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善于拔擢人材的孙权(上)

善于拔擢人材的孙权(上)

2015-03-20

孙权字仲谋,是孙坚之子、孙策之弟,接掌其父兄江东的大业后,因善于拔擢人材,顺利化解了多次危机,从而在三国战乱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中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彰其有独到的眼光,觅得英雄为国效力。

化悲伤为力量

孙权之父孙坚原是袁术的部将,后来被刘表所杀,由长子孙策代其职位。孙策因没受到袁术的重用,带领部属千余人向江东发展。到江东后,得到当地士族的支持,打败了一些割据势力,开始站稳了脚跟。

孙策后来遭到暗算,重伤而死。孙权那时才18岁,整日悲伤哭泣,无法处理朝政。谋士张昭对他说:“如今天下大乱,豺狼当道,只顾悲伤而不理国事,好比开着大门把强盗请进来,必将自取其祸。”孙权觉得他说得很对,从而擦干眼泪、换上朝服,登朝理事及视察军队,稳定了军民之心。

继承父兄大业后,孙权随即展现其领导的才华。在人事方面: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聘周瑜、程普、吕范为将帅;邀鲁肃、诸葛谨为宾客,并积极“招揽新秀,征求名士”。内部方面:安抚山越,讨不从命者。外交方面:不正面对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接受讨虏将军、会稽太守等职位,以避免对立和冲突。

加强对内措施

东汉末年战乱主要在北方,许多百姓纷纷南迁,这些移民带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发展。孙权为了接纳这些移民,多次向山越族发动进攻,强迫他们出山定居。此举扩大了土地范围,也打破了山越族长期闭塞的生活,有利于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

此外,为了进行屯田,设置了典农校尉、都尉及屯田都尉等专司职,负责民屯和军屯等事宜。孙权屯田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外,也包括许多落后的偏僻地区。

当时江南许多地方,使用火耕水耨等落后的耕作方式,在孙权的提倡下,开始推行两牛一牦的耦耕法。此后大量的荒地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也逐年增加。他也十分注意兴修水利,下令修筑东兴提,防止巢湖水害,并开凿了几条运河,使水路交通得以发展,同时也便利了农业的灌溉。

随着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孙吴的造船、手工及商业等也随着进步,使江南地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孙刘联盟,合力抗曹

曹操灭掉袁氏政权,平荆州、败刘备,意气风发之余,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八十万军,方与将军猎会与吴。”信中强烈暗示曹操将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侵略江东,吓得江东的人心大乱,许多大臣纷纷“劝权迎之”,方为上策。

面对强敌,孙权也犹豫不决,一方面不甘心东吴十万之众听命于曹操,另一方面对又惧于曹操雄厚的兵力。当时内部分成主战与主降两大派。不久,刘备派诸葛亮到江东,商议联合抗曹之道,诸葛亮就当时局势分析,表示曹操兵力虽多,但连续作战且长途跋涉,已是强弩之末,况且北方军队不善水战,加上新占领荆州,人心未定,故实不足为惧。

诸葛亮的说词使孙权心动,而且谋臣鲁肃与大将周瑜都支持诸葛亮的意见。周瑜进一步指出:曹军号称水师八十万,实际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已。他们的意见使孙权信心大增,为增强联刘抗曹的决心,当场拔出配刀砍断桌子坚定地说:“谁敢再说奉迎曹操,下场就像此张桌子一样!”于是以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率精锐部队三万人,与刘备两万多军队会合,共同抗曹。

曹操败走,天下三分

北方人擅长马战,水上颠簸、船上摇晃的生活,令曹军食不下咽、睡不安眠。曹操见状,下令把数百艘战船用铁环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的颠簸。

周瑜部将黄盖看到曹操将战船连锁,建议采用火攻战术。此一意见与周瑜不谋而合,可是火攻还得靠近敌船才行,周瑜于是和黄盖密谋,让黄盖前往曹营诈降。为了便曹操相信,周瑜使用“苦肉计”,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然后让黄盖致信曹操请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黄盖的苦肉计,果然建立大功。曹操不知是计,答应黄盖的投降,黄盖于是带领十余艘船舰,满载薪草膏油并覆盖帷幕伪装,然后插上降旗,缓缓驶向曹营的战船。同时黄盖备有快船挂在这些降船之后,以便放火后快速逃离。

当船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当时江上恰好刮起东南风,船只顺风快速靠近曹营。一时之间,曹军数百艘战船成为一片火海,火势甚至延烧至岸上的帐营。曹营烧伤或溺毙的人马,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孙刘联军主力舰趁机渡江北进,猛攻曹营,从而使曹军大败。此役曹军损失大半,曹操自叹纵横沙场二十年来,从未如此惨败。战败后,曹操退回北方,从此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此次战役,孙权决策正确,又任命有谋略的周瑜为主帅,可以说是非常的英明。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吴有一些当年追随孙坚、孙策的老将,可是孙权发现有些人忠勇有余、智谋不足,难荷一方之任,因此每到关键时候,他都会启用一些新人。而这些新人在证明自己真才实学前,如何让老将诚心服膺,就成为孙权的一大考验。

