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凡人中的巨人” 洛克斐勒(图)
近期油价上扬备受关注,"石油"也成为主角。而提到石油,我的脑中不禁浮出这位生于一八三九年,卒于一九三七年,享年近百岁,曾经居全球首富的一代石油钜子洛克斐勒(John D. Rockfeller)。
首先浮上脑际的是一九八五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当访问学人时,看到的那栋雄伟的洛克斐勒教堂,以及听说小儿当时寄读的那间各色人种小孩聚在一班的小学,是洛克斐勒资助的。
洛克斐勒
【石油钜子洛克斐勒,摄于一九三五年,他过世前两年。(法新社)】
其次,也记得洛克斐勒是石油钜子,这种印象来自三本书,一是一九九一年出版的《石油世纪》(The Prize)这本该年全美最畅销砖头钜着;二是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富比士二百年英雄人物榜》(Forbes-Greatest Business Stories of All Time);三是二零零零年面世的《洛克斐勒传》(Rockfeller)。我曾为前一本写过简短评介,后两本则撰写导读,在前两本书中,洛克斐勒都只是众多人物之一,没啥特出的,也自然不会让人记忆深刻。
在只读前两本书的当时,由于只知洛克斐勒是石油大亨,于是脑中所浮出的场景是一部好莱坞经典名片,片名叫作《巨人》,片中那位由英年早逝的巨星詹姆斯-狄恩所饰演的石油暴发户,就是我脑中洛克斐勒的投射。亦即财大气粗、脑满肠肥、酗酒、奢侈浪费等等令人厌恶特质上身的人物。
还洛克斐勒真面目
到二零零零年初,在读完朗- 契诺写作的《洛克斐勒》这本被称为忠实记录洛克斐勒一生行谊的钜着之后,发觉自己的印象有多么地错误,而且正如作者在前言里所说的,当出版社请他撰写这本完整的洛克斐勒传时,显现得相当犹豫。因为该题目早被作家们大炒特炒的炒光了,况且洛克斐勒是个极端重视隐私权者,能有多少精采内容再炒实在堪疑。
作者曾自问:洛克斐勒是不是一个空洞的人,一心只追逐名利,有如行尸走肉,或者是个极有深度和热力的人,只不过是有异乎常人的自制力罢了。若是前者,朗-契诺就婉拒不写,若后者则希望一探究竟。而该书的面世,就明示洛克斐勒是个极有深度和热力者。
无疑地,洛克斐勒最为世人熟知的是他所拥有的庞大财富,被褒被贬都源于这些财富。被贬的部份属于财富的取得,被褒的部份则是"散财",也就是财富支出。
我们知道,洛克斐勒的财富之泉在"标准石油",也就是由于他经营标准石油所采用的方式才受到无情、长期的攻讦和谩骂。那么,他到底是用什么方式经营的呢?" 托拉斯"是也,其浅显通俗的同义词就是"独占"。在当今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中,都告诉我们独占就是无效率、有害社会福利的表征,在简单清楚的理论图示下,价高量少的"剥削"现象立即浮现,于是政府需要介入,要嘛强制分割、要嘛收归国营、要嘛干预定价等等。其目的美名是"弥补市场失灵",让市场竞争力量发挥促进社会福祉的效果。
不过,洛克斐勒终其一生,都坚持他所创造的"托拉斯"是一个好东西,最能让资源作最有效率运用,他最常挂在嘴边的是 "合作"胜于竞争,由于合作,而且是推心置腹的"忠诚合作",可以达到稳定、免于波动之苦。他之所以命其公司为"标准石油",即源于此理念,而他认为在他的监管及核心忠诚份子的"合作"下,"标准"就可以得到。由其财富之创造,以及油价之低廉的事实,我们或许不可轻忽他的看法。
独占、托拉斯、信任
不知世人是否认真地想过"托拉斯"的原名"Trust"之内涵,顾名思义"信任"是也。如此,这种经营方式的成功,先决条件就是成员间彼此信任,于是人人具诚信美德乃不可或缺。以此角度切入,洛克斐勒被描述成笃信基督教、律己甚严、滴酒不沾、信守承诺、节俭朴实等等与财大气粗、珠光宝气、奸滑狡诈、市侩味截然相反,应该是可信的。在此至高无上原则下,"交易成本"可以降至极小,由而经营效率可提升、资源可作效率使用,毋宁是极其自然的。
此在一九三七年之后,由一九九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寇斯(R.H.Coase)所领衔的"产权经济理论"里,多少可以得到印证。尤其寇斯在一九三七年发表的〈厂商的本质〉这篇经典大作,已将厂商替代市场,由厂商的经理或监督者指导资源的运用,免掉许多种市价的决定,以节省交易成本,作了扼要清楚解析。寇斯可说已将洛克斐勒的身体力行之实证,予以严谨地变为理论模式,只不知寇斯之提出这个石破天惊看法,是否得自洛克斐勒的经营灵感呢!
