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现当代·胡济邦】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现当代·胡济邦】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2015-03-20

开吉普车的中国战地女记者胡济邦

众所周知,萧乾先生一直被誉为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中国唯一的战地记者。后有研究者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除萧乾外,还活跃着其他5名中国记者:中国之声(又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陆铿、《中央日报》的毛树清和乐恕人、《新民报》的丁垂远和中央通讯社的余捷元。但他们都随盟军行动,在欧洲第二战场采访,从未去过苏德战场。

此时,活跃在苏德战场上的身影属于胡济邦:她是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又是女性;唯一持有外交官护照的记者;在前线坚持时间最长的记者;中共秘密党员。她的事迹媲美须眉,称得上巾帼英雄。

年轻时的胡济邦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用当今时髦的话说,是美女外交官,美女记者。但她的名气并非源自年轻貌美。埃德加·斯诺曾评价她:“胡济邦女士是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苏德战争如何?我看中国武官的分析是错的。胡济邦女士说胜利一定属于苏联红军,那才是正确的。”这位《西行漫记》的作者,将毛泽东的照片和胡济邦的照片一起印在了书的扉页上。

胡济邦和斯诺是很好的朋友。1941年,斯诺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任务,前往苏联和欧洲,在莫斯科的记者圈子里和胡济邦相遇。“在语言大师中,最‘威风’的恐怕非胡济邦莫属。这位先后为国民政府和人民政府的外交部效劳过的女秀才,正是曾经与世界五巨头笑谈国际风云的唯一的中国外交官呢!”胡济邦“跟苏联元帅斯大林在一起时说俄语,跟美国总统罗斯福、杜鲁门,英国首相张伯伦、丘吉尔在一起时说英语,跟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法语。她还用流利的匈牙利语采访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匈牙利总书记卡达尔。同时她还会日语、拉丁语……”。

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女子,在莫斯科13年(1936-1949),目睹了苏德战争的全过程,写出了无数篇战地报道,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发表在国民政府情报司(即新闻司)英文版的《自由论坛》周刊和《中苏文化》杂志上。胡济邦凭借其卓越才能,成为莫斯科新闻、外交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热血青年成长为地下尖兵

1911年农历9月11日,胡济邦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县古山镇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这一天是公历11月1日,武昌首义刚刚过去21天,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诞生,冥冥之中,预示着这个女婴的未来。

1927年,胡济邦16岁,考入杭州法政学校,那一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大屠杀、马日事变,共产党奋起反抗,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暴动,腥风血雨迎面扑来,正值豆蔻年华的胡济邦在此时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第二年夏天,胡济邦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加入反帝大同盟。这是我党领导的爱国群众团体,任弼时、潘汉年等人曾参与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12月,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到达南京,17日,南京、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安庆、苏州、济南等地学生共3万余人,从中央大学出发,举行声势浩大的联合总示威。胡济邦作为中央大学护校委员会13名委员之一,慷慨参与。国民党武装突然镇压珍珠桥《中央日报》社门前的示威人群,30多名学生被剌杀,100多名学生受伤,60多人被捕。史称“珍珠桥惨案”。

1932年夏,因为参加抗日运动,胡济邦被学校开除。21岁的年轻姑娘毫不气馁,立即北上,到北京大学旁听,她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活动。

1933年春,在国民党兵工署预算处当会计,深得署长俞大维信任的四兄胡济时介绍胡济邦进入俞宅,教授俞公子英语。兵工署署长是国民党高官,经常参加蒋介石的重要军事会议。胡济邦借此获得了大量国民党核心军事机密。圆融通达的胡济邦,颇得俞大维一家喜欢,俞大维本人也对胡济邦从不防范,常在公务之余,和胡济邦谈论国事。

1933年7月的一天,俞大维从庐山回到南京,对胡济邦欣欣然道:“蒋委员长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了进剿共军的详细计划,我看,朱毛红军这次的日子恐怕不长了……”胡济邦认定俞大维一定有蒋介石的“剿共”计划,因为兵工署长必须熟悉军事部署,不然,无法向各部提供武器弹药。胡济邦不动声色,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俞大维从庐山带回的一大摞军事文件,都是绝密材料。她用最快的速度一一拍照,将情报送了出去。这件事,胡济邦在解放后任《人民日报》评论员时,于1965年6月填的干部履历表自留的备份上有注解: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汪精卫、杨永泰等均参加。俞大维当时的兵工署长也出席会议。俞带儿往庐山避暑。十月开始第五次“围剿”。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开始大规模围攻,对中央根据地采取重点用兵,以五十万兵力分四路并进,西路何健(一九三四年三月加紧围剿,何健从西路向苏区大举进攻)。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当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的红色通讯社刊出这些绝密文件的时候,蒋介石大惊失色,气得差点晕倒。他怎么也搞不明白,共产党怎么竟能把何时行动、各路司令是谁,包括德国顾问冯·塞克特精心炮制的“碉堡政策”、“步步为营、节节筑路、划区围剿、分进合击”的重要战略战术,为配合“围剿”而制定的《封锁匪区办法》、《匪区食盐、火油、药材、电器封锁办法》等详细条文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胡济邦小试身手,就为党立了大功!

二战期间,胡济邦与外国记者在一起

1933年夏,经二哥胡济川和恩师何浩若举荐,又有俞大维和胡济时的说合,胡济邦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国际司五科(护照科)任科员。

1934年春,23岁的胡济邦由卢涛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共秘密党员王昆仑即来找她,请她办几张前往苏联的护照。在白色恐怖下,如果按正常渠道申请护照,恰是自投罗网。故而共产党人往往从满洲里和新疆偷越国境,但那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能拿到真正的护照,盖上外交部的大印,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国绕道去苏联了。“县官不如现管”,王昆仑考虑,倘若转弯抹角从上层找关系,牵涉面太广,反而误事,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已经打入护照科的胡济邦。当王昆仑遮遮掩掩地向胡济邦说明来意,聪明的胡济邦嫣然一笑,打趣道:“堂堂国民政府立法委员,需要几本护照还不容易!需要几本?尽管吩咐。我明天就给你送上。”王昆仑欣喜异常,没想到如此轻而易举就能拿到护照。

16本护照到手后,还要从南京安全送往上海,交到有关人员手中,而此时王昆仑已被军统戴笠列入黑名单,行动受到沈醉的严密监视。形势危急,胡济邦假扮成王昆仑的情人,以去上海度周末为由,结伴而行。沈醉嗅出其中奥妙,即在上海霞飞路霞飞坊王公馆四周布控,来个守株待兔。但王、胡二人更为机警,他们在上海站下车后,根本没有回家,而是让胡济邦入住东方饭店,王昆仑下榻青年会,两人迅即赶往事先约好的接头地点,将护照交与组织。沈醉他们守了一夜,连个人影也没见到!只好以“王和情人在外夜宿未归”电告戴笠复命。一场风波化险为夷。

此事给当年党中央军委书记、总管特科的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面夸奖胡、王二位:“多亏你们搞到了出国护照!”

1935年,胡济邦被派往国民党驻苏使馆工作。组织上交代她任务:利用国民党大使馆的岗位为党(如客观需要)也包括为苏联党做工作。

关键词: 苏德 中国 战场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