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从解密档案看中苏关系重大史事

从解密档案看中苏关系重大史事

2015-03-20

中苏关系史一直是现当代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何明、罗锋编著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利用和依据了许多解密档案及其它文献资料,订正了以往许多不实的史事和看法。

关于谁先发动了朝鲜战争

作者在书中明确告诉读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迅速越过三八线,向南推进,28日即占领了汉城。朝鲜战争是北方政府率先发动的,而且是在精心策划后发动的,这一点学界早有公认,但人们固有的观念总是“南方政府不断进行战争挑衅,北方被迫反击”,结果朝鲜战争爆发了。早在2000年,军事科学院编著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就利用新公开的档案,提到了这样一个情况:自1950年1月以来,朝鲜北方政府就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关于“由谁挂帅出征朝鲜”

本书一改以往“毛泽东同志原先决定让林彪去朝鲜指挥志愿军,可他害怕,托词有病,硬是不肯去”的提法,说“受毛泽东器重并准备委以志愿军总司令的林彪,却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并认为“林彪的话不无道理”,这种评价的改变其实包含着在这一问题上的学术进步。《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就明确指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最初考虑挂帅出兵人选时,首先考虑的是粟裕或林彪,并非只是林彪一个,而后来改为彭德怀,也不是因为他们害怕不肯去,而是因为“林彪和粟裕均有病在身,不能挂帅出征”。

关于“长波电台”的新史识

1958年夏天,中苏之间由“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引发了一场严重争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场冲突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导火索,其原因在于赫鲁晓夫企图控制中国,苏联的做法侵害了中国主权。到底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书中披露,关于“长波电台”,苏联方面一再表示,“所有权肯定是中国的,但苏联既然使用,出一些钱也是应该的,可以用贷款的形式提供”。而中国方面则坚持,“中国不需要贷款。如果苏联一定要出钱,中国就不搞了”。就“联合舰队”问题,赫鲁晓夫称,他本人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想过像中国同志所想的那样要共同指挥中国的舰队,从来就没有两国共有的想法和影子”。本书指出,“莫斯科的这些考虑是针对美国的,并非有意控制中国”。两国间的分歧,其实在于对军事同盟运作方式的不同理解:赫鲁晓夫要求的是共同行动,而毛泽东需要的只是单向援助。

陈锡联披露珍宝岛冲突的细节

此后,又发生了炮击金门风波、原子弹问题、人民公社问题、中印冲突、苏联撤回专家、中苏公开论战、划界谈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其间,中苏双方虽几度有意缓和矛盾,修复关系,但是新的争端层出不穷,直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两党关系随之中断,“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同时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从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苏联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竟达4189起之多,最终导致了珍宝岛事件的发生。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中游主航道中国一侧,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是个江心小岛。1968年年底乌苏里江封冰后,珍宝岛成为中苏冲突的焦点,苏联边防军一再武装登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殴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甚至开枪挑衅。1969年初,中方决定自卫反击。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面对上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的苏军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宝岛上隐蔽待命的中国精干小分队,奉命投入战斗。战斗进行了三十多分钟,双方各伤亡数十人,残余苏军退出了珍宝岛。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回忆说:这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当时正准备开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因此,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我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使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

关键词: 史事 档案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