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官吏的考核

官吏的考核

2015-03-20

元代官吏的考核,主要采取计年法,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根据职务规定其任职的期限。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定制,中央官以三十个月为满,地方官以三周年为满,钱俗官以得代为满。任期届满,考试及格者,予以升任各评定品级。凡从九品官历经三任,提升为从八品,正八品官历三任,提升为从七品;正七品官历经二任,提升为从六品;正六品官历经二任,提升为从五品;从五品官历经二任,进入四品。这种计年制的制度,造成官吏单纯讲究年资,不求上进、不忠吏治的不良风气。长此下去,不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因此,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又颁布诏令,重新规定了地方官吏的考核标准据《元史·选举志二》载:

凡选举守令:至元八年,诏驻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役均五事备者,为上选。九年,以五事备者为上选,升一等。四事备者,减一资。三事有成者,为中选,依常例迁转。四事不备者,添一资。五事俱不举者,黜降一等。

至元二十三年又规定,凡劝课农桑,克勤奉职者,以次升奖,凡怠于事务者,鞭笞罢官。元仁宗时期,元朝吏治日趋腐败,汉族知识分子赵天麟又提出“三要”、“九征”,作为官吏的考核标准。所谓“三要”,是要公、要廉、要勤。“九征”是在考核官员时应做到:“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志,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政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赵天麟的这些建议,实际上是针对元代官吏任用制度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改革考核官吏制度的办法和标准的。但是,这些意见却未能被元朝统治者所采纳。

为了加强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元代统治者还衽了廉访制度。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在各道设置肃政廉访司,至元三十年以后,分全国为二十二道,第道置廉访使2员,正三品;副使2员,正四品;佥事4员(两广、海南2员),正五中吕;经历1员,从七品;知事1员,正八品,照磨兼管勾1员,正品;书吏16人,译史、通事各1人,奏差5人,典吏2人。其中除廉访使2人留守机关总制一道外,其余人员分别到各地检查官吏的任职情况,至大三年(1310年),元武宗又根据汉族官僚程巨夫的建议,印制“历纸”,分发到各级官吏考核部门,记述其历任官职的功过,每年年终总鉴定一次,作为考核官吏的依据,历纸的印发和填写,其实是衽官吏的档案制度。然而,这种办法在元代没有认真执行过。

关键词: 官吏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