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邵逸夫:慈善、健康与婚姻(图)

邵逸夫:慈善、健康与婚姻(图)

2015-03-20

邵逸夫生于1907年10月4日。中国人计算寿数,生下来便算一岁(即从怀孕期间算起),到1972年的这一天,邵逸夫66岁,是中国民间所说的人生一大关口。俗话说:“人活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对邵逸夫来说,还有一层含义,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按照迷信说法,66岁是邵逸夫的劫难之年。

1972年,邵逸夫顺利越过66岁的关坎,十分感激给他以建议的李迪(李迪小他14岁,1950年赴港开字画古玩店,出租相关道具),约李迪上九龙最豪华的半岛酒店吃饭。三杯酒落肚,邵逸夫问李迪,他越过六十六道坎,是否可以长命百岁了?

李迪说:“依星相、骨相,六叔可活过百岁,不过你心疾太重,恐怕会折阳寿。”

李迪的话说得邵逸夫心惊肉跳,急忙求教化解之术。李迪说,你的心病并非通常所说的心脏病,而是活得太累。事事要争第一,若遇挫折便不开心。

邵逸夫说:“贤弟之意,我不该争强好胜?”

李迪答道:“做事业的人,争强好胜没什么不妥。只要你继续做事业,向对手使狠招,招致骂名在所难免。商场如战场,同对手讲不得仁慈,讲仁慈必定会被对手吃掉。可你在别的地方可以大讲仁慈。六叔一定清楚老上海的犹太人哈同吧,石头缝里能榨出油来的吝啬鬼,可他做慈善尤其是资助落难的犹太人,在西人圈子里头颇有好名声。”

邵逸夫很清楚他在圈子里悭吝的恶名,他嘴上说不在乎,其实心里非常不痛快。李迪这番话令邵逸夫幡然醒悟,做善事,花钱不多,美名却不少,人活得愉快,自然会长命百岁!

50万港元,开始捐赠

邵逸夫第一笔郑重其事的捐赠,是以校董的身份,捐献50万元港币给香港的“苏浙公学”,让其兴建一所藏书3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

1973年5月30日晚7时,邵逸夫捐款典礼隆重举行,苏浙旅港同乡会会长徐季良先生首先致词,他对邵逸夫先生的慷慨捐赠表示感激,并宣布该图书馆将命名为“邵逸夫图书馆”。

此后不久,苏浙公学又扩建校舍,邵逸夫再次慷慨解囊,捐赠善款100万元港币。为此,苏浙旅港同乡会一致推举邵逸夫为“永远荣誉会长”。

教育司英籍人简宁把邵逸夫的事迹上报英国。为表彰邵逸夫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高尚风尚,1974年,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特授邵逸夫“皇家CBE勋衔”。

苏浙同乡会会长徐季良先生事后对香港报章记者忆述邵逸夫曾讲过的一段话:“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适当的地方,也是很难的。”记者借题发挥,高度赞扬邵逸夫先生难能可贵的品质,批评香港某些同辈富豪三妻四妾,为讨爱妾的欢心,一掷万金为小妾买钻戒、置豪宅,而邵逸夫先生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资助慈善公益,希望邵逸夫先生有更多的义举善行。

邵逸夫由此成为慈善事业的焦点人物,他有压力,更有动力,动力来自他能从行善中感觉到乐趣。

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正在兴建一座规模巨大、功能齐全的“香港艺术中心”。邵逸夫为表示他继续热衷公益的决心和行动,身先士卒,为此项文化工程捐赠了600万元港币。此举备受香港各界人士的赞誉,邵逸夫也因此荣任“香港艺术节大会”主席,以及“香港艺术中心董事局”副主席。

多行善事必多福,邵逸夫的善举获得另一种回报。1977年,从雾都伦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英国女王册封邵逸夫Kinght Bachelor爵士勋衔。邵逸夫成为香港娱乐界获得爵士殊荣的第一人。

伊莉莎白女王为表彰邵逸夫对社会工作和慈善活动作出的贡献,委任他担任“香港红十字会”主席之职(邵逸夫担任此职长达12年),并让他在多个慈善机构和公共事务的委员会担任重要角色。

