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吴征镒 中国植物“活电脑”

吴征镒 中国植物“活电脑”

2015-03-20

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1916年,吴征镒出生在九江,后回扬州长大成人。早在读家塾时,他就在父亲的小书房里发现了两件“宝贝”———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和牧野富大朗以前的《日本植物图鉴》。因性格孤僻不愿与哥哥们玩耍,吴征镒常常一人在家中对面的“芜园”中“看图识字”,对照书本辨认了几十种花草树木。“喜欢吃栽种的新鲜豌豆,采金花菜,看竹笋生长”,童年的志趣开始了他与植物的不解之缘。

1933年7月,吴征镒如愿以全榜第13名的成绩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生物系。1938年,吴征镒到昆明任西南联大助教。从此开始了被吴征镒自称为“清华毕业后初尝人生酸甜苦辣的8年”。1946年,得知闻一多被国民党反动派刺杀后,在云南大学标本室内,吴征镒“冒着杀头的危险”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吴征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

195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吴征镒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举家重返昆明。事后,他这样回忆自己当时的想法:“我已年愈不惑,亟思寻一安身立命的场所有所创树,才对得起这一‘学部委员’头衔。”重新投入“植物王国”的怀抱,吴征镒又开始了频繁的野外考察,这时的他已经对云南的植物了然于胸了。1961年,吴征镒首次提出,“开发热带作物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以保存和继续观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后又提出在云南省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建议,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首倡者。每逢雨季到来,云南红土地满是泥泞,由于长了一副平脚板,吴征镒在野外考察中没少摔跟头,为此还得了个“摔跤将军”的雅号。

“文革”10年动乱中,吴征镒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和“资本主义当权派”的代表。当时中草药运动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但他却发现很多植物名称混乱,决定重新整理。没资料可查,他就全凭记忆,在劳动之余将适宜做药材的两三千种植物写成4大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文革”结束后整理出版为3卷本的《新华本草纲目》。“科学的春天”到来后吴征镒也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年代。自1976年开始,吴征镒开始担任《中国植物志》副主编,至1987年任主编,在他主持下,这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鸿篇巨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3万多种高等植物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簿。

从1976年到1997年的20年间,虽然有过左腿股骨颈骨折,做过胆摘除手术,但吴征镒的脚步遍布除非洲之外的各大洲,四访英伦、五到日本。无论是在哈佛大学标本馆、密苏里植物园,还是在加拿大、亚马逊河流域,所见到的每一种植物都被他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几十年间足足累计了80多本。现在,以至耄耋之年的吴征镒仍坚持每天工作几小时。闲来听听昆曲,背背唐诗都成为他最好的放松,偶尔还会赋诗一首赠予家人以示感谢。由于长年用眼过度,看书10分钟就不得不闭目休息。因为超越常人的记忆力,吴征镒在植物学界常被称做“活电脑”。

关键词: 中国 植物 电脑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