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中国盗墓史上的四大传奇(组图)

中国盗墓史上的四大传奇(组图)

2015-03-20

帝王陵发掘之是非不是今日才有的,至少在秦末就出现了。项羽盗掘秦始皇嬴政陵时,虽然理由很充分,就是要惩罚这位暴君,将其生前横征暴敛之物挖出来重归天下。但刘邦却将其列为“十大罪状”之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但是,有一点也不得不承认,盗墓掘陵者盗财泄忿,造成不可估量损失的同时,客观上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其“文化贡献”不肯定也不行。不然,由于自然力的破坏,不少人类智慧结晶之物势必随尸骨腐烂于地下,黯然埋没,世间又哪会有那么多宝物流传?这一点,或许也是支持发掘帝王陵寑者的最充分理由之一吧。

从颇具特色的中国盗墓史来看,《汲冢书》、《孝经》、《兰亭序》、《笔势》等四部古籍的存世流传,就是盗墓贼的功劳,颇富戏剧色彩,称之为盗墓史上的“四大文化传奇”,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中国史学中一部重要著作《汲冢书》,是公元三世纪魏晋时期盗墓贼的贡献,此事一直为学术界津津乐道。当时有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开一座古墓后,发现墓里有大量的竹简,这让他很失望,盗墓是冲着财宝来的啊。因为墓内漆黑一团,不准就地取材,抽出竹简点着当火把,在墓内寻找财宝。后来当地人看到盗洞和古墓四周散落有竹简,知道有人盗墓了,便报告官府,这才事发。地方官赶到后,将墓内及散落地上的竹片收集起来,装了几大车。此即晋世祖司马炎当政时的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月,“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字十余万言(《晋书·武帝纪》)”,“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不复全次(《晋书·束晳传》”一事。

闻悉此事后,当时的学术权威中书监苟勖、校書郎傅瓒等人对这批竹简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惊讶地发现竹简竟然是绝世之品,是包括《穆天子传》在内的魏国史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后,把除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全部烧毁了。魏国史书因为陪葬于魏王墓中,而躲过了“焚书”之劫难,其价值之珍贵不言而喻。后又经卫恒、束晳等学者的进一步整理,中国最古老的编年体著作《竹书纪年》出世了。后世史学家十分感动地称,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一桩奇事,也是幸事,并依出土地,命名这批竹书为《汲冢书》。《汲冢书》的出土,在古代就被评为中国“四大文化发现”之一,可见其文物价值之高和重要程度。不准,也因此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名贼。

《汲冢书》是战国时成书,其学术价值和史料的准确性自然比司马迁的《史记》还具有权威性。后世不少学者从《汲冢书》中发现、更正了《史记》中的错误,特别是一些历史事件时间上的混乱。《汲冢书》很重要,但盗墓贼不知道,盗墓毕竟也不是考古,其造成的损失也令人痛心。除了不准“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竹简被当火把烧掉不少之外,由于发现现场大家也不知道这些竹简的珍贵,致使“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

对于这座古冢的主人到底是哪代魏王,当时即有争议,至今未定论。苟勖、傅瓒等人说是魏襄王,卫恒、束晳等人则坚持认为是魏釐王,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采信前者。对不准盗墓的准确时间,史书上记载也不一致,除了《晋书·武帝纪》上的“咸宁五年”外,还有《晋书·卫恒传》上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书·束晳传》上的“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两种说法。但不准到底是哪一年盗墓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汲冢书》被发现了。

一直被习书者视为经典的《笔势》,是东汉大学者、大书法家蔡邕的书法心经。其能流传下来,据说是另一大书法家钟繇的功劳,系他盗墓盗来的,此乃又一文化传奇吧。

蔡邕生于公元132年,卒于192年,字伯喈。东汉灵帝刘宏当政时,出任郎中,专管校书,后升迁为议郎。因弹劫宦官,遭诬陷,被流放北方。献帝刘协当政时,董卓专权,强令蔡邕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蔡中郎”称谓的由来)。董卓遭诛,蔡邕作为同党难逃干系,被捕后死于狱中。

蔡邕博学多识,通经史,喜好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绘画,擅长辞章,精工篆隶。唐人张怀瓘《书断》称,“(蔡邕书法)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南朝梁武帝萧衍亦称其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一位才貌双全、人生、婚姻不幸之奇女子,是汉时著名的女音乐家呢。凭着记忆,竟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古文四百篇,史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古曲经典《胡笳十八拍》即出自蔡文姬之手。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6年),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了一次“正定”儒家经本运动。当时,蔡邕在世经籍中,由于俗儒附会,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奏请正定(校对勘误)这些经文。之后蔡邕以八分体书写《尚书》、《周易》、《公羊春秋传》、《论语》等五部经书,令刻工刻成石碑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作为“标准文本”。这些石碑史称《熹平石经》,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蔡邕当时的学术地位和书法水平如何了。

蔡邕书法真迹

钟繇书法真迹

蔡邕不仅是大书法家,还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祖师爷,传世书论有《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论》提出了“书者,散也”的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九势》称“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揭示了书法之美的哲学根据;又总结出八种运笔规则,此即《九势八字诀》。蔡邕这些书法观点奠定了中国书法的理论基础。因为《笔势》,惹出了一段“钟繇盗墓”的传奇事故。

钟繇是魏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工篆、隶、行等多种书体。书法界认为钟繇的隶书得到了蔡邕书法真传,但他是如何掌握了蔡氏的精髓,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蔡文姬传给他的,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称,“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另一说法是钟繇从韦诞墓中盗得蔡邕的《笔势》,潜心研修,刻苦习练而成。

关键词: 中国 传奇 组图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