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 国家图书馆
商代,作为书籍雏形的是刻有文字的甲骨,其收存处所应当被认为是图书馆的萌芽。
西元前六世纪周代的"盟府",可算是图书馆的雏形,那时候,掌管书籍的官吏叫做"史",哲学家老子曾经担任周代的"收藏宝之史"。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古代图书蒙受第一次大灾难。西汉建立后,国家藏书有很大发展。
西汉初年,相国萧何在宫廷内盖了座藏书阁,其中一座叫石渠阁,一座叫天禄阁。所以后来,"石渠"、"天禄"就成了皇家图书馆的两个别称。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向天下广征图书,同时组织人员抄写,定出标准本收藏,皇家藏书处称"秘府"、"秘阁",制定了图书的规章制度。汉代的兰台、石室、麒麟阁也是收藏图书的地方。
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几代,专门藏书处所逐渐增多。魏晋南北朝时,设立秘书郎、秘书监的官职来管理图书。
宋朝初期的皇宫有各种藏书机构,如史馆、昭文馆、集贤馆等,宋太宗建立的崇文院,也是一个专门藏书的地方,后来又另建一个书库名为神阁。
元朝的图书馆,有宏文院、艺林库。明朝,南京的文渊阁也是一座著名的图书馆。
清朝的藏书处所之多,拥有图书之丰富,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有名的国家图书机构北京有文渊阁、文源阁,承德有文津阁等。
首先以"图书馆"正式命名的是一九○五年的湖南图书馆。正式公文中确认"图书馆"这个名词是在清末宣统元年(一九○九)制定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