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作家省长张平

作家省长张平

2015-03-20

他以系列“反腐”巨著知名于世,《抉择》、《十面埋伏》、《天网》、《国家干部》、《法撼汾西》等获奖无数。他亦一度坐上被告席,十年官司缠身。55岁,张平的人生轨迹开始分叉。从独立创作的作家到事务繁杂的省长,如何完成这一角色转换将是张平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1月22日下午,山西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结束,一位老朋友对张平喊,“嗨,张省长!”,张平开玩笑般冲这位朋友瞪了一眼。刚刚闭幕的人大会上,张平当选为山西省副省长。谈及感想,张平说,“过去是努力当好人民的作家,今后要努力当好人民的省长。”“从纯粹的作家当选副省级行政大员,张平首开先例。”与张相识数年的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韩石山对张的履新作积极评价。

张平此次履新源于其民主党派身份,而非作家之职。张平任职山西作协主席期间勤于协调,为作协运转而积极争取经费的业绩令公众对其履新副省长颇有期待。据悉,早在两年前,中组部便开始关注民盟盟员张平,曾对其进行考察。2001年,张平任民盟山西省委副主委,2002年至今兼任民盟中央副主席;2007年任民盟山西省委主委。韩石山对张平当选副省长并不意外,他说,一般的作家以懒散居多,张平则沉稳、低调,并“有着极强的协调能力”。自2003年担任山西省作协主席以来,张平在山西作协以长于争取经费、改善作协环境为人称道。2005年,已经中断20年的山西“赵树理文学奖”重新启动,这被认为是张平最大的一桩“政绩”。

公众熟识张平,始自《法撼汾西》。其实,此前张平的《祭妻》、《姐姐》等作品已获得过全国短篇小说奖。1987年,一次文艺作品座谈会上,在与省作协会员、汾西县县长刘郁瑞(《天网》、《法撼汾西》中主人公刘郁瑞的原型)交谈时,张平萌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刘郁瑞和我聊起他当县委书记时惊心动魄的生活,我们谈了四天四夜,说到伤心处,他哭我也哭。”之后,张平在乡下采访了20天,创作出《法撼汾西》、《天网》。作品问世,全国几十家晚报纷纷转载,《天网》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环画、话剧、地方戏等艺术形式。也正因为这两部小说,张平开始了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官司拉锯战。作品出版后,一些地方官员立即对号入座。近240名官员联名上访,山西某县人大主任带着八个原告,将张平告上法庭。那是张平最低潮的时期。他回忆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当被告,当时我很苦恼。我就想,我替人民写作,可人民在什么地方?这样写到底为什么?”

官司期间,张平收到过2000多封声援信。更有一些农民从山西临汾赶至京城声援他。令张平感动的是,这些黝黑肤色、满脸皱纹、浑身汗渍的农民们,给他掏出一个裹了一层又一层的油纸袋,从油纸袋里抽出一沓五块十块的钞票,说“这是大伙临时凑下的500块钱,如今打官司没钱可不行,不过你放心,就是卖牛卖马咱也要帮你把这场官司打赢!”张平说,在那段时期,正是这样一些普通、朴实的老百姓给了他力量和勇气,让他感受着一种永久的激动。那场官司最终以胜诉而终。

因为取材生活的真实性,张平因作品而惹官司、麻烦不在少数。张平说,现实题材所冒的风险就在于此,越真实,越容易令人对号入座。“我现在已经50多岁,不可能因为一种什么样的变故来改变风格,不可能因为什么样的压力,或者受到什么威胁,而改变自己的路子,我坚持写我看到的现实。”即便张平作品中曾对官场有过较深描述,但真正从一个身处单纯个人世界的作家转向面对各方利益、活在真实而复杂政治结构中的行政长官,能否顺利完成职业转型,张平还需付出很多。

关键词: 张平 省长 作家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