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新闻发言人背后的故事

新闻发言人背后的故事

2015-03-20

从1982年钱其琛首次以新闻发言人身份面对媒体至今,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已走过25年。《南方周末》刊登张英、朱晴依的文章,介绍了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幕后故事,摘登如下。

2003年9月,北京顺义,来自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等66个部委的一百多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这是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最后一课让教育部的王旭明至今难忘。在中国传媒大学,他扮演某部委新闻发言人,奥运会组委会新闻发言人王伟扮演记者,正在演练当中,突然大厅里的门被推开了,两个自称刚从教育部赶过来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镜头对准了王旭明。

“我们在教育部大门口看到了很多学生,他们因为学校伙食费大幅度上涨向教育部请愿,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对此一无所知的王旭明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他伸手挡住镜头说:“你们不能拍,我离开教育部有几天了,我还得了解有关情况,没法回答你。”

事后王旭明才知道这个采访也是模拟课的一部分内容,目的是为了考察在突发事件下新闻发言人的应变能力。“我当时就想,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再也不能冒傻了。如果是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至少能做出很镇定的样子。”

尽管受训后日渐老练,但王旭明仍经历过另一次不成功的表现。

2006年3月27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王旭明宣布了教育部出台的一个关于“清退40万中小学代课教师”的政策。当天晚上,他在电视里看到在白岩松主持的《中国周刊》里出现了他的身影,看上去,他神情严肃,有点冷冰冰的样子。白岩松给画面配的解说词是:“在本周出现了两项冷冰冰的政策,一个是石油升价,没有跟社会广泛打招呼;还有一项就是教育部要清退代课教师。”

王旭明看完电视,头就大了。过了两天,他在网络上发现,有网友在批评这项政策时,也对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进行批评。

“这个政策不是我的发明,是国家的政策,但我也知道农村代课老师的处境不好,在对这个政策进行解读的时候,我的表情过于冷淡和严肃,一板一眼,忽略了一种温情的东西。”这个事情过了很久,王旭明仍在内心里反复设想,如果重回这次发布会,他会首先对那些中小学代课老师表示尊敬和感谢。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史安斌认为,目前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基本上还是普及工作,参加完学习以后,学员“基本能够说话了,敢于跟媒体打交道了。”但大部分新闻发言人还是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念文件,或者做新闻发布会上的主持人,让相关的官员发言回答问题。

史安斌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官员要低调,沉默是金。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之不符。这个制度是在非典之后出台的。”

有关专家担忧,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形象工程”,使新闻媒体原本很困难的采访变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 发言人 背后 故事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