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刺字

刺字

2015-03-20

《水浒传》里林冲是第一个遭到刺配的好汉,卖友求荣的陆谦还要求押解林冲的董超、薛霸在路上下毒手后“必揭取林冲脸上金印回来做表证”。刺字的目的,正如《大学衍义补》所说:“本以示辱,且使人望面识之。”确实,罪犯一旦脸上刺了字,就无法掩盖身份,隐匿逃窜也十分困难,有利于知情人举报和官府的缉捕。林冲在火烧草料场后受到通缉,投奔梁山,一入朱贵的酒店就被认出,原因即如朱贵所说:“你的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耍赖得过?”鲁智深第一次见到杨志,问是什么人,杨志一报出姓名,鲁智深就说:“你不是在东京杀了破落户牛二的?”杨志不无幽默地自亮证据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真可谓一打金印,身份铁定。

刺字一般都刺在面颊上,刺字以后又必须烧炙涂药,染以黑色,故而刺字也叫刺面、黥面、墨面。刺字由上古墨刑发展而来,其方法是用刀、针等利器在犯人的脸颊或额头刺刻文字记号。对罪犯刺面的做法,始于五代后晋,宋代则把五代的刺面与中唐以来决杖流配结合起来,加重了刑罚的力度。哲宗即位,对刺配法做了明确规定:犯强盗罪在其耳后刺以环形;徒刑、流刑刺以方形;杖刑三犯,刺字移于面颊,直径不超过五分。南宋高、孝两朝,曾在“贷死”强盗的额头上刺“强盗”二字,仍在其两颊以大字刺上“配某州、府重役”等字样。南宋后期仍执行类似做法,“强盗免死,额刺‘免斩’,面刺双旗”,作为终身洗刷不去的耻辱标志。

脸颊刺字是对犯人永久性的侮辱,对其精神与心理都是一种巨创与摧残。《水浒》里林冲就浩叹:“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宋江也在这种绝望心理下写出了反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怨仇,血染浔阳江口。”其后,他更是动辄卑猥地自称“黥余之人”。

明代的《普济方》载有除去刺文与雕青的药方:取活水蛭一条,将一枚生鸡卵剖开小头,放入水蛭,再把将小头盖牢封死,直到水蛭把鸡蛋清吃尽,而后自己死去,再取出其汁搽在印文或刺青上,就会褪去。医治脸上的金印,则以针将字挑破,再用醋调和赤土,敷于其上,干后,再换敷调醋的黑土,直到字消为止。另一种取字的秘方,则是将硼砂、瓦灰、白龙骨、木贼、白石脂、蜜佗僧与桑柴皮信少许,碾成粉末,将刺文弄湿,再敷上药粉,以熨斗熨于其上,干后,刺文与随之脱落。一说,用未满月的小儿屎,敷上一月,刺字也会没有的。《普济方》是一部严肃的医书,可靠性自然要高于小说家言。

除了囚犯刺字,宋代招募士兵也都必须刺字。一般在其面部以小字刺上军队的番号,作为标识。宋神宗时河北蕃人弓箭手应征,就在其左耳前刺“蕃兵”二字。也有刺在手背或手臂上的,仁宗时在陕西募兵就在手背上刺“义勇”,钦宗时在陕西募兵则只在手臂上刺“义勇”字。南宋招军仍在额头上刺军号,在手臂上刺姓名。其目的就是《宋史·兵志》所说:把“犷暴之民收隶尺籍”,使他们在军队的强力控制下,“虽有桀骜恣肆而无所施于其间”。由于士兵也与流配犯一样,要刺上侮辱性的字样,而有些士兵本来就是刺配的囚犯,故而宋代往往将两者合称为“配军”,辱骂时就径称“贼配军”。例如高俅对八十万军禁军教头王进,也是开口闭口“贼配军”。

宋代严禁主人私自黥刺奴婢。英宗时,有个名叫刘注的官员在逃亡的仆人脸上刺“逃走”二字,被处以“追宽民编管”。国家强制主人尊重奴婢的人格,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国家自身对士兵,乃至对犯人,也应该有这种人格的尊重。主人私黥婢仆的风习,在与南宋对峙的金朝曾经再度回潮,这与金朝社会的奴隶制残余是密切相关的。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出使金国,途经定兴(今属河北)清远店客邸,见有一个小女孩汗浸浸地跟随着一辆贵族妇女的毡车,她的两颊都刺有“逃走”二字。私下询问,才知道她的父兄远在两淮,却却沦为婢女,因思乡而南逃,被抓回后就刺上了字。据她说,对她来说,刺字黥面的处罚还算轻的,女真贵族即便随心所欲地杀戮奴婢,官府也是从不追究的。听了女孩的诉说,范成大写了一首《清远店》,感慨他的所见所闻:“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刺字与刺青,原理相同,一般也由专业的针笔匠下手,开封府流配杨志时,就“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大体说来,刺青是追求美,出于自愿;刺字则多出于被迫,是受侮辱。五代时,幽州军阀刘仁恭强迫属地男子不论贵贱,一律刺“定霸州”三字,文人则在手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字。辽太宗耶律德光攻灭后晋,一旦俘获晋人,就在他们的脸上刺上“奉敕不杀”四个大字,然后“纵其南归”,作为羞辱性的报复。

当然,任何共性都可能有特例。北宋初年宋辽对峙,有一个名叫呼延赞的武将,发誓与契丹不共戴天,为了表达这一信念,他召来一个高明的针笔匠,为他浑身刺满“赤心杀契丹”的字样,甚至还翻转嘴唇对这几个字刺黥其上。他还心血来潮,横剑对妻子说:“你受国家俸禄,也该刺字报答。否则就断首!”逼着妻子也在脸上与他刺上相同的字。举家泣求,说妇女黥面,有碍观瞻,就刺在手臂上罢。呼延赞勉强同意,却同时让婢仆也都照样刺字。他的儿辈也无不遵照父命,每人都有耳背后刺上十二个字:“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靖康之难,家破国亡,名将王彦率领士兵在共城(今河南徽县)西山坚持抗金,这批铁血男儿都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从此,八字军威名远扬,女真军闻风丧胆。爱国名将岳飞背上刺字是脍炙人口的。靖康之变后,岳飞从抗金前线回乡探母。母亲姚氏深明大义,支持儿子重返战场。母子分袂之际,姚氏请人在岳飞脊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据《宋史》记载,他被秦桧诬陷入狱,命他承认谋反,他便愤怒地“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而且深深刻在了岳飞的心版上,造就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

关键词: 刺字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