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丐帮内幕
人们常说:“行有行名,帮有帮规。”丐帮也不例外,旧社会丐帮的行名叫“穷教行”,江湖上称他们为“杆上的”。又因他们都是穷人,衣着破旧,面多垢尘,一手抖篮,一手拄杖,沿门乞讨,形象低下,故又有一美称叫做“灰窝的”。
丐帮帮头(即老师)称为“当家的”,二当家的称为“壶客”,入帮介绍人称为“文武先生”。那时,想加入丐帮这一行,也并非说句话就可以了.而是需有两个“文武先生”作介绍方可。入丐帮也举行收徒仪式,只是简单些罢了。所谓简单,就是不订立师徒合同,不具拜师帖,不明文规定学习期限,只是当众拜师即可。但是举行拜师收徒仪式时也很认真,规定“文武先生”(即介绍人)和“壶客”(二当家的)必须到场,同行人等都要参加。司仪人由“壶客”担任,其他人不得代替。
仪式开始,首先由“壶客”高呼老师、徒弟就位。徒弟便站在祖师爷像前,老师入师座。然后“壶客”拖着长腔喊着:拈香、磕头拜祖师(传说丐帮敬的是范丹),后拜老师。拜毕,由收徒老师当场给徒弟起行名。
丐帮规定,凡徒弟的行名皆称“二”,如姓刘的称“刘二”,姓赵的称“赵二”,遇有重姓者,则依拜师先后或年龄大小,再在姓前加个“大”字或“小”字,以此作区别。
老师给徒弟起过行名后,即宣布帮规,要徒弟遵守,违者受罚。至此仪式结束。接着大伙共同吃喝一顿。吃时,馍是要来的,菜是大伙兑钱买的,一般情况下都要喝点酒。吃喝完了,便各自讨要去了。
丐帮虽然都是以讨饭为生的穷人,但他们的帮规却很严格。例如,讨要时不得进入院内,只许站在院门口;每天讨要来的东西,都要悉数交公,不准入私囊。之所以要交公,为的是留作备用。为雨雪天气不能上街讨要时吃,或给患病的乞丐吃。所讨要的钱,则由老师统一保管,绝不轻易动用。目的是留作医疗费,或严冬季节给衣不蔽体的乞丐添购旧衣之用。
丐帮里有“三不留”和“四不准”的规定。“三不留”即中途回家者不留,另谋生计者不留,中途当兵者不留。但,只要一天不改变讨要这一行,就得受“帮规”的约束。
“四不准”呢?即不准偷盗绺窃,不准讹诈耍赖,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流氓鬼混,违者当众责罚。责罚时,谁的徒弟由谁的老师主罚。“文武先生”和“壶客”必须到场。
丐帮里还有一条规矩,平时不向酒店、肉铺讨要,只在过“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时,则必向酒店、肉铺讨要,为的是让丐徒们过年节时有酒喝、有肉吃。而此时的酒店、肉铺的老板们,也深谙丐帮的用心,凡过“三节”时,只要有乞丐来讨,必吩咐学徒们给一点,或给肉一二两,或给散装酒一二两。
丐帮过“三节”,以春节为重。年三十这天,只讨要半天,且所得的钱,不论多少,统统归讨要者本人。另外,丐帮和其他行帮不同,过年节时徒弟不给老师送礼,相反,年三十晚上老师还要给徒弟们一点压岁钱。但年三十晚上徒弟必须给老师磕头拜年,只要给老师磕过头拜过年之后,便可尽情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