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百年而常新 是谁制作了神秘“玛雅蓝”
■玛雅人的祭祀活动,一般在金字塔顶部的神庙中进行,那么祭祀雨神的“圣井”又是怎么一回事?
■玛雅文明诞生于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降水应当丰沛,为何还要求雨?
■这种蓝色染料究竟是如何制作出的?又是如何让色彩长久“保鲜”的?
前不久,有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玛雅人使用的蓝色染料的成分。据了解,玛雅人推崇和喜爱蓝色。他们将蓝色同其宗教中的雨神联系在一起,在祭神求雨时,会将作为祭品的人和物都染成蓝色,然后扔进称为“圣井”的祭祀池中。另外,在玛雅人的壁画和其他物品上,也都发现过这种蓝色染料的痕迹。科学家发现,这种不易褪色的染料成分,一种是靛青植物的提炼物,一种是被称为坡缕石的黏土矿物。但这两种成分如何被制成一种稳定鲜艳的染料,目前仍是个谜。
对于玛雅人使用的蓝色染料的研究,也带给了我们新的疑惑:玛雅人的祭祀活动,一般在金字塔顶部的神庙中进行,那么祭祀雨神的“圣井”又是怎么一回事?玛雅文明诞生于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降水应当丰沛,为何还要求雨?而这种蓝色染料究竟是如何被制作出的?又是如何让色彩长久保持的……
假伊查人的井口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素有“玛雅世界”之称,玛雅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便是奇琴伊查(Chichen鄄Itza)。北京大学历史系林被甸教授介绍说,“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圣井,根据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只有奇琴伊查才有。”而奇琴伊查正是因圣井而得名。按照玛雅语,Chi的意思是“口”,Chen的意思是“井”,Itza代表定居于此的“伊查人”部落(伊查人是玛雅人的一支),合起来就是“伊查人的井口”。
2005年5月,林被甸教授来到尤卡坦半岛,对玛雅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奇琴伊查是他的首选目标。“圣井”位于著名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正北方,金字塔有堤道直通圣井。同高大的金字塔和雄伟的武士庙相比,圣井很不起眼。井口最宽处约60米,水色浑浊发暗,上面漂着浮萍,与其说是口井,不如说是池塘更加准确。井周围被植物所包围,在一片葱郁的绿色中,很难引人注意。只有旁边一块小碑上的文字,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作为祭池的神圣。
虽然叫井,但“圣井”却非人工挖掘而成,它是自然形成的。尤卡坦半岛多为珊瑚质石灰岩层,土壤疏松,降水都渗入地下,当地表塌陷时便形成了这种与地下河相同的天然井。这样的井当地有两口,除了用来祭祀的“圣井”,另一口则用于灌溉和饮用。
据了解,“圣井”的首次发掘是在1904年,当时,人们在井底发现了一个14英尺厚的蓝色沉淀层,却未能知道它的来源。现在,科学家们认为这个蓝色沉淀层可能就是经年累月被抛入井中涂有蓝色的供奉品留下的。另外,挖掘还发现了大量的工艺品以及人的骸骨,这些都是当时祭祀求雨时的祭品。
丛林文明为何要祭神求雨?
热带丛林总是给人以潮湿多雨的印象,因此人们不禁会问丛林文明为何要祭神求雨?
“之所以要求雨,是因为尤卡坦地区比较干旱”,林教授说,“玛雅地区的植被分两种,一种是热带雨林的高大乔木,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一带,比如危地马拉,那里的降水比较充沛;而在北部的尤卡坦半岛则十分干旱,虽然树木也很多,但多为灌木,长的相对矮小。由于干旱的缘故,这里的玛雅人对水有种崇拜,因此雨神是他们主要的信仰对象之一,有些像我们中国古代的河神。”
据介绍,玛雅是一个农业民族,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生,所以玛雅文明又被称作“玉米文明”。但是,玛雅农业技术落后,几乎靠天吃饭。玉米耕作比较粗放,对劳动力投入要求比较低,据估计,通常年景下,一个劳动力只要干七八十天活,全家就能过上温饱的日子。因此玛雅人有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可以用来建造金字塔等大型工程,并从事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农业是玛雅文明的基础。
但如果遇上旱涝天灾,粮食歉收,不仅直接影响到玛雅人的生存,其文明的根基也会动摇。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向北部的低地平原,奇琴伊查也一度成为后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中心。尤卡坦北部低地几乎没有地表河流,玉米生长全靠雨水滋养,因此雨神查克(Chaac)的地位上升,一时凌驾于其他众神之上,“圣井祈雨”也开始盛行。而在玛雅宗教中,雨神是和蓝色联系在一起的,蓝色受到推崇便不难理解。那么,玛雅人的蓝色染料是如何制作的?而且长久“保鲜”?
玛雅蓝何以能长久“保鲜”?
对于美国科学家认为染料中含有靛青植物叶中的提炼物的观点,林教授表示认同。他说,靛蓝这种植物在美洲比较普遍,玛雅人用它来提取蓝色是很正常的。而对于蓝色染料中另一种物质坡缕石,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认为,之所以含有这种成分,有可能是将它作为一种助剂来使用,起到增加色彩牢度、抗氧化的作用。而相关的资料显示,坡缕石可作为染料的悬浮剂填料,具有不掉色、着色力强、耐擦洗、色彩鲜艳、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还可作纺织行业的涂布刮浆。这也印证了田利明的观点。
至于两种物质是如何制成玛雅蓝的,多年从事染料研究的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赵德丰教授认为,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这两种物质很可能不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作为染料使用。蓝色的主要来源是靛蓝草,而黏土则有可能是通过烧制来取无机染料,然后和在靛蓝草中提取的蓝色混在一起。
玛雅蓝为何能长久保持稳定鲜艳?美国科学家认为,有可能是一种叫做“柯巴脂”的物质,在融合靛青提炼物和黏土矿物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使得玛雅蓝比其它自然颜料更为鲜艳持久。但田利明和赵德丰都认为,与阳光和空气隔绝,是色彩得以保持的最主要原因。赵德丰说,染料褪色,90%以上都是由于阳光照射后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的。如果壁画是位于阳光照不到的位置,色彩就能够比较好的保存。而在圣井的池底发现的蓝色泥层,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和阳光,使色彩无法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得以比较好的保全。
尽管玛雅蓝制作的谜团尚未解开,但主要成分的发现,让人们离最终的真相又近了一大步,相信最终的答案就在不远的将来。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神秘文明的真实面貌,也定会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