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历史上的女舞蹈家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历史上的女舞蹈家

2015-03-20

每当读到金庸笔下的段誉以轻灵曼妙的凌波微步屡屡躲避敌人的追杀时,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这绝世的舞姿,本应放在语嫣身上才合适,却被段誉抢了先。一个养尊处优腼腆胆怯的公子哥儿,在失魂落魄的逃生之际,岂能将一神仙般的精妙舞步,使的轻盈飘逸,进退自如?万万不能!这也只能是武侠作家的杜撰了。“凌波微步”来自曹植的《洛神赋》,赋中说洛神宓妃“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今人如若见到宓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恐怕所有人都会象曹植一样,对宓妃的“华容婀娜”,早已“令我忘餐”,进入梦幻境界而三月不知肉味矣。

所以这世上最美的舞蹈,须得女子来完成。男子虽然有时也舞,但大都是剑舞之类,不过是上阵冲杀的延续,劲道有余而美感不足。而且往往是酒后狂舞,桌椅碟筷,乱成一片。要么就是以舞蹈之名来行刺,乱了艺术的境界。譬如楚汉相争时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这样的范例。幸好刘邦的奸细项伯从项羽那边跳了出来,此人艺术境界更差,却声称要把单人舞变成双人舞来助兴。项伯顶住了项庄的一阵狂砍,才保住了刘邦一条性命。刘邦取得天下后,部下武将更是变本加厉,动不动酒后舞剑。一次宫廷盛宴后,这群醉醺醺的武人对刘邦说:“老大,弟兄们今天高兴,能不能舞一会剑?”刘邦也是粗人,说:“好,大家一块来热闹。”武者毕竟不是舞者,于是,只见宫殿内噼里啪啦,一片狼藉,连宫殿的柱子都被砍断了一根。后来大臣叔孙通制订了朝仪,禁止了这些不成体统的行为后,朝堂之上才算有了规矩。可见男子一舞,特别是武人一舞,从艺术的角度看,境界低的就无迹可寻了。这可是史书明确记载的事儿,不是大路胡诌。

除了剑舞,古时男子在大型的登基、祭祀等活动时还从事一些动作古怪的集体舞表演。比如周天子的著名大型乐舞“八佾(yi)舞”,8 人为一佾,八佾共64人)。随着叮叮当当的青铜乐器的奏响,这些男子缓慢整齐的开始舞动身架,表情凝重,举止有度,动作整齐的象现在大型体育比赛开幕式上的集体操表演。估计当时的人也不一定爱看。但它是天子“礼乐”的重要组成,是王权的象征。周天子可以有八佾舞,诸侯、大夫和士人只能是六佾、四佾、二佾这样递减下去。有胆子大的臣下乱了法度,越级在自家后院偷偷跳起了八佾舞,被上头拉去砍了脑袋。渐渐地,对周王朝这类并不好看的简单舞蹈和不动听的原始音乐,人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低,到了春秋时代,随着东周王朝的没落,就完全没有人玩了。于是孔子大叹“礼崩乐坏”。

舞蹈一经女子参与,便从一件鲁直之物变成一颗绚丽明珠。如诗经里的《简兮》有这样的内容,“简兮简兮,方将万舞……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这时,舞和美就完全联系在一起了。可是战国和秦朝时期,所有人都忙着打仗,舞蹈再美也没人看的话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展了。所以这个时期没有什么著名舞蹈传世,也没有什么著名舞蹈家名世。

