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后来吕又作诗答张将军:“霜染两鬓白,心存一寸丹;淡泊以明志,肝胆照人间。”
  1990年6月,张学良在为其举办的九秩大寿庆贺会上表示:只要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他将以年轻时一样的心怀,尽心尽力。此前,他书寄吕正操《谒延平祠旧作》:“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谒延平祠旧作,书寄吕正操学弟正九十老人毅庵书。”
  是年6月1日,吕正操给张学良发去贺电并和诗一首:“适值先生九秩大寿,不能亲自前去祝贺,甚以为憾。先生爱国爱民,坚贞不渝,大义凛然,天人共鉴。正操忝列门生,情深袍泽,耳濡目染,受益匪浅。遥望云天,不胜依依,仅以几句俚语为先生祝暇:“讲武修文一鸿儒,千古功业在抗胡;盼君走出小天地,欣看人间绘新图。情长纸短,言不尽意,敬祝健康长寿。”
  久别重逢开怀畅谈
  1991年5月23日,吕正操一行5人飞向大洋彼岸,先到旧金山拜会了张将军的夫人赵一荻女士,其时张学良已去纽约。5月26日吕又飞往纽约。5月29日上午,吕到张学良住地贝祖贻的太太家会见张学良。吕刚走出电梯,便见张将军站在公寓门口等候,张一眼就认出了吕,老远伸出手。半个多世纪没有见面了,两人心情都很激动,双手紧握,四目相对,沉思片刻,互致问候,即进屋落坐。吕送上从北京带去的贺礼:一套张将军爱听的《中国京剧大全》录音带和大陆著名京剧演员耿其昌、李维康夫妇新录制的京剧带;当年新采制的碧螺春茶叶;还有一幅国内画家袁熙坤先生为张将军赶画的肖像和一幅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手书的贺幛,书录的是张将军1990年写的小诗:“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张的视力较差,他掏出一个类似水晶球大小的放大镜,认真仔细地鉴赏启功先生的墨宝。两位老将军精神矍铄,思维敏锐,谈笑风生,畅叙久别重逢之情。张幽默地说:“我可迷信了,信上帝。”吕随口接上,“我也迷信,信人民。”张笑着说:“你叫地老鼠。”吕说:“地道战,也是人民创造的嘛,我个人能干什么,还不都是人民的功劳。蒋介石、宋美龄都信上帝,800万军队被我们打垮了,最后跑到台湾。”张插话:“得民者昌!”吕接着说,那还是靠人民群众。
  5月30日,张与吕二次见面。这是他们二人的单独谈话,吕首先向张将军郑重地递交了邓颖超的信,并转达了党中央领导对张的问候。在信中邓颖超受邓小平委托,诚恳欢迎张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回家乡看一看。当时张没有使用放大镜,脸几乎贴到信纸上,一字一句地认真看着。看到末尾邓颖超签名时,他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沉思片刻又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涉到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他表示要写回信。不久,他给邓颖超亲自复信,其中写道:“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国土。”并引用“鹤有还巢梦,云无出岫心”两句诗来表达他既想回家看看,又不愿过分张扬的愿望。5月31日和6月1日两个晚上,旅美华侨先后两次为张将军举行祝寿宴会。吕送的贺幛被张学良特别悬挂在6月1日宴会大厅内显眼的地方,正式向外界透露了吕赴美为他祝寿的消息。阎明光(即阎宝航之女,阎明复之姐)代表大陆亲朋故旧出席了寿宴,张悄悄托她转告吕正操希望再见面详谈一次。于是吕邀张于6月4日下午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别墅做客。张在阎明光、张闾蘅的陪同下来到别墅,给吕带了一包台湾产的凤梨酥。此次谈话范围甚广,从过去、现在到将来,从政治、经济到人物及海峡两岸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张将军一一道来,而且有独特见解。谈话中张将军尤为关心祖国统一问题。他说:“我看,大陆与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吕给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张表示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点力量,并询问大陆为什么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吕说,这主要是对付外国干涉和台独分子。一旦台湾在外国支持下搞独立,中国共产党不能坐视不管。若放弃使用武力,岂不是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给外来势力、台独分子以可乘之机。当说到“二·二八”事件时,张学良说:“国民党到台湾时,更加腐败,不是人干的事都干出来了,硬是把人民逼反了。他们说这是共产党搞的,依我看,要有共产党领导,就不会失败,他们就完蛋了。搞什么台独?最好的时机早已过去了(说着哈哈大笑);对台湾独立,日本右翼势力是支持的,不可忽视。我明白了你说的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意思。我愿保存我这个身份,到那一天会用上的。我虽然90多岁了,但是天假之年,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为中国出力……”
  张、吕此次会晤距“九·一八”60周年仅两个多月,为纪念此一事件,张应邀题写了“历史伤痕,痛苦回忆。”由吕转交辽宁人民出版社,已刊载《“九·一八”事变丛书》上。
  
人物评价
  吕正操是57位新中国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老将军;这位经历了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并与周恩来、张学良等历史风云人物的名字挂钩的杰出军事将领。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发放的《吕正操同志生平》中,对其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吕正操同志军政兼优,能文能武,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和组织领导才能。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是一代抗日名将。他指挥部队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为国家的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直接组织指挥了一系列重大铁路工程建设,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中其中特别提到,“他一生酷爱读书,广纳博览,好学不倦,亲自撰写和整理出版了《冀中回忆录》、《吕正操回忆录》、《论平原游击战争》等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民解放军赋》创作组长陈恩田曾为吕正操将军题字:正大光明,操行世范。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