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不是“乌鸦嘴”的错

不是“乌鸦嘴”的错

2015-03-20

“乌鸦嘴”是指人们嘴无遮拦,直言直语,说出不中听、不吉利的话。一般情况下,人们都爱听顺耳的好话,所以,大煞风景的“乌鸦嘴”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真实的,但由于“声音”难听,往往不受欢迎。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李崇做过一次“乌鸦嘴”。公元523年,李崇的部下魏兰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建议把边境的六镇改为州,分别设置郡县,以安抚当地百姓。李崇也认识到六镇地处边远,贼寇密布,治安形势严峻,为了防患于未然,专门为此打了个报告给北魏孝明帝。然而,报告交上去后,不知道是皇帝太忙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事情被搁置下来,没了下文。

第二年,北魏边境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北魏孝明帝在朝廷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孝明帝想起了李崇的那个报告,说:“去年李崇上表请求改镇为州,朕因为旧章程难以改变,没有听从。现在看来,李崇这个报告开启了镇上那些人的非分之想,以致形成今日之患。”并责令李崇带兵前往边境平叛,将功赎罪。

面对李崇所受的冤枉气,司马光特地在《资治通鉴》中发表评论说,李崇上表是为了“销祸于未萌,制胜于无形”,北魏孝明帝自己不采纳建议,待到祸乱产生,不但没有丝毫愧谢之言,反而把这当作是李崇的罪过,“彼不明之君,乌可以谋哉!”

一些迷信思想浓厚的人,往往很忌讳人家“把好事说坏,把坏事说准”,这就是李崇遇到的情形。比如,某人家的破房子快倒了,别人提醒他要及早维修,这家人却认为房子未必会倒,不愿维修;而房子真的倒塌后,他不但不自我检讨,客观地分析原因,反而认为这房子就是某某人的嘴“说”倒的,进而怨恨人家一辈子。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就懂得从这样的小事中吸取教训,奉行“闲事莫管”的处世原则。从李崇的遭遇看来,这种毛病,远远不只存在于乡野小民身上啊。

像北魏孝明帝这样的人,诚如司马光所言,“乌可与谋哉”。“乌鸦嘴”不是随便当的,面对讳疾忌医、听不得别人意见的人,这“乌鸦嘴”还是不当为好。给别人提意见,一定要首先看清楚对方的为人,千万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样做是徒劳无益的,说不定就要给自己惹来大麻烦,这类教训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关键词: 乌鸦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