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四次核弹惊魂!
在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避免了一场核战争,这已尽人皆知。然而,除此而外至少还有四次不为人所知的事件,让两个超级大国差点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这些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有明显的不同:事件发生后,美苏(俄罗斯)领导人都会出面澄清说,是由于核预警系统出现了故障,或因为对良性事件的误判而导致出现了假警报。
这四次事件的持续时间都很短暂,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其中,多数都由专业军官直接处置,这些军官不得不在有可能丧失首先进行核打击机会的情况下,做出是否建议采取报复性打击的选择。这四次事件中有三次都是在天基早期预警系统的传感器未显示有大规模核进攻的情况下,才做出对所发出的警报置之不理的决定。另外一次事件是由于不完善的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将反射的太阳光误认为是一群洲际弹道导弹喷射出的火焰而引发的。
正如这四次事件的历史片段所揭示的那样,天基早期预警系统在避免核战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专业文章就暗示过这类预警系统的存在。然而,直到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大众才真正意识到美国有能力利用天基预警系统探测导弹的发射信号。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卫星探测到了伊拉克发射的所有"飞毛腿"导弹。导弹发射警报被发送到位于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境内的"爱国者"导弹基地,这样基地就可以决定发射"爱国者"导弹拦截进攻的弹头。
把早期预警系统和常规战争联系起来,很容易忽略了其更重要的战略作用:使美苏(俄)领导人确信他们并没有受到核攻击。回顾一下这四次核危机,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一战略作用。
训练磁带事件
1979 年11月9日上午9时,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夏延山基站、五角大楼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马里兰州里奇堡的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的计算机都不约而同地显示,美国最为恐惧的事情发生了:苏联发动了旨在摧毁美国指挥系统和核力量的大规模核打击。美国立即召集了一次由三个指挥所高级军官参加的威胁评估会议。位于美国西部大草原地下的"民兵"导弹发射控制中心收到了美国受到大规模核打击的初步警报。
警报报知范围并不仅限于美国的洲际导弹部队,整个大陆防空歼击机部队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至少有10架战斗机已起飞升空。甚至连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即总统的"末日飞机"也受命起飞,只是总统不在机上。后来经确认,这是由于一盘训练盒带不小心插入了正在运行国家早期预警程序的电脑中才导致了这场虚惊。
不过,在最初的警报发出后数分钟后,官员们复核了从预警卫星接收到的原始数据,也检测了覆盖全国的早期预警雷达站。这些预警雷站达能够测定从美国近海潜艇上发射的导弹,也能够发现沿轨道长时间飞行即将脱离地球曲率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导弹袭击预警卫星几乎可以探测到苏联导弹从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发射情况。这两个系统均未显示美国受到了攻击的任何迹象,因此警报马上就被解除了。
电脑芯片事件
训练盒带事件过后不到一年,1980年6 月3日,美国的指挥所又接收到一次苏联发动核打击的警报。与上次事件一样,"民兵"导弹发射人员又收到了预备发射的警报,轰炸机机组人员也都已登机待命。然而,这一次显示屏上并未显示出可识别的进攻模式,甚至连前后一致的进攻队形都没有,可这些在训练盒带事件中却清楚地呈现过。与之相反,这次事件中显示屏上显示的进攻导弹的数量好像是随机数字,一会儿显示发射了两枚导弹,一会儿又显示为零,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两百枚导弹。而且,不同指挥所显示的进攻导弹枚数也总是不一致。
虽然许多官员已不像对待前一年那次事件那样认真地对此次事件了,但美国还是召开了威胁评估会议,判断这次进攻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大。与会人员再次核查了早期预警系统的原始数据,结果发现苏联并未发射任何导弹。事后的调查表明,由于一块电脑芯片失灵,导致显示屏上出现了攻击导弹的随机数字。
秋分事件
1983年9月26日,苏联刚刚启用的早期预警卫星系统也造成了一次假的核攻击警报。同美国一样,苏联也意识到了监测洲际弹道导弹实际发射情况的重要意义。不过,苏联所选择的是一种与美国不同的导弹搜索方式。苏联卫星不像美国导弹袭击预警卫星系统那样搜索整个地球表面,它只察看地球的边缘--这样就减少了把类似导弹发射的自然现象误判为核攻击的几率。当导弹上升至8~18 公里的高度之后,以太空为背景对其进行观察,就只能看到导弹一个侧面的轮廓。而且,对地球的边缘进行观察时,从云或雪层上反射过来的光线需要穿过厚度巨大的大气层,这种观察方式减少了云或雪造成假警报的可能性。