500港元,被人贻笑

邵老板在慈善上的大笔捐赠,曾多次引发影城和后来的电视城员工的遐想,他们以为一贯悭吝的老板变慷慨了,他们的待遇将会得到改善。结果是,他们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老板悭吝的秉性没有丝毫改变。

舆论对邵逸夫“对外慷慨”和“对内悭吝”,当作两码事来谈,不因为邵逸夫热衷捐助公益而掩盖他对内的“无情”,也不因为他对员工刻薄而否认他对慈善公益作出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邵逸夫最有名的几笔捐赠都获得巨大的回报,50万元港币赢来苏浙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的头衔;100万元港币换来英国女王特授的“皇家CBE勋衔”;600万元港币荣获女王赐予的英国爵士勋衔。邵逸夫功成名就,在70年代的最后三年,不再有震惊香港媒体的大笔捐赠了。

还是那份老是与邵逸夫过不去的《南北极》杂志,在1980年8月抛出一篇文章,披露邵逸夫爵士吝啬秉性的笑话:1970年,有一家养老院的老人,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他们养老院的门口。于是有一天,冒昧的写了一封信给邵逸夫,请这位电影大亨随缘行善,乐助一下。结果,这个老人院很快收到了邵逸夫寄来的一张支票,上面的数额是区区500元港币。这家养老院也是人穷志不穷,就把这张支票退回给了大老板邵逸夫。让这位天天坐豪华车的大亨,在香港被贻笑大方。

据说邵逸夫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恼火,我捐出近千万港币你们不提,单提这区区的五百港币,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知是赌气,还是一时手头紧,或者把钱用在适当的地方很难,几年过去了,邵逸夫的义举善行仍是没有大动静。

有人说,邵逸夫大彻大悟,与舆论的批评有关,又有人说与他三哥之死有关。

一起创建邵氏电影事业的邵氏四兄弟,老大邵醉翁和老二邵人分别于1975年和1973年在香港病逝。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患上中风,陷入昏迷状态,成为不知人事的植物人。药物治疗,只能延续他的生命。

邵逸夫在三哥床前,感觉到天命无情,人与其抗争,到头来仍是一场空,与其没完没了地拼命赚钱,不如在生命健全时,发财立品,积德行善。

1985年3月2日,邵山客在新加坡逝世,享年88岁,这让邵逸夫感到极度地痛苦与悲哀。在邵氏众多兄弟当中,邵逸夫与三哥接触时间最长,关系也最密切。当年,就是他与三哥一起,在新加坡同甘共苦,两兄弟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打下东南亚的邵氏电影天下。三十年后,虽然邵逸夫来香港打天下,创办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但两兄弟的感情却终生未变。

还在三哥昏迷之际,邵逸夫痛惜不已,感叹人生苦短,钱财再多也不过身外之物。邵逸夫知道,三哥邵山客在新加坡的口碑不太好,对员工太吝啬,对公益慈善贡献太少。而三哥一直长眠不醒靠输液延续生命,他想改变“悭吝”的形象也没有机会了,只能把不佳的口碑和巨额财富带进棺材。

邵逸夫不愿步三哥的后尘,他想在有生之年改变他长年累月已经基本定型的形象。邵逸夫对钱财不再热衷,开始萌发捐钱办学及提高医疗水平的念头。

这时候的邵逸夫身价是多少呢?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连邵逸夫本人也未必清楚,因为股票价值和地产价值总在变化之中。

早在1984年,香港房地产炒得最疯狂时,曾有一位地产商前来与邵逸夫洽谈,执意购买邵氏清水湾的地皮。邵逸夫当时开价50亿元,对方出价30亿元,最后40亿元达成初步协议。但经过一夜苦思,邵逸夫还是放弃了这笔生意,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这块土地的感情非同一般,另一个原因是邵逸夫现在的财产已经使用不尽,并不需要出售这块地皮来扩大财产,而且这块地皮说不定以后更值钱。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报》和《华人》月刊,根据家族所控上市公司股票年收市价,排出香港十大财团,邵逸夫名列第十位,资产33亿港元。

33亿港元,慈善大家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为慈善用途。其中730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邵逸夫对考古一向感兴趣,1985年,他捐赠1000万港元给中国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工程,为当时的壁画安上了玻璃屏风。敦煌研究院为感谢邵逸夫这一善举,特立碑予以纪念。