汉朝有两位非常著名的舞蹈家,一个是戚夫人,一个是赵飞燕。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擅长表演“翘袖折腰”之舞。甩袖和折腰是她独有的绝技,动作花样繁复,婉转玲珑。舞时只见两只长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甚至具有视觉韵律美。每当月夜降临,皇宫里众人酒兴正浓,刘邦击筑而歌,戚夫人伴以楚舞,为当时一大胜景。可惜这位一流的艺术家结局极惨。刘邦死后她为恶妇吕后所不容,被吕后这个“人渣”活体肢解为“人彘”,惨不忍睹,把当时的皇帝都吓出神经病来。读了唐朝诗人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君楚歌兮妾楚舞,脉脉相看两心苦。”再联系她的遭际,就是铁石心肠,也会潸然落泪。古今中外,对美丽最仇恨的,往往就是丑恶。譬如吕后之于戚夫人,慈禧之于珍妃,黑心皇后之于白雪公主,便是明证。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也是历史上名气很大的舞蹈家。她原名叫赵宜主,自小身轻如燕,一阵清风吹来,便有翩翩欲飞之态,故当时的人称她为飞燕。久而久之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本名了。这样的人天生就是舞蹈家,舞艺自然十分精湛。她曾开创了一种十分绝妙地舞步,称为“踽步”。走起踽步来,赵飞燕“若人手执花枝,顫顫然”,妙不可言,风也会为之一醉。据传她善行吐纳之术,会通过控制呼吸来减轻体重,能在人手掌托起的水晶盘上翩翩起舞。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她就是舞林传说中的掌上舞蹈家。吐纳之术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一个人如果能作掌上舞,唯一的解释就是她太瘦了。或许汉成帝觉得赵飞燕的掌上舞过于象杂技而不是真正的舞蹈,或许汉成帝原本并不喜欢过于骨感过于瘦小的女人,后来赵飞燕渐渐的被冷落了。不甘寂寞的赵飞燕开始偷偷交男朋友,给汉成帝戴了不少绿帽子。到底多少顶谁也不知,总之在真实的数字上再加上一个更大的数字是史学家们的专长。

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冯小怜,是一位奇女子。她出身侍女,自小接受过规范的歌舞训练,舞蹈水平在高纬的后宫无人可比。她有一项本领,就是可以把舞姿和按摩技巧结合起来。这种手段果然把高纬迷的神魂颠倒。冯小怜是个天生的尤物,据说她的身材凹凸有致,曲线玲珑,十分性感。由于冯小怜身材实在太好,高纬觉得不拿她来创收实在可惜,于是就让小怜在大殿里玉体横陈,摆出各种妖媚体态,供臣下参观。当然这是要收门票的,价格远远高于张惠妹演唱会的门票。冯小怜对高纬也体贴备至,就在北齐快要亡国的当口,为了安慰情绪低落的高纬,竟然组织了一个宫女舞团,在高纬面前跳舞。高纬看的很高兴,开心地说:“这是忘忧舞呀!”当然我说的这些,除了冯小怜的美貌和善于歌舞外,很可能统统不是事实,而是文人的杜撰。因为文人历来喜欢在一个亡国帝王背后找出红颜祸水的源头,并添油加醋地把这股红颜祸水弄的浑浊无比,以此来彰显自己“找到了答案”的“智慧”。“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总有一股祸水”,对这种逻辑我向来是怀疑的。

舞蹈发展最为灿烂的时期是伟大的唐代。无论哪个方面,唐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完美的时代。唐初,以武功定天下、文德绥海内的唐太宗将《秦王破阵乐》制成大型乐舞,据说有128名乐工模拟当年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的战阵,披甲执戟。此舞变化多端,每种变化中包含四个战阵,有来往、快慢、击刺等舞蹈动作,与《秦王破阵乐》音乐节拍相应。据说此舞表演时所有观众见其“抑扬蹈历,莫不扼腕踊跃,懔然震悚”。文武百官山呼万岁,跪倒一片,纷纷说:“此舞皆陛下百战百胜之形容。”当年玄奘在印度讲经时,印度的戒日王问及中国的情况,特别谈到了歌舞,他说:“师从支那来,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玄奘随即口若悬河,盛赞了唐太宗统一华夏、四海宾服的功绩。当讲到《秦王破阵乐》的雄壮歌舞时,戒日王听得十分神往,当即表示:“我当东面朝之”。

