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女诗人蔡文姬:历尽磨练 诗文传世

女诗人蔡文姬:历尽磨练 诗文传世

2015-03-20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女诗人,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蔡邕是东汉著名儒士。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蔡文姬博学能文,善长诗赋,并精通音律,着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诗作。但是,这位多才多艺的红颜女子,却经历了人生种种不幸与坎坷。

蔡邕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却生逢乱世,才华无处施展,反而屡遭陷害,命运多舛。后因受董卓株连,死于狱中,令人扼腕叹息。蔡邕不仅在文学、书法领域颇有造诣,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蔡邕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门生众多,杨赐、玉灿、马月碑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还有,后来终成一代霸主的曹操也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并成为他的好友。

蔡邕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灵帝诏蔡邕等人写定"六经"文字,部分由蔡邕亲自书丹于石碑上,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流传至今。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蔡邕的书法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称赞他:"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 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典雅,多用偶句,颇受世人推重。又善辞赋,其《述行赋》揭露统治者奢侈腐败,对人民疾苦有所反映。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宫廷内部倾轧严重。桓帝时,把持朝政的十常侍听说蔡邕善于鼓琴,就诏他入京。蔡邕走到偃师,就称疾归乡,闲居玩古,不愿在朝中做官。灵帝时,蔡邕被拜为郎中,后升迁议郎。公元178年,蔡邕因为弹劾宦官,流放朔方,蔡文姬跟随父亲一同被流放,成为罪隶充军,过着悲惨的童年生活。遇蔡邕赦后,因畏惧宦官的陷害,在江浙一带流浪达十二年之久。

蔡文姬在漂泊不定的日子里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养,学会了很多诗文辞赋、书法和音律。蔡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过人。据说她六岁时,有一天,蔡邕在黑暗中弹琴,拨断了琴弦,蔡文姬顺口说出这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以为是她偶然猜中的,又故意拨断第四根琴弦,文姬听后,准确的说出是第四根弦断了。因此,《三字经》中有"蔡文姬,能辨琴"的典故。

蔡文姬童年时代就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然而命运似乎故意捉弄她。她一生结婚三次,也经历了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十六岁时,蔡文姬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年少美貌,才华横溢,夫妇俩人恩爱无比,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受到卫家的嫌弃与冷落。于是,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豪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诛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虽然残暴,刻薄寡恩,但敬重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拜中郎将。董卓的残暴,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蔡邕受牵连也被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的编修,士大夫也多怜惜他而救他,马日碑也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最终惨死于狱中。一些儒生得知蔡邕的死讯莫不痛哭流涕。陈留县的儒生还为他绘画像以纪念他。后人称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

短短几年,蔡文姬就经历了父死夫亡的人生悲剧。这就是蔡文姬的青年时代,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和磨难。生逢乱世,蔡文姬的才华没有为她带来好运与幸福,反而屡遭劫难与不幸。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更为严重。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正如蔡文姬在《悲愤诗》中所写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蔡文姬被迫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域它乡流离之苦,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她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此时,曹操扫平北方群雄,做了宰相。他想起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当他得知蔡邕的女儿被掳掠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将她赎回。

左贤王虽然舍不得让蔡文姬回归故土,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虽然愿意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但是她要离开在匈奴生养的子女,母子永远分离,又觉得无限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拍》,非常盛行。唐朝人李颀在诗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中感叹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公元208年,蔡文姬在周近的护卫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此时文姬已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已是人到中年,饱经离乱忧伤,时常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不禁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他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

就在蔡文姬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于是,她来到曹操的丞相府,为丈夫求情。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宾客说:"蔡伯喈之女在外,诸君都听说了她的才名,今天请为诸君见一面!"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讲清事情的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嗟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请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当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寒冬时节,却蓬首跣足,心中不忍。于是,曹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的丞相府中。曹操喜爱读书,也喜欢藏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说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但是,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但她仍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听后,很高兴,就对她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也可见蔡文姬的博学与勤奋。

此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救命之恩,对蔡文姬感情日深。经历了人生的生死磨练,蔡文姬与董祀也看淡了世间名利与生死,远离尘世,溯洛水而上,隐居在风景秀丽的山麓中。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路经他们隐居的山居,还曾经前去探视。

蔡文姬一生命运多绛,历尽世间种种是非恩怨、悲欢离合,但是,她却为后世人留下了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等。而且《悲愤诗》被称为中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意切,感人肺腑,酸楚激昂,在建安诗歌中自成一体。

人类社会如同一台大戏,在一幕幕的演出,而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一个角色,上演着悲欢离合的种种戏剧。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是自己所能掌舵的,也不是自己所能安排的。如果,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只是一味的抱怨与怨恨,也许只能使自己更加不幸。如果能从其中超脱出来,看淡世间的种种恩怨是非、悲欢离合,才能领悟人生的真实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超脱。

关键词: 蔡文姬 诗文 诗人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