反独占法徒劳无功
如果托拉斯果真符合社会,则政府法令的打击恐徒劳无功,此由〈休曼法〉等反独占法之收效极微,甚至产生耗费成本负作用已可知其一斑。不过,正如信任或诚信这个基本必备条件之重要所显示的,在一个无诚信的社会里,自然长成的托拉斯根本不可能出现。若有托拉斯,都是政府经营或政府法令保护的特权,它们的经营效率当然低落,对社会福利自然是负面的。
抚今追昔,洛克斐勒的托拉斯是道德沉沦、无诚信的当代社会之海市蜃楼。那么,十九世纪的美国民众攻击标准石油,应该是多此一举且夹杂着过多的妒嫉、挟怨报复心理了。再看今日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合并,实在让人更有恍如隔世的感叹,因为不在根本性的伦理道德着手,却本末倒置由技术面"复古",后果如何已不必多言矣!
洛克斐勒将其巨大财富大都用于慈善事业,他抱持着上帝使者之使命感,从事这项事业,发现其难度甚至比经营企业有过之,也到处显现出人性丑陋面。一方面是各方贪求无厌的需索,一方面是多方冷言冷语的讽刺。无怪乎洛克斐勒会感慨说:"巨富是巨大负担,是一项沉重责任,不是大福就是大祸。"
为了做好慈善事业,为免除受补助者的依赖性更深,他提倡"相对基金"理念,尊重专家意见,实施"普及性"社会福利。他在医疗和教育两类慈善事业上最有成就,所创设的医学研究所,研发出多项治愈严重传染病的药方并普及全球,而此研究所变成的洛克斐勒大学,也成为培育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温床。
在教育方面,芝加哥大学这所名校的创办固然有名,但在基础教育,尤其是女性和黑人的普及教育上,更值得大书特书。由此两类慈善事业,可看出洛克斐勒具有"永续发展"的远见,也可窥知其不在求名,此由他一概谢绝用他的名字作为机构名称,更不出席各项落成典礼等等行为也可见端倪。
成功绝非偶然
洛克斐勒被称为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我们其实可说他拥有"冷静的脑、温暖的心"。不论是商业或慈善事业的经营,都需要冷静地精打细算,思索出最佳的方式。在朗-契诺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怕困难,一关过一关,抱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接受挑战。于是乎,在经营石油的同时,铁路、海路运输、行销、金融、股市投资等等相关联的事业,也都有洛克斐勒的重要一份,这也更鲜明印证出他的确是经营企业的天才。
不过,纵然在事业上名利双收、财源滚滚,洛克斐勒也有他心酸、痛苦、难言的一面。放荡不羁的父亲固然逼得他刻意隐瞒,甚至说谎;虽然在清教徒家教的薰陶下,还是出现兄弟阋墙,甚至相残的不幸;子女在严格家教下,也多位反弹似的演出叛逆情事。至于与记者、媒体、政府,以及有关业者间的恩怨情仇,带给他的苦恼更不必说了。
洛克斐勒的大半人生都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仿如受到监视、失去自由的名人。读其一生,不禁令人感慨:"巨富"真的会让人快乐吗?在朗-契诺平实灵活的笔下,财富巨人的平凡面栩栩如生暴露在读者面前。
如果名利真是凡人最在意的追求目标,由洛克斐勒身上,我们也会深深感受到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除天赋外,加倍努力绝对免不了。但纵使尽了力,却不一定能成功,而不努力,则铁定成功不了。
不过,由洛克斐勒身上,我们也轻易地察觉,成功必须付出代价,而且两者呈现正向关系,其谨小慎微的自处、自律甚严的操守,恐怕绝大多数的凡人做不到,甚至连其极小的百分比都无法做到。如此,只要自己自问尽了力,还是不能赶上人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也就不必自怨自艾,而且也不必要嫉妒、羡慕别人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此在曾是全球第一首富洛克斐勒的身上,我们也一览无遗呢!
"富不过三代"是中西都有的谚语,而洛克斐勒家族迄第三代为止,似乎逃过这宿命。虽然子孙中还是有不肖子女,但有杰出表现者还是居多,尤其象征继承意义的小约翰及约翰三世等男孩子更有优异成就。
那么,为何此家族可以较持盈保泰呢?此由洛克斐勒父子从事庞大慈善事业善举,以及清教徒的家庭教育,让子女从小就养成财富得之不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的实际感受可窥知一二。由子女自小需做家事才有零用金可得,以及时时克勤克俭、节约行事的战战兢兢画面,我们也应当可以清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