《秦王破阵乐》属于大型武舞、健舞。这类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另外一种非常著名的由女子来完成的健舞,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杜甫小时候在河南郾城曾见过公孙大娘的表演的剑器舞,五十多岁的时候又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剑器舞表演,十分感慨,写下了著名诗篇《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罐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剑器舞讲究舞者“柔姿雄装”,也就是说,舞者必须要有窈窕的身段和姣美的长相,穿上武服以后,一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英姿飒爽令人为之倾倒。草圣张旭,未出名时有幸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二话不说,回家闷头思考了好几天,终于豁然开朗,书法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能“挥毫落纸如云烟”,笔法里隐隐然有公孙大娘的舞姿在里面,张旭终于成为书法大家。

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初时曾宠爱一位叫江采苹的女子。江采苹最拿手的舞蹈绝活是惊鸿舞。初见玄宗时江采苹表演了一段惊鸿舞,只见她白衣胜雪,舞姿翩翩,缓时如白云飘过,迅时如惊鸿飞起。唐玄宗是个大行家,竟然也看的目瞪口呆。后来江采苹大受宠幸,被封为梅妃。玄宗在她的宫里种满了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节,梅妃在宫中随着笛声翩翩起舞,如惊鸿般轻盈,微风吹来,梅花缤纷落下,梅妃的舞影翩跹其中,众人早就看的痴了。

然而这一切,随着杨玉环的到来,一切都改变了。随着《霓裳羽衣曲(舞)》的面世,擅长惊鸿舞的梅妃已被唐玄宗抛到了脑后。唐代乐舞的最高颠峰之作就是《霓裳羽衣曲(舞)》。《霓裳羽衣》由唐玄宗创作乐曲,杨贵妃表演舞蹈。《霓裳羽衣》有三阙。第一阕是:“骊珠散迸入拍初,惊云翻袂影,飘然回雪舞风轻,飘然回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第二阕是:“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绿回肩招许琼。”第三阕是:“音繁调骋,丝打纵横;翔云忽定,慢收舞袖弄轻盈,慢收舞袖弄轻盈,飞上瑶天歌一声。”从文字里就可以看出来,此曲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正如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所说,“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白居易似乎有暗恋杨贵妃的迹象,因为只有这种激情才能促使他写出《霓裳羽衣歌》和《长恨歌》这样流传千古的诗篇。

皇家经常表演《霓裳羽衣曲(舞)》这样的大型乐舞,民间也有自己的舞蹈,例如盛行一时的自娱性歌舞《踏歌》,就是民间的佳作。歌舞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引领下很快成了一种举国时尚。开元年间,宫廷曾组织元宵佳节盛大庆祝活动,几千人参加《踏歌》表演,载歌载舞,这种狂欢连续三日,盛况空前。李白曾经写过的《赠汪伦》里就提到过这种踏歌舞。当时李白即将坐船离开,忽听到老朋友汪伦从远处赶来的声音。只见汪伦一边用高亢的嗓音唱着类似于“送战友,踏征程”这样的歌子,一边迈着“蓬嚓嚓”“蓬嚓嚓”的轻快舞步,踏歌而来。李白大受感动,眼睛一酸,双眼皮发软开始开闸泄洪,泪水滂沱而出。稍待镇定,迅速提笔写下了四句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如好诗被唐人作尽,自唐以后,中国古代的舞蹈也开始走向没落。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美轮美奂的舞姿,被上古时代一网收尽。进入中古时代以后,中国便和轻灵曼妙的舞蹈绝缘。自五代时起缠足之风盛行的一千多年里,中国便再也没有真正的舞蹈家了。因为女子一旦缠足,如何能表现出汉之长袖、唐之霓裳的炫妙舞姿?三寸金莲,立足尚且不稳,走路还要扶墙,还能舞否?所以才有了苏东坡因见不到汉唐时的舞蹈,而开始想象月宫里嫦娥仙子的舞姿,进而发出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慨叹。

关键词: 舞蹈家 中国 人间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