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齐白石】国画大师齐白石卖画趣闻
大器晚成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于186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极其贫寒的农家。他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一,号白石。幼时,因家贫,由祖父万秉公发蒙认字,8岁那年,外祖父教他念《四言杂字》,随后读《三字经》。然而不到一年,齐白石的《论语》刚学开头,便因家贫而辍学,回到家中砍柴放牛。为了读完《论语》,每天出门时,他把书挂在牛角上,一到山脚边,就抓紧时间砍柴拾粪,然后读《论语》。遇有生字或意思不明时,他便牵着牛,背着柴,绕道去外祖父家的蒙学馆求教。就这样,用了3年的时间,他终于读完了一本《论语》。10岁时,家人见他长期放牛砍柴,觉得应该为他谋个生计。在祖父的授意下,便出道学了木匠。这份职业在旧时社会中,属“三教九流”之列,地位是很低下的。齐白石先学一般打制家具、建筑房屋类的粗活,师傅见他灵巧,又让他学了雕花镂刻一类的细活。为了多赚几个钱养家,齐白石在16岁那年,开始细心揣摩,自学画像。大约在30岁以后,齐白石终日奔忙在崇山峻岭间,由于木工活细,画的花鸟虫草和人物肖像逼真,便逐渐在四邻八乡有了些名气。随后,他先后拜湘东名士胡沁园、经学大师王恺运为师,逐步摆脱山气和拙朴,自成一家,成为一方名士,继而名动画坛,姗姗成名。
大约在1917年前后,为避家乡匪乱,不再为衣食所累的齐白石经乡党介绍,带着妻小迁往北平,有了些名气的他主要以卖画教书、刻印写字为生。此时,他已年近花甲。
一天,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一间斗室里。刚从巴黎留学归来的著名画家徐悲鸿,拖着一副纤弱瘦长的身子,立在昏暗的台灯前,一边剧烈地喘咳着,一边翻看几幅友人推荐来的字画。初始,他并不在意,作为一名才华横溢、融贯中西画风的天才画家,他成名出道甚早,在当时的画坛可谓声名显赫。对于眼中流过的中外名家字画,车载斗量。当他摊开几张荐来的传统花鸟画时,惊得打落了桌上的水杯。“这会是一个乡下的老木匠所画?”徐悲鸿忙将一摞字画收拾在一旁,自言自语地问道。随后,他跑出斗室,找到友人,亲自打探起作者的近况。来人告诉他,此人名叫齐璜,又名齐白石,刚从湖南湘潭迁入北平,平常以卖字画和授徒为生。听说他原是一名乡下的木匠,靠自学成才。徐悲鸿听完后,忙赞叹道:“山外青山楼外楼。真是世外高人。难得!难得!”当即,他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聘请齐白石到艺专任教,以其天资才华,教授学生绰绰有余。不然,那真是太可惜了。随即,徐悲鸿赶往跨车胡同齐白石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只见齐白石布衣长袍,脚蹬一双圆口布鞋,饱满丰润的脸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老年斑,胸前须髯飘飘,扶着拐杖,笑吟吟地迎住他,一副仙风道骨。
两人一见如故,彼此谈及对艺术的认同、人生的经历,非常投缘。末了,徐悲鸿转入正题,开口邀请道:“白石老人,艺专刚刚组建不久,师资甚缺,可否委曲您老屈尊就驾,到我校授课。”齐白石一听,忙摆摆手,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婉拒道:“不行,不行。我一个乡巴佬,又没上过洋学堂,怎么能给那些学生教课。不合适,不合适。”最终,拗不过徐悲鸿的再三相邀,齐白石总算半推半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徐悲鸿便亲自登门送上了烫金的聘书。走上课堂,齐白石依旧是一副旧时装束,他站在讲台上,却紧张得语无伦次,好半天才张口,吐出的又是难懂的湘潭话。台下的学生望着天外来客般的新老师,见他这般举措,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齐白石愈加尴尬,站在一旁督阵的徐悲鸿忙镇住学生,又拿出齐白石的画悬在墙上。两人这才一唱一合,将第一堂课授了下去。
不几天后,美术界惊呼:“徐悲鸿真大胆,敢用一个没有文凭,没有名气的乡巴佬。”可是,他们发现,这位布衣青帽,拖了一把白胡子的乡下老头,画功十分了得,尤其在奇崛秀挺的画风后,处处洋溢着一种生动的气韵,大有石涛、徐青藤的遗风。那些淡雅灵动的花鸟虫蝶,天然生趣,似画非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在当时,只有吴昌硕达到了这份境界。自然而然,美术界将齐白石与吴昌硕相提并论,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齐白石终于在国画界攀爬到了“泰山北斗”的地位。一时间,达官显贵,名流贤达,前来求画学艺,交友相携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当时拥兵坐镇北平的张学良,亦曾亲往齐府,前去求购画印。对于那些为富不仁,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齐白石从不买账。北京被日伪沦陷后,为了生计,他只得再操旧业,靠卖画为生,不过他在门上,加贴了一张“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详”的告白,说:“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这里所说的“官入民家,主人不利”,一语双关。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个中三昧。
抗战胜利后,齐白石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齐白石终于可以像抗战前一样,以艺术巨匠的身份走入前台,为国家、民族、世人展示手中那支神奇的画笔。
齐白石自1917年避居北平以来,靠着自己的画笔,勤俭持家,终于有了一笔不菲的积蓄。对于他的节俭,有人说是一种变态的吝啬。他那些积蓄全是金元宝、银元之类的硬通货,放在家中,是很遭人眼红的。于是,两位故人劝他道,放在家中不安全,不如存在银行,既安全又能下崽,本息两得。齐白石闻听于此,觉得似天方夜谭一般,这位生活习性、思维方式仍定格在湘东山间的国画大师大为不解,钱交给别人保管,还会付钱给你,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两位故人一听,哭笑不得,忙耐心地给他解释说,这笔钱存在上海的外国银行,不担任何风险,那些银行信誉好,资金足,在中国开办了几十年,好些人如梅兰芳、杜月笙,都将钱存在了那里。齐白石这下心动了,他向梅兰芳一征询,果然如此。于是,经过犹豫后,他将大笔积蓄存了进去。可是,一年后,内战开始,国民党的金融秩序大乱,波及上海十里洋场。那家外国银行由于内外交困,一夜间倒闭了。洋老板带着钱,悄然溜出上海,逃回了本国。齐白石求索无门,血本无归。一生不大动怒的他,这一回气得撕碎了画纸,一连卧床数日。这对于一个曾经饱受贫困的老人而言,该是何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