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清改承天门为天安门

清改承天门为天安门

2015-03-20

人们一般认为蒯祥设计建造了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其实蒯祥设计建造的不是天安门,而是天安门的前身“承天门”。

公元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准备迁都北京,派蒯祥等著名匠师分工负责皇宫建筑群的设计和施工。蒯祥就精心设计了皇城正门,1420年竣工,当时叫“承天门”,为黄瓦飞檐3层楼式的5座木牌坊,是沿用唐代皇城正门的旧称,表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承天门被火烧毁,宪宗成化元年(1465)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新修建。这回不再是牌坊,而是9开间门楼了,到了明末又毁于兵火。

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世祖福临重新修建这座城楼,改建以后,10月31日,将承天门改称天安门,大体成了今天这个样式。明、清两朝,这儿是禁地,它只是帝王皇宫的大门,红墙围绕,庭院阴森。当时天安门面对着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后又改称为中华门,50年后拆了),中间是御道,两旁是千步廊。从建承天门起,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为止,除了皇亲贵族来往出入,老百姓不准过往。大明门除隆重的典礼外,常年不开。封建帝王出入天安门有特定的日子,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北郊祀地,孟春祈谷,仲春耕田。皇帝出征,要在天安门前祭路。

天安门城楼的正脊和垂脊有些“压胜”装饰。这种古代方士的巫术,却为城楼增添了神奇色彩。这种装饰叫做吻兽,在天安门屋顶共有10个,传说这是“九脊封十龙”,表示每天有10条龙来守护宫殿。在正脊两端有龙头形正吻,吻背上插着扇形的剑把,据说是为了防止它逃走,垂脊上有个仙人和九个走兽: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等。古代文人说这些吻兽是“跃苍龙于瓦甍”,颇有趣味。传说,南海有鱼虬,

天安门是一座朱色宫墙中间耸峙着的一座雄伟的城楼。用白玉石砌成的须弥座,上有10多米高的大砖台,砖台上有重檐的大殿,八角檐角分上下两层,总高33.7米。城楼东西宽9间,南北进深五间,“九五”这数目是暗示帝王尊严的,共有向南的菱花窗门36扇,构图单纯整齐,花纹婀娜多姿。窗门下部是木雕裙板。大殿周围有矮墙,墙内有白玉栏杆环绕城楼。在睛朗的天宇下,城楼上的黄色琉璃瓦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显得非常端庄。

天安门在1952年8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设备和修葺城楼,重新油漆一遍,安装了电梯和暖气等现代化设备。这是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后,260多年来的一次彻底修缮。此后,天安门城楼在每年“5·1”和“10·1”两个重要节日之前,差不多都要粉刷、装修。

关键词: 天门 天安门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