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侄孙女讲述李连英家世

侄孙女讲述李连英家世

2015-03-20

辗转相约,终于在厂桥附近一座幽静的四合院里,见到了李连英的侄孙等晚辈。他们大多已经头发花白,不过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气质:讲规矩、讲老礼,做事情有条不紊。这是李连英的侄孙等人第一次正式接受媒体的专访,对于祖先李连英,对于过去的历史,他们有太多的话想说。主要讲述家族历史的是李连英的侄孙女李叔云,她今年已经78岁,退休前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李叔云接触了不少历史资料,对家族历史也比较了解。李连英的侄孙认为,李连英不过是清朝末年的一个谨小慎微的总管太监而已。

“穷八家”太穷 “李连英”顶替李连英

道光末年,我的曾祖父李玉从河北省大城县藏屯乡来到北京,穷困到只能挑着儿女一路乞讨。一家人定居海淀青龙桥附近。曾祖父靠缝鞋挣些细碎钱,供养着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李连英在家排行老二。那时的青龙桥荒凉无人,只住着包括曾祖父在内的八户人家,人称为“穷八家”。

李连英本名李英泰,在家里排行老二,我祖父李宝泰是他的三弟。我应该管李连英叫“二爷爷”。听老人说,李连英是家里最懂事、最聪明的一个。李连英7岁时,随师傅沈兰玉在寺庙里生活。他9岁净身,被送进郑王府做了小太监,改名进喜。我的曾祖母爱惜孩子,曾坚决反对孩子去当太监,但是家徒四壁,也只能如此。

李连英13岁时,师傅沈兰玉已是咸丰皇帝的御前总管太监。后来,宫中一个叫李连英的太监死了,师傅沈兰玉向两宫皇后推荐进喜顶替,师傅为其改名为李连英。李连英入宫后,曾祖母放心不下,还曾去看望过他。

进宫后的李连英从不叫苦,每次都把自己的俸禄拿给家里用。13岁的李连英身体瘦弱,以至于在随慈禧、咸丰去承德避暑山庄时,只能做些抬泔水、打扫院子之类的活。

冒险送旨 一千两赏银改变家境

咸丰皇帝在承德驾崩,大臣锁了大门,任何人不能出入,只有小太监可以出去倒倒泔水。此时承德与北京断了联系,慈禧急得不行。情急之下,沈兰玉决定让李连英利用倒泔水之际冒险送密旨回京。

李连英到京后,恭亲王在密室中接见他。恭亲王得知真相后大惊,暂时软禁了李连英,不允许其回家探望,也不许他和任何人说起这事。最终,肃顺被杀,两宫太后得以垂帘听政。

慈禧认为李连英有大功,但考虑到他才13岁,不能提升,于是赏了一千两银子。穷苦的李连英第一次得到这么多钱,兴奋地跑回家把钱都给了父母。一家人用赏银在西城酒醋居买了一处大院子,生活也从此好了起来。

家教严格规矩和宫里差不多

李连英二十几岁时做到太监的首领,太监宫女们都称他为“老叔”。同治八年,安德海死后,李连英升任总管太监。

李连英无妻无子,几个兄弟把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过继给了他,我的三大爷李福荫就是李连英的过继儿子。假期时,李连英会经常出宫看望父母兄弟,他尤其心疼自己的承嗣子和其他的侄子侄女们。李连英家教严格,从不允许自己的后代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家中的规矩和宫里的差不多。

我祖父李宝泰脾气耿直,一大家人同吃同住,总免不了有闲话。当听到怪话说他家孩子多吃得多时,祖父一生气便非要搬出去住。家里闹别扭的时候,正赶上李连英在家,他一再挽留,最后实在劝不住祖父,就说:“你想拿什么,就随便带走。”可是祖父分文未取,带着一家人搬到了东棉花胡同。刚住进去的时候,家里连糊窗户纸都买不起,只好用药方纸来凑合。

光绪去世 留下嘱托“善待李连英”

光绪二十六年,酒醋居的房子被法国侵略者烧毁,李家一大家人几近流离失所。慈禧从西安回京后高兴地说:“终于回家了。”李连英谨慎地跟着说:“老佛爷是回家了,奴才可是没家了。”慈禧闻听一惊,很快从内务府宫房里拨出黄化门和棉花胡同共三个院子给李家。李家一大家人从此各奔东西,我祖父也从东棉花胡同搬到了棉花胡同。

住得远了,李连英和兄弟以及侄儿们的关系却没有疏远,他休假时会轮流住在各个兄弟家。李连英喜欢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唱戏,他最爱的是武丑,一翻跟头就能让孩子们乐半天。他的这个爱好,在别人家很受欢迎,但是我祖父好清净,对这不感兴趣,不过也不拦着他唱。

光绪三十二年冬天,李连英的母亲、我的曾祖母去世了。慈禧知道李连英是孝子,特意给他放了40天丧假,让他扶灵回老家大城。后来光绪、慈禧相继去世,李连英也请求告老还乡。隆裕太后记着光绪临终“善待李连英”的嘱托,准其“原品休致”,原薪照拿,赏他南花园养老。宣统三年二月,李连英在南花园去世,享年64岁。

后辈留洋 琴棋书画仍世传

当出现新思潮时,李连英也给家中带来一些开放的思想。我曾记得父亲和兄弟们有时也会出去打打台球,父亲的两个兄弟都留了洋,一个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机械,一个去了日本留学。

李连英去世后,李家人仍是按照过去的老规矩生活着。我的姑姑、姐姐们虽然是女孩子,但是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我也曾跟着她们去学国画,当时,我还小,就跑东跑西帮助她们研墨。时间长了,自己也学会了一些。

后人压力大 墓地栖身校园中

解放前,我们一大家人都各自生活,做自己的事情。解放后,我们大家都要自食其力。重孙辈的孩子们有人还经历了从奢华到困苦的转变,但还好,他们都适应下来了。

因为我们的家族背景,不少家人都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我的九姐戏唱得很好,曾很喜欢反串老生,但背着“李连英的孝子贤孙”之名,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最终郁郁而终。我家里的老坟地也被占用了,现在,李连英的墓被圈在西八里庄附近21世纪实验学校的小花园里,原来写着“禀性惟真承眷厚、居身克谨得心安”的墓碑已经没有了,只立着剩下的一块纪念石牌。

影视多丑化 专家评价还客观

现在,影视剧中的李连英的形象不断被丑化,很多故事情节都是没有历史依据的。比如李连英的名字在出版物上经常被写成“李莲英”,而实际上,经过我们家人和一些清史研究者的考证,我的二爷爷名字中的“连”字没有“草字头”。

到目前为止,我们考察了很多文献资料,认为阎崇年、杨天石两位专家评价李连英是相对客观和公正的。其实,李连英只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总管太监而已。

主要讲述人:李叔云(李连英侄孙女)

补充讲述人:李锡章(李连英侄孙)李锡斌(李连英侄孙)张紫君(李连英重孙女)李俊格(李连英重孙女)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