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变幻不定的照片(图)
毛主席去机场接领导人,可能次数不多,四个巨人同时在机场上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1964年10月,苏联发表公报,赫鲁晓夫下台。11月5日上午,应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邀请,周恩来率领由贺龙、伍修权、乔冠华等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离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
13日,周恩来率团离开莫斯科。这次旨在消除中苏紧张局势的访问,不但没有缓和双方的关系,而且分歧越来越大。代表团回国时,毛泽东率领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前去迎接。向世界暗示,中国绝不看任何人的脸色。
如此重要的仪式,新华社自然不敢怠慢。那天吕厚民接到通知,与杜修贤、安康和郑小箴三位摄影师一起前去机场拍摄。
吕厚民:主席到机场接总理回国这事情很明确。
安康:当时给任务的时候,说今天首都机场有一个重要新闻,进去拍照,特别注意,要保证完成任务。
巴义尔(《烙刻——记忆中的影像》作者):这次是超规格的接待,也是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派出四位摄影记者。当时跟总理的是杜修贤,吕厚民是跟毛主席。这两个人从规格上讲、从职务上讲似乎就可以。后来为了重视,就把安康和郑小箴派去了。
按照惯例,周恩来下飞机后有人献花,然后毛泽东等人走上前去,握手寒暄,记者这时候赶紧拍摄,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仪式结束也就走了。这期间你能拍上就拍,没拍上就过去了,再也没机会补拍。
14日下午16时10分左右,伊尔-18安全地降落在首都机场。毛泽东率领众人走向飞机。他们仿佛久别重逢的战友,与周恩来等人一一热烈握手、问候。一切似乎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记者们在旁边记录着这一切。
拍完鲜花、握手以后,记者们认为完成了拍摄任务,一个个收拾东西开始往回走。与吕厚民他们同去的摄影记者安康却仍然在等着。这时候,仪式突然出现了一个高潮,不知道谁说了一句什么话,四位领导人同时笑了起来。安康的快门也按下了。
安康:一低头拍了三张。回来以后,车间给我做出来。我一看,哎!真有一张不错的。可是我看到各报纸发稿都准备好了,我想算了吧,这张别用了,就放抽屉里了。
当安康正把自己冲洗好的胶卷收藏起来的时候,吕厚民却在征求相片时想到了他。吕厚民说: “老安,你不是也拍了吗,拿来看看。”看到安康的照片后,大家一致认为这张照片好,于是就赶快把照片交给了编辑部。
第二天这张照片见报后,大家突然发现,本来是四个人的照片,在报纸上却变成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交谈的竖画面,这让大家很诧异。
巴义尔:摄影记者只管拍照片,拍完不管了,照片有人冲,有人洗。这个剪裁、编辑、决定发不发稿都有专人做。所以他们拍完一交就完事。结果第二天发表时,安老只看见两个人,这是什么原因他也不知道,当然我们现在也没办法知道。
此后,安康拍摄的这张照片见报率越来越高。但其中画面却一直在变。有时候是出现两个人,有时候是出现三个人,还有的时候是一个人。完整的四人照片直到“四人帮”倒台后才出现。
1966年刘少奇被打倒,所以他首先在这幅相片里消失。有意思的是,这幅照片中的四人的位置松散,情绪却很集中,即使制作人员通过暗房技术去掉相片中的一人,也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
1976年周恩来逝世,这张照片发表时变成一个人。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发表时三人同时出现在照片上。这一年对中国政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成千上万的人到街头,排队购买这一幅三人照片。“四人帮”被打倒后,人们看到了这张相片完整的样子,这时距离拍摄这张照片已经过去了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