卫星必须在处于独特角度时才能够以太空为背景监测新发射的导弹。为了得到这种监测效果,苏联为其预警卫星精心选定了一种特殊的轨道,苏联的通信卫星就曾用过这种轨道。这种名为"闪电"的卫星,在飞过南半球时,与地球距离极近;但在卫星经过北半球时,与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相当于距离月球的近十分之一。苏联的"眼睛"早期预警卫星高悬于欧洲北部上空,可长时间以准确的观察角度监测美国本土的导弹发射基地。然而,在莫斯科时间1983年9月26日午夜过后不久,太阳、苏联预警卫星与美国导弹基地连成了一条直线,使阳光在高空云层中的反射强度达到了极点。
这种现象是不可预见的,自从该预警卫星系统在前一年投入运行以来,这种罕见的排列奇观恐怕还是首次出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联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地下秘密监控中心--"谢尔普霍夫-15"的负责人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中校指出,新卫星系统监测到美国从其本土导弹基地发射了数枚导弹。彼得罗夫曾多次收到报告说,美国将发动大规模核打击,企图凭一次打击就摧毁苏联的武装力量。
这次的假警报为什么未能引发核战争呢?也许苏联指挥机关不想仅凭一种全新而独特的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就发动一场毁灭人类的核战争。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设阳光反射造成系统报告说美国发射了数百枚导弹的话,那么苏联就很有可能错误地发射导弹进行"还击"。彼得罗夫还说,他拒绝将这一警报向他的上级汇报,是因为"要发动一场战争也绝不会仅发射五枚导弹,区区五枚导弹不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挪威火箭事件
1995年1月25日清早,挪威科学家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在挪威海岸外的安多亚(Andoya)岛上发射了迄今最大的一枚大气观测火箭(大气观测火箭可以从多个高度搜集大气状况数据)。该火箭被设计用来研究北极光,它沿着一条距地面近1500公里高的轨道飞行,但避开了俄罗斯联邦上空。但在俄罗斯雷达技术人员看来,这枚火箭的飞行状态更像是美国的一枚"三叉戟"导弹,他们怀疑它要在大气层中引爆核弹头,使俄罗斯的雷达系统陷入瘫痪。
在核时代,这一用于科学探测的火箭发射引发了片刻危机。俄罗斯至少在短时间内已做好了对美国发动全面核打击进行反击的准备。实际上,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第二天就表示,他已首次启动了他的"核橄榄球"--俄罗斯总统与其高级军事顾问进行在线通话和评估局势的装置。
不过,我们可以完全确信,叶利钦的"橄榄球"表明,俄罗斯并未受到核攻击的威胁,而且俄罗斯的早期预警系统运转完全正常。俄罗斯不仅继承了环绕前苏联边界的雷达系统,而且还从前苏联继承了完整的早期预警系统,甚至到1995年仍能保持24小时不间断地覆盖美国本土的导弹基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该预警系统中某些原有卫星老化失效的时候,俄罗斯仍能不断发射新的替代卫星,因而能继续保持对美国本土进行不间断的覆盖。正是由于这些卫星的存在,叶利钦的显示屏上肯定没有出现"潜伏"在地平线下的大规模核进攻。
寻求可靠的早期预警
这些事件所暴露的危险并非是少数带有核弹头的导弹因意外或未经授权而发射,而是美俄两国都有可能对良性事件(如训练磁带被误插入运行的电脑中,或是太阳、地球和卫星连成罕见的一线时云层中的阳光闪烁)做出误判,从而决定向对方发起全面核攻击。
每次事件都促使官员们采取措施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训练磁带事件之后,美国国防部又单独组建了一套设施来训练操作人员,这样训练磁带就再也不会被插入运行国家早期预警系统的计算机中了。俄罗斯显然又发射了一群早期预警卫星,目的就是为监测美国导弹基地提供另一个视角。这一昂贵而又多余的新系统可确保至少总有一颗卫星能够不受阳光反射的干扰而监测到导弹的发射。
上述四次事件中的三次发生之后,美国政府一再表示,已经采取措施杜绝将来再出现任何假警报。可事实上,在第一起事件过后仅仅七个月,这个依赖于更复杂机器的复杂系统又以新的、难以预见的方式发出了虚假警报。事实上,有关核事故的综合研究表明,尽管已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事故仍是不可避免的。
试图解决这个"最终问题"的最新例子,就是克林顿政府提议与俄罗斯共享预警数据。美方提议设立联合控制中心,以弥补俄罗斯早期预警系统设备老化的问题。然而,熟悉谈判内幕的俄罗斯人员却认为,该中心不具备任何军事意义。该中心的选址也印证了这一看法:它在距莫斯科市区约有一小时车程的一座旧校舍内。事实上,熟知该"联合数据交换中心"(IDEC)的美国国防部官员也承认,即使该中心在挪威火箭事件发生时就已在运行,它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在美国宇航局发射火箭之前,更顺利地发出虚假导弹警报。
美国提供的任何援助,必须能够增强俄罗斯对其早期预警系统有效性的信心。然而,联合数据交换中心经不起这样的检验。俄罗斯不相信美国在发起核进攻时,会同时发出导弹已发射的通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