1986年,邵逸夫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1000万港元给浸会大学,1000万港元给仁济医院。捐助给香港中文大学的1亿港元,用来兴建第四书院,命名为“逸夫书院”。此外,邵逸夫还捐助了香港医疗及社会服务机构,如联合医院、浸会医院、香港心脏基金会、香港肾脏基金会等等。

对内地的捐助,邵逸夫更是不遗余力,1987年1月开始,邵逸夫的捐款集中向内地进军。这一年他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它们是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浙江师大、西南师大、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邵逸夫的捐赠项目重点在内地的师范学校。他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快,尤其是培养师资刻不容缓,一个先生可以教50个学生,10个教500个,这样的作用就大了。”

2005年1月18日,第18次邵逸夫基金赠款仪式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率领受赠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领导和23所大、中院校的代表参加了赠款仪式。张保庆等领导高度赞扬邵逸夫先生对内地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邵先生连续19年为内陆大、中、小学教育项目作大笔捐款,累计捐赠33亿港元,项目4500多个,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港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向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港元。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为了答谢邵逸夫对中国教育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1989年1月,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专门致函表示谢意。1990年5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2899号行星,中国政府特将此星命名为“邵逸夫星”,并由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颁发命名证书。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现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邵逸夫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香港媒体不再对邵逸夫捐赠褒损参半,而是一致高度评价,称邵逸夫为香港富豪的“道德标杆”。

以资产相论,邵逸夫的财富始终在香港排九至十多名,但他在慈善公益上的贡献,在香港只有李嘉诚、霍英东能与他相提并论,而李嘉诚、霍英东的财产又远在邵逸夫之上。

邵逸夫与李嘉诚、霍英东有所不同。李嘉诚在商界的口碑一直很好,善待旗下的员工,与同行虽有竞争但又能和睦相处。李嘉诚一直以善者仁翁、好好先生的面目呈现在公众面前。霍英东与同行和生意伙伴打交道,是有名的“亏己”,1996年他对传记作家冷夏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人生是一百分,我给自己打分岂止一百分?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但邵逸夫在某些方面,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相似。洛克菲勒以冷酷、无情、凶狠而著称,是石油行业的绞肉机,他消灭了众多对手后垄断了美国的石油,成为美国首富。70岁时,洛克菲勒一夜顿悟,立地成佛,大张旗鼓舍财捐助公益慈善事业,成为美国著名慈善家,他捐助的慈善项目迄今仍在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拿出余钱资助慈善公益,并不会影响资本的扩张。1985年,邵逸夫大举捐赠的第一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

《香港政经周刊》排出1990年度香港亿万富豪榜,邵逸夫以85亿港元的身价名列第八位。

1994年1月香港《资本》杂志公布1993年度香港华人百亿富豪榜,邵逸夫以120亿港元的资产名列19位。截至1996年11月底,香港联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总市值,“邵氏兄弟”总市值为38亿港元;“电视广播”(TVB)总市值为123亿港元。邵逸夫持有邵氏兄弟74.58%股权,并通过邵氏兄弟持有电视广播26%股权;同时,他还通过旗下邵氏基金持有电视广播权益的6.23%。邵氏兄弟除拥有26%的电视广播外,主要资产还包括35%香港影城有限公司股权,以及香港清水湾旧电视城的一块地皮。

2006年,邵逸夫有意出售所持“无线”(TVB)32.49%的股权,作价100亿港元,若加上邵逸夫其他资产,估计邵逸夫的总资产逾200亿港元。

邵逸夫庞大的资产该由谁来继承?

一生两事 史册永载

邵逸夫与黄美珍1937年在新加坡结婚,生下二子二女。这段婚姻维持了五十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病逝美国。

邵逸夫1957年孤身一人来香港接手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黄美珍及子女没一道前往,仍居住在新加坡。第二年,邵逸夫的红颜知己、曾经注册为邵仁楞(邵逸夫原名)“小妾”的方逸华进邵氏影城做服装保管员。方逸华与邵老板的特殊关系,影城的人都知道,直到邵逸夫元配黄美珍病逝美国(据传邵逸夫不在场),方逸华才正式浮出水面,公开与邵逸夫在公众场合成双结伴出入。

外界只是想象,邵氏家庭内部曾经发生过纠纷。人们所知道的是,在邵逸夫晚年的财产中,没有南洋院线及娱乐场的资产,估计早已划给了元配及子女。至于邵逸夫在香港的财产,他的嫡亲子女占多少权益,外界均不得而知。

方逸华是否正式成为邵逸夫的新娘,外界议论纷纷。1996年,邵逸夫旗下的放映西片的戏院开张,六叔与方小姐手挽手进入戏院,宛如一对夫妻。现场有记者问及何时给方小姐披上婚纱,方逸华当着邵逸夫的面回答:“两人在一起,形式不重要,最要紧的是要开心,不要有任何目的或束缚。”而她私下也曾对友人指出,如果她要名分,坚持举行婚礼,那么婚礼早就举行了,也不必等到现在,更不需等“邵太太”过世之后。由此不难窥出邵逸夫和方逸华皆有“事实胜名分”的共识。

在大家都以为他们将继续维持无名有实的“事实婚姻”时,1997年5月6日,从美国拉斯维加斯传来喜讯:是日,邵逸夫和方逸华登记结婚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一年,新郎邵逸夫90岁高龄,新娘方逸华62岁,他们结束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爱情长跑,终成眷属。

2006年7月下旬,香港各媒体均报道这样一则新闻:百岁高龄的香港无线电视台主席邵逸夫日前忽然住院,因为六叔年事已高,他入院的消息一传出,香港媒体哗然。25日一大批香港记者把整个TVB的电视城包围起来,共同守候六婶(方逸华)的出现。为此,下午方逸华特别在将军澳电视城的一个会议室安排简单记者会,六婶被问到六叔是否仍然留院,她说:“其实他都回家了,不过现在每天还会去医院复诊。”

据方逸华透露,六叔上个月(6月)25号开始咳嗽,还有发低烧,随后送他去看医生。医生说他并没有很严重的问题,当时医生开了一点消炎药还有止咳药水,其实两三个小时后他的烧就开始退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吃了退烧药。结果这次以后,他就一直咳嗽。最后医生发现他患上了肺炎,而且痰很多,现在靠吃化痰药帮助化痰。

方逸华强调其实六叔没有多大问题,他一直有体检,4月份才体检过,身体器官一切都很好。最后六婶请媒体给时间让老人家休息,这次肺炎只是很小的事情,等他清静地休息一下,病好了一定和媒体再见面。

香港媒体提到邵逸夫有两个儿子:维铭、维钟。他们早年留学英国,没有像父辈那样对影视事业的那种狂热与执著,不愿接手掌管父亲在香港的公司。但也有人认为,邵逸夫压根就没打算让儿子接手,否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迈的邵逸夫理当安排儿子进他的公司担任要职,逐步接班。

邵逸夫儿子的遗产继承权,仍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邵逸夫的身份是电视广播董事局主席,他因肺炎住院的消息曝出,市场纷纷猜测该公司及其控股公司邵氏公司可能将股权易主。邵氏兄弟发表公告证实,公司大股东邵逸夫在不同时间曾获得有意人士接洽,商讨购买其持有的邵氏兄弟或附属公司的股权。公司同时确认,任何洽购至今均没有订立任何协议。

邵逸夫所持的电视广播(TVB)的股权出价100亿港元。此前,欲接手电视广播股权的财团有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香港年轻富豪李泽楷、香港老牌富豪郭鹤年、李嘉诚旗下的和黄集团,以及传闻有大陆背景的富豪周亦卿。

不久,还有更大的黑马杀入接盘的竞争中——据新华网2006年8月18日转载香港《虎报》消息,中央电视台正计划收购邵逸夫所持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32.49%的股份。

谁将入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目前尚未有确切消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邵逸夫将会把这笔巨额收益打入“邵逸夫基金会”。在邵逸夫百年之后,有雄厚资金支持的邵逸夫基金会将继承邵逸夫遗志,继续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发挥巨大作用。

百岁老人邵逸夫,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做香港的影视大王,一件是做香港的慈善大王。这两件事,足以使邵逸夫功益千秋,载于史册!

关键词: 邵逸夫 婚姻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