有一次,孙权让出身寒门的周泰镇守濡须坞,老将朱然、徐盛担任副手。孙权知道朱、徐二人必定不服,有一天以视察之名来到濡须坞,且在酒席上叫周泰把衣服脱掉。但见周泰身上伤痕累累,几乎可用体无完肤来形容。

“周将军这一道伤因何而起?”、“周将军这一道伤来自何处?”、“周将军这一道伤又为哪一战役所创?”随着孙权与周泰的一问一答,举座皆惊。孙权抚摸着周泰的臂膀说:“将军!我与你亲如兄弟,将军在战场上为孙某不惜性命,以至受伤多处,孙某又怎能不感恩图报,委将军以重任呢?”朱然、徐盛在一边听得噤若寒蝉,此后再也不敢对周泰不敬了。

周泰果然不负重托。曹操率领四十万军队进攻濡须口,几次交锋都没有占到便宜。后来,曹操远望东吴军队、船舰的阵容,不禁赞叹其治军严明、军容整肃,因此心中并无胜算,便不敢再决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然后退军。

刘表字景升,其儿子刘琦、刘琮兄弟二人断送父业之事,使曹操看不起他们兄弟,认为如猪似狗。相较之下,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后的表现,更显难能可贵,难怪曹操要大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非昔日吴下阿蒙

东吴大将吕蒙虽屡建奇功,但书读得少,上书奏议还得找人帮忙。孙权对吕蒙说:“你们现在担任要职,掌管军事,应该多读书,增加见识才好。”吕蒙抱怨军务繁杂,恐不容许拨冗读书。孙权以刘秀、曹操虽军务繁重,仍手不释卷为例,鼓励他多读书,同时为他准备了《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东观汉纪》等书。吕蒙为了不辜负孙权的好意,从此发奋用功。

周瑜死后,鲁肃接替防守陆口,牵制荆州的关羽。有一次,鲁肃前去拜访吕蒙。吕蒙设宴款待,酒酣耳热之际,吕蒙问鲁肃:“你担当国家重任,与关羽为邻,有何计策以防不测?”鲁肃回答:“随机应变。”吕蒙严正的说:“现在吴、蜀虽同一阵线,但关羽如熊似虎,对付他怎能不预先拟定计策呢?”说完后,陈述五套对付关羽的策略。鲁肃听了以后,讶异地说:“我本来以为你只有武略,没想到你的见识也到了这等地步。”接着赞扬说:“你如今学识渊博,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增长学识后的吕蒙,果然不同凡响。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并图谋讨伐魏国,吕蒙为了使关羽松弛对他的戒心,听从陆逊的建议诈病,然后由年轻的陆逊代替其职。关羽听说吕蒙生病后,并不把陆逊小儿看在眼里,从而放心地出兵讨伐魏国。

纵使如此,关羽还是在长江沿岸布下了烽火台传递讯息,以防东吴进犯。吕蒙、陆逊早已看穿此事,派东吴兵假扮商人靠近,兵不血刃的夺下烽火台。接着大举出兵进攻荆州,留守荆州的将领不敢抵抗,从而不费力的拿下关羽的根据地。关羽得知荆州失陷后 连忙赶回,但遭遇吴、魏两军夹击,兵败被掳,最后因宁死不降,被孙权下令斩首。从此,荆州等重地落入孙权之手。

孙权要吕蒙多读书,以增长学识,果然见效,不但立了大功,也为东吴扩大了疆土范围。

夷陵之战

其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为了替关羽报仇,称帝当年就统兵东下,攻打孙权。

孙权两次派使者入川求和,都遭刘备拒绝。为避免蜀汉与曹魏夹攻,孙权对魏文帝上表称臣,被封为吴王。另外,为了安全起见,把首都从建业迁到鄂城,改名武昌。一切准备就绪后,孙权正式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军五万迎战。

陆逊不负众望,与刘备在夷陵相持七、八个月后,抓住时机火烧连营,大败蜀国七十万大军。夷陵之战后,孙权采取主动向刘备道歉,恢复了吴、蜀友好关系,使曹魏不敢轻举妄动。

孙权在用人方面,有一句名言:“贵其所长,忘其所短”。他认为欣赏他人的长处之余,也要有包容他人短处的雅量,否则容易陷入无谓的批评,甚至挑起事端。

本文摘自http://hi.baidu.com/tiandiyingxong/blog/item/67a7783460bfc54a241f1417.html

关键词: 孙权 人材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