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刘禹锡的一生

刘禹锡的一生

2015-03-20

刘禹锡,洛阳人,被称为“诗豪”。他笔下的文字,无论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晴",抑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都有一种隽永脱俗的魅力,令人品味再三,百读不厌。 如果说,李白的豪气,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之气,那么刘禹锡的豪气,就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之气。

刘禹锡既不高蹈出尘,又不哀伤消沉;既有积极进取的锐气,又有开朗豁达的心态。这一点,值得古代人学习,更值得现代人玩味。

他的血脉中,回响著洛河的涛声;他的脑海中,沉淀著龙门山的厚重。所以,他聪慧、达观、坚忍、豪迈,官场逐猎,诗国驰骋,豪气冲天,行走人间。

刘禹锡从小饱读诗书,对文学很癡迷。他还是个少年郎时,无意间遇到皎然和灵澈,听他们讲佛吟诗,风雅无比,从此认定他们是高人,一有机会,就跑到佛寺里替他们研墨,陪著他们吟诵诗歌。皎然、灵澈见一个小孩子这么好学,皆曰:孺子可教也!

在皎然和灵澈的教诲下,刘禹锡悟出了“片言明百意,坐驰役万景”的作诗之道。他所作的《乌衣巷》,文字简洁,意境深远,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9岁那年,刘禹锡离开江南游学长安,由于诗写得好,很快便名噪京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西元793年,21岁的刘禹锡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与他同中进士的还有柳宗元。俩人同窗情深,成了好朋友。

不久,刘禹锡又登吏部取士科,朝廷委派他当了太子校书。正在此时,刘禹锡的父亲一病不起,客死南方。刘禹锡不得不向朝廷请假,为父亲守丧。此时,“安史之乱”已过去了几十年,中原早已安定,刘禹锡就把母亲接回老家洛阳。

服丧期满后,刘禹锡的人生进入了辉煌时期,几年之中,由小小的太子校书擢升为监察御史,真可谓平步青云、春风得意。

西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重用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亻丕等人,让他们改革弊政、革新政治。王叔文非常器重刘禹锡,遂邀请刘禹锡一道“改革”。他的铁哥们儿柳宗元自然也不会落后,于是一个“革新小组”成立了,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纵横朝野,好不风光!人们不敢直呼他们几个人的姓名,就以“二王、刘、柳”指代。

他们的“革新”行动触及了宦官及士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守旧势力的联合反扑,才实施了5个月,就宣告失败:唐顺宗哭丧著脸下了台,把龙椅让给了唐宪宗李纯;王叔文被赐死,王亻丕被逼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州郡,地位一落千丈。

刘禹锡生性乐观。他把谪居生活当作免费旅游,心情好时,就到洞庭湖边散散步,看看俊男靓女打情骂俏,写写民歌,《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心情不好时,他就拍著蚊子,吟著 《聚蚊谣》,嘲弄长安的那帮佞臣: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转眼10年过去了,朝中有些大臣念起了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好处,奏请宪宗,把刘禹锡和柳宗元调回长安。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正值春天,城中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正豔。朋友约他到玄都观赏桃花,刘禹锡闲来无事,欣然应允。

观里的桃树刚栽了没几年,满树粉红,灼灼照人。刘禹锡有感而发,就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很快就传开了。有些大臣本来就对朝廷召回刘禹锡有意见,读了刘禹锡的诗,就开始琢磨:“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是想表达啥意思呢?莫非他是在讽刺权贵?

有人到宪宗面前告状,说刘禹锡讽刺朝中大臣,目中无人。于是,刘禹锡再次被下放,朝廷让他到播州,也就是今贵州遵义市当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升了官,但播州比郎州更远、更偏僻,去那儿当刺史,更惨!

刘禹锡的母亲这时已经80多岁了。让老人跟著自己到播州受苦,情何以堪?刘禹锡犯了难。

关键时刻,柳宗元站出来了。柳宗元的境遇也不好,回朝以后,“上面”安排他到柳州当刺史。柳州地处广西,也很偏远,但好歹比播州强一点儿。柳宗元有心帮助好朋友,就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他跟刘禹锡的就任地点对调,让他到播州去。

柳宗元对待朋友的真诚,感动了大臣裴度。他在宪宗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连州(今广东省境内)任刺史。

刘禹锡在连州苦熬了数年,直到裴度当了宰相,才又被调回长安。此时又值暮春时节,刘禹锡想起了害他被贬的玄都观桃花,于是故地重游。可他到了玄都观,只看到满地燕麦和野葵。原来,当年栽桃树的那个道士已经死了,观里的桃树没人照料,多半已枯死了。

他回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又联想到当年打击他的宦官权贵,感慨万千,又写了一首诗: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果说,刘禹锡第一次写玄都观桃花,乃是无心之作,那么这次,他则是摆明了要跟奸臣叫板。果不其然,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听到此诗,极为恼怒,在皇帝面前说了刘禹锡不少坏话,于是,刘禹锡又开始倒楣了。

这时是西元821年,刘禹锡已经年届五旬,经不起折腾了。可朝廷却偏要折腾他——先是把刘禹锡塞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受了几年罪,然后又把他赶到了和州(安徽和县)。

那和州的县官也不是好东西,他见刘禹锡是失势之人,就给刘禹锡分了一间很破烂的“宿舍”,让他面江而居。可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了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听说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的住处从江边迁到了河边。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快气疯了!乾脆派人把刘禹锡赶到了县城里的一间斗室中,心想,这下你作不成诗了吧?可刘禹锡哈哈一笑,竟写出了超凡脱俗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锡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这又有几人能做得到?

刘禹锡回到洛阳后,几度宦海浮沉,于西元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

综观刘禹锡的一生,虽然常被贬官,然而却不畏权势,不向权势低头,也许现在来看,有人认为是太傻了,但是这种清高的气节,不畏权势,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现代人跟古人比起来如何呢?

关键词: 刘禹锡 一生

日期选择