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难追鲁仲连
晋人左思在《咏史》诗中说:“吾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诗仙”李白在其《古风》里面也写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鲁仲连是何许人也,竟让两大文豪如此折腰钦佩?他又有什么样的功业让后人敬仰呢?
鲁仲连,齐国人,又叫鲁连子、鲁仲子或者鲁连,是战国稷下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此人善出奇谋而又持高节,不肯入仕当官,喜欢四处游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很有侠士风范。
幼时的鲁仲连在稷下学宫师从徐劫,专攻“势数”之学,因为勤学善思,博闻强识,所以颇受老师喜爱。他思维敏捷,很小即以辩才闻名遐迩,当时的齐国人都津津乐道于他12岁驳倒田巴以及三次责难孟尝君。
田巴是稷下学宫赫赫有名的辩士,曾“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12岁的鲁仲连却以“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的例子阐明了“人应该先急后缓”的道理,告诫他“急者不救,则缓者非务”,“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提醒他国家危机四伏,形势紧急,那种为辩而辩,脱离实际的辩论毫无意义。最后,田巴心悦诚服,不但当着徐劫的面夸鲁仲连“乃飞兔也,岂直千里驹”,而且终生闭嘴,不复辩论。
孟尝君在齐国当丞相的时候,久闻鲁仲连大名,想要得到他。孟尝君很爱端架子,只是派了一个人去请召鲁仲连,结果被鲁仲连一口回绝。孟尝君不甘心,又派这人去,还对他说:“你告诉鲁仲连,他来之后我将奉他为上宾。”鲁仲连想,这个孟尝君实在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干脆去一趟把话说明白,好让他死了这份心,省得老是纠缠不清。于是,他就跟来人一起来到孟尝君的相府。
事也凑巧,这会儿孟尝君正打算撵走一些在他看来没什么本事的食客。这件事还没宣布,消息却已经走漏了,门客们觉得受到侮辱,都聚在门下大闹,叫嚷着要走一块走。这下孟尝君着了慌,心想:“如果食客们都走了,我孟尝君的一世英名可就只能扫地了。”
正手足无措的时候,鲁仲连到了。孟尝君连忙出迎,没料到迎头便遭到鲁仲连的严词指责。鲁仲连认为孟尝君驱逐合人是很不对的事情,他告诉孟尝君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用人的关键在于用其长而不用其短;自己不会用人,反而说人家无才并遗弃之,这是“不肖”和“拙”,并指出遗弃人才会有树敌招祸的危害。孟尝君听了很惭愧,不再考虑驱逐门客。鲁仲连接着又向他陈明了自己不愿为门客的想法,并趁机讥讽他并不是真的“好士”,批评孟尝君薄士、贱士的做法,提醒孟尝君应该平等真诚的对待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贤才。他的一席话说的孟尝君哑口无言,孟尝君见鲁仲连实在没有投奔之心,也就只好放弃了。
在鲁仲连的早期活动中,他是以口才超群、谈锋机警的“辩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但他和一般的辩士又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长平战役结束后,秦军乘胜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魏国的安厘王差将军晋鄙去解围。但由于惧怕秦军,晋鄙走到汤阴就按兵不进了。魏王又派客籍将军辛垣衍化装后从小路偷偷地进入邯郸城,通过平原君向赵王传达意见说:“秦国之所以要急迫地围困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闵王争僭皇帝的称号,后来秦国取消了皇帝称号实因齐国的缘故,本心是不愿取消的。现在齐国更加虚弱了,天下只有秦国实力最强。我看秦王不一定是贪图贵国的邯郸,他的意思是想要求做皇帝呢。赵国如果真能派使者去秦国,尊秦昭王为皇帝,他一定高兴,就会把军队撤回去了。”平原君听了,很是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候,鲁仲连正巧在赵国游历,他听到消息后急忙来见平原君,问道:“这件事怎么样了?”平原君焦躁地说:“咳,我还敢说什么事呢!百万大军折损在国外,现在邯郸也被人包围了,魏王派了辛垣衍来,要叫赵国去尊奉秦王做皇帝,这个人到现在还在这里没走。我还敢说什么事呢!”鲁仲连责备平原君说:“我起初还以为您是天下的贤公子昵,到现在才知道您并不是!辛垣衍现在在哪儿?我请求代替您斥责他,把他打发回去。”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后向他痛陈秦国称帝的危害,说将来不但赵国会灭亡,魏国以及辛垣衍所在的梁国都会被秦国所灭,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说得辛垣衍面红耳赤,不敢再劝说秦国称帝的事情。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遂引而退去。
赵国得救后,平原君欲封赏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后来平原君大摆酒席,在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起身走到鲁仲连面前,用千金祝鲁仲连长寿。鲁仲连笑着说:“所谓的贤士,为人排除忧患,消除灾难,解开纷乱而不收报酬,假如要报酬的,则是商人。我不忍做那种人。”(“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说罢即辞别平原君离开了,二人终身没有再见面。
鲁仲连尤为世人称道的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从不把爱国挂在嘴上,言必行,行必果,将自己的辩才直接应用到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的斗争实践中。
燕昭王命上将军乐毅率军攻打齐国,侵占72城。后来,燕王听信谗言把乐毅罢官回乡。齐将田单趁机反攻,以火牛阵取胜,一口气收复71城。当最后反攻到燕国侵占的齐国西界聊城时,燕将乐英防守甚严,负隅顽抗,齐国损兵折将,耗时一年多也没能收复。而此时城中也粮草断绝,大街小巷饿殍遍地,乞丐成群。
无奈之下,齐将田单请来周游列国的鲁仲连商讨对策,鲁仲连分析道:“守城将领乐英是乐毅的侄儿,自幼跟叔父长大,骁勇善战,但燕王昏庸,乐英不受燕王信任,也不敢回燕国,想投降齐国,又怕落个不忠之名。齐军以武力相逼他一定不服,若修书一封,射入城中,晓以利害,说不定能使他三思而行。”田单依计而行,书信一封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背时而弃利,勇敢的人不怕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考虑自己而后考虑国君。但现在您逞一时的气愤,不顾念燕王,是不忠;身亡于聊城而威名不扬,功败名灭,后世无所称颂,是不智。还是请您好好想想吧。”乐英收到信后再三阅读,回帐大哭,三天不能决断,因而仰天叹息道:“大丈夫处世实在难呀!与其人杀我,不如自杀。”说完他大吼一声,拔剑自刎而死。因守城燕兵失帅,齐军很快收复了聊城。
一箭书救下聊城,齐王要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婉言谢绝。他为何辞封让爵呢?原来田单攻破聊城之后大肆屠杀平民,鲁仲连对人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于是他“逃隐于海上”(今山东桓台县境内的马踏湖岸华沟村,古称鲁连陂,是鲁仲连卜居之地),泛舟垂钓,甚是逍遥。然而正当鲁仲连远离朝市,自得其乐的时候,时局骤变。一日,鲁仲连邀好友颜镯在湖中青丘饮酒,家人忽报秦兵攻破京城临淄,齐王降秦。鲁仲连听后老泪纵横,不由得仰天长叹:“苍天啊苍天,你为何善恶不分让暴秦得势!”说罢纵身跳入湖中,颜镯想急救却已经来不及了。
鲁仲连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即倒,功成身退,销声匿迹,其“侠隐”人生实在是潇洒之极!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超人的智慧,组成了一个富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鲁仲连,无怪乎像李白这样既爱行侠仗义,又喜隐居石泉之人